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前段時間的一個節目中,金星和楊麗萍都是評委,因為一些意見分歧,兩人在節目中直接吵了起來。

事後,節目主持人問金星:“您和楊麗萍關係好嗎?”

金星:“不好。”

“您喜歡她這個人嗎?”

金星:“不喜歡。”

“那您喜歡她的舞蹈嗎?”

金星:“喜歡。”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這其中,她有自己的傲慢,也有自己的偏見,但卻顯得極為理性客觀。

她雖不喜歡楊麗萍老師的處事風格,卻非常欣賞並尊重楊麗萍老師的個人成就,她的言辭着實讓人欽佩。

我們去了解社會上的各界精英,會發現在這些成功人士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能理性客觀看待問題;他們絕不是老好人,很少“和稀泥”;他們不缺乏優質的教育,但從不過分掩飾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常常在深夜反思自己,為何自己會從一個對未來充滿無限期望而且極為自信的年輕人,年過30卻不立,也沒有達到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更沒有實現自己的大部分目標。

日漸平庸的我,突然間發現:在我身上早已沒有了那份該有的傲慢與偏見,我的性格如同我本人的境遇一樣的平凡而平庸。

經過數年反思,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在我們的成長中,一定少不得那份傲慢與偏見!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之於學習和成長

虛榮與驕傲截然不同,但大家常常把它們當同義詞來用。一個人可能驕傲但並不虛榮。驕傲多半涉及我們怎樣認識自己,而虛榮則多指我們想別人如何來看待我們。” ——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

表姐家的女兒上小學5年級,孩子聰明活潑、興趣廣泛,深受身邊人的喜愛。

可是讓表姐頭疼的是,女兒偏科特別嚴重,其他的學科基本都能拿滿分,唯獨數學成績墊底,很多時候及格都難。

原因是因為她非常不喜歡她的數學老師,數學課的時候因為對老師有成見,聽講不認真,然後也被老師批評過很多次,她更認為老師不喜歡她,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孩子上學過程中偏科的現象其實很常見,我們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偏科的產生都是跟孩子對老師的好惡有關。

特別是對叛逆期的孩子來説,這樣的情況更為常見,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能夠深刻體會這種心態。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後來表姐夫親自找到女兒的這位數學,跟她交流了孩子現在的心理問題,老師表示自己一定會注意,不讓孩子產生誤解。

另一方面,表姐也在給女兒做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讓女兒真正認識到自己其實很優秀,並不是數學學不好,建立自我肯定。進而讓她知道,老師“看不起”就更要自己努力,把數學成績提起來,讓老師刮目相看。

讓她瞭解到,做人就得有“傲骨”,別人不認同,就更該做出成績來讓別人閉嘴。建立由內心而來的自信,而不是自暴自棄。

後來不久,表姐的女兒很快掌握方法,把數學成績提了上來,她也獲得了老師真正的認可,但她最大的收穫卻不是僅僅數學成績的提升。

我想,在她將來的人生中,一定會有正向積極的生活觀念:

別人可以傲慢,可以對自己有偏見,我自己更可以保有傲慢與偏見,清晰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擁有自己可以“傲慢”的資本,利用別人的偏見來激勵自己成長。

事實上,我們的父母天生就懂得運用這一原理,其中“別人家的孩子”的説法就帶有這種偏見,而這種適可而止的偏見,也確確實實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在孩子人生的初級階段,父母對待孩子該有適當的傲慢與偏見,也該讓孩子自己形成這種適當的傲慢與偏見,這對他將來完整人格的養成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們不以惡看人,但我們得直視自己和他人的內心。這其中,驕傲是人們的一種通病,人性在這方面往往極為脆弱,因為我們很少有人能不因為自己的某種品質或者其他優勢而沾沾自喜。

不管這種品質是存在於真實中,還是存在於想象之中,心中存留適當的傲慢與偏見更能促使我們建立並維護自己的“優越感”,這種自我鞭策所帶來的動力是無比巨大的。

傲慢與偏見之於婚姻

男女戀愛大都免不了要借重於雙方的感恩圖報之心和虛榮自負之感,聽其自然是很難成其好事的。 ——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

當孩子大了,總有男婚女嫁的那一天,擇偶便成了他們人生這個階段的第一要務,經營婚姻更是人生中的必修課。

而能否在婚後過得幸福,跟配偶的選擇和自己的婚姻觀有直接的關係。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人説“好女人是一部書”,這裏又要説起上文中的那位表姐,在她身上我能領悟太多的人生真諦。

表姐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父母都是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生活質量和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很優質的,這跟她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和教育有關。

表姐的優秀不只表現在她有碩士學歷而且有較高的收入,更在於她現在的婚姻很圓滿,生活非常幸福。

這裏要説的首先是她當年擇偶的事,因為她足夠自信,所以對結婚對象的要求也很高:同等以上學歷、出身公務員家庭、有穩定的事業,三者缺一不可。這無疑是帶着傲慢與偏見的。

這讓當時的很多優秀青年望而卻步,即便是很有家底自己也有很高收入的人,也得不到表姐的青睞。

由於對配偶近乎苛刻的要求,表姐直到33歲才成婚,姐夫是來自書香門第的獨子、博士生、有自己的科研項目和研究團隊,更有超然的自我修養。

雖然“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我無法愛上你”,但用適當的傲慢與偏見作為擇偶的門檻,卻是極為重要的,它能幫我們篩選出更適合自己的人,不至於在婚後漸行漸遠。

一般情況下,兩個“強人”相結合,婚後生活多會在很多事情上互不相讓,導致矛盾重重。但表姐和姐夫的婚姻生活卻是他人無法超越的幸福。

由於高學歷,他們都很理性,對人性也有更深的瞭解和認知,能深刻理解他人的心中所想。

而事實上,在普通婚姻中,就算有經濟煩惱的情況下,夫妻之間能夠認知並尊重對方內心的“傲慢與偏見”,也能有和睦的婚姻關係。

婚姻中,只有自己有這種“傲慢與偏見”才能真正尊重對方這種來自本能的心理需求,獲得幸福美滿的婚姻。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之於人生

For what do we live, but to make sport for our neighbours, and laugh at them in our turn?

