6月24日,俄羅斯在紅場舉行盛大的閲兵儀式,以紀念偉大的衞國戰爭勝利75週年。雖然俄羅斯的勝利日閲兵每年都有,但今年的閲兵多多少少有些特別——這是一場從病毒手裏“搶”過來的閲兵式。受疫情影響,原定於5月的閲兵式被推遲到6月,甚至一度有取消的危險。今年的閲兵式比往年更需要鼓舞民眾的信心,從部分彩排影像可以看出,俄羅斯政府在今年的閲兵式上也下了大功夫。
閲兵式的重頭戲是武器裝備,這也是俄羅斯向周邊國家展示本國實力的好時機。俄羅斯武器裝備繼承自蘇聯,美學風格也一以貫之,帶有強烈的“重金屬朋克”風,滾滾駛來,便是衝破一切阻礙的“鋼鐵洪流”。俄羅斯想給人們這樣的印象,但是操作起來卻有點捉襟見肘。參與閲兵的裝備有俄系武器大氣的特徵,但在技術改進上缺乏突破,相較於最新一代武器裝備普遍具有的“科幻感”,俄羅斯裝備可能顯得有些過時。
蘇聯的解體使它的後繼者俄羅斯錯過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遇,俄羅斯在信息技術領域整體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又因地緣政治關係,西方在高技術領域對俄羅斯限制頗多,導致俄羅斯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此種弊端表現在國防工業上,就是俄羅斯的武器裝備核心技術嚴重落後,無力自主開發新式武器而不得不超齡服役陳舊裝備。
俄羅斯最拿得出手的坦克部隊細究起來也挺“寒酸”。老古董T-34勉強還能讓人們回憶起蘇聯如日中天的輝煌時刻,到俄羅斯自己產的所謂“新型”坦克就開始露餡兒了。T-90M雖説是T-90的改進版,但換裝的火控系統和裝甲方案都不是俄羅斯自主生產,而是從白羅斯進口的,核心的動力部分無任何改進。T-80BVM也是“縫縫補補”而成的“新裝備”,在原來T-80BV的基礎上費了老勁換上了國產的燃氣輪機,但火控雷達還是從法國引進的,車體本質上也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古董。別的裝備也是“新瓶裝舊酒”,核心功能少有改進,頂多加個炮塔充充門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的導彈技術十分先進,除了五花八門的防空導彈,其高超音速武器更是讓美利堅“心悸”。但一個健康的國家軍事體系應當是諸門類全面發展,俄羅斯卻成了一個“偏科生”,俄羅斯高超音速武器的世界領先地位,恰恰反映出其在別的幾乎所有領域都存在短板。
最能顯示綜合軍事實力的海軍是俄羅斯絕對的軟肋。曾經的蘇聯是海上霸主,如今的俄羅斯連一艘航母的保養都難以支撐!俄羅斯總統普京多年前就在提“重振海軍”戰略,聲稱要造十萬噸級的航空母艦,連圖紙都畫好了,可是直到現在,航母的影子都沒看到。現役的唯一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還是蘇聯時期的遺產,因故障問題至今躺在造船廠大修,根本形不成有效戰鬥力。近年雖有服役的艦艇,但都是中小型的護衞艇級別。俄羅斯之所以還能維持“軍事大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靠核武器堆起來的。
在不動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常規武器就成了決勝負的關鍵。最近北約力量有東擴至波蘭的跡象,按如今俄羅斯武器裝備的綜合實力,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恐怕也只有高超音速武器還佔據優勢。
表面風光之下有多少心酸,估計只有俄羅斯自己心裏清楚。不過俄羅斯的困境不僅限於軍事領域,經濟方面的發展更是受限。俄羅斯想重現昔日的榮光,任重而道遠。
作者:原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