我們活着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給鄰居當笑柄,再反過來笑他們。——簡·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

人活着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過於寬泛,卻是值得每個人細思的問題。

為自己而活?難!難在我們無法無視他人的眼光,畢竟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裏。

為他人而活?更難!難在我們永遠無法滿足他人無限膨脹的慾望,我們有無數種角色要扮演,我們始終無法永遠做個“好人”,而“老好人”的友誼又太廉價。

為了能在這個充斥着傲慢與偏見的世界裏更好地活着,我們很難也不能做到“獨善其身”,因為我們都懂得“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於是“心向精英,口隨大眾”便成了我們能夠更好融入社會的前提條件,特立獨行的人,往往不會怎麼受人待見。

而保持適當的傲慢與偏見可以讓我們有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

首先我們更相信“我就值這個價”,在人際交往中有自己的風格,做到不亢不卑,因為我們有自信有自尊。

其次我們自身如此,便不會輕易戳穿他人的虛榮心,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

如同《傲慢與偏見》中的一句台詞:“如果不是你戳穿了我的虛榮心,我也許會原諒你的傲自尊大。”

最後我們更有主見,我們的傲慢和偏見讓我們不那麼容易改變主意,為了保證事情的成功,我們必須在最開始就用心分析、拿對主意。

這也都是成功人生必備的能力。

適當傲慢與偏見的前提——保持客觀理性

人們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選擇和自覺都不是出於意志的理性,而是出於偶然的動機以及這種動機對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賴。—— 黑格爾

雖説持有傲慢與偏見的心態有以上諸多好處,但自始至終都有一個前提條件:我們只能自持,而不能用來要求或嘲笑他人,我們必須保持客觀理性。

過分的傲慢與偏見所帶來的可能是“毀己一世”、“誨人一生”,成為反面教材,如同《傲慢與偏見》一書一樣被當成人生教科書。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所謂理性客觀,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盲目聽取意見,結合科學或是相關的資料來分析,將自己剝離出所處環境, 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看待問題發展, 從而得出引導事態發展的思路, 而不是從自己的利益考慮問題, 被自己的因素所羈絆。

不論兒童還是成人,如果持有過分的傲慢與偏見,再缺乏對事物理性客觀的認知,很容易形成任性、脾氣大、愛指責、愛抱怨等性格,如果不及時改正,很容易成為一個“利己主義者”。

朋友李先生結婚後的前兩年,因為夫妻兩人孩子磨合期,很多時候會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爭吵。

很多時候他們生氣的時候便都不去做家務,任性的他們就連自己要吃的飯都不做了。

李先生的傲慢來自他一人工作供養全家,認為回家就該享受大爺待遇,而李太太的“偏見”是雖然我沒工作,但我是個大美人,嫁給你就是你的福氣,怎麼能要求我給你做“保姆”?

這天,兩人又因為小事爭吵起來,下午3點多了,兩口子飯都沒吃,李太太甚至吵着要離婚。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恰巧李先生的岳父不約而至,知道事情真相之後,岳父説了幾句話,讓他們兩人羞愧難當。

岳父説:“你們任性可以、耍小性子也可以,但你們要有一個理性客觀的心態,夫妻之間有些事情是義務也是責任,你們都是成年人,不能因為個人情緒不好而不去履行職責和義務。”

過於傲慢卻不理性客觀,不能分析事物的本質,忽視感情,更甚者站在道德制高點指點江山。最終會導致脱離人羣,錯過真愛、痛失幸福,得不償失!

寫在最後

我們生活的世界雖不是完美的世界,但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我們的父母不一定是優秀的父母,但無不是負責任的父母;我們的孩子不一定都是聰明絕頂的孩子,但無不希望自己早日自立。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困惑,讓自己彷徨迷茫止步不前。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如同我本人一樣,過早地讓自己“完美”起來,拋棄了所有的傲慢與偏見,不攀比、不虛榮,默默過着平凡也平庸的生活。

當我停留下來,轉身看以前的自己,卻發現自己年過三十而不立,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也終成泡影,我活得看似與世無爭,卻實際上是過早“墮落”。

我開始反思,以前自信滿滿、興致勃勃,對未來充滿無限期望的那個自己去了哪裏?

猛然間,我醒悟了:或許在我們的人生中,不能過早地缺失了那份該有傲慢與偏見!

結語:

父母對待孩子適當的傲慢與偏見,能更好地鞭策孩子,給孩子最初的驅動力;孩子自身的傲慢與偏見,能讓其為了維持“優越感”而不馬虎大意;社會人士的傲慢與偏見,能讓人瞭解自己的不足,進而發奮圖強。

最後,成長中不可少了適當的傲慢與偏見,但始終是要對自己有清晰認知和自我定位,而不是眼高於頂、好高騖遠,且要保持理性客觀的心態,才能成為真正有人格魅力的人,活出精彩的人生。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84 字。

轉載請註明: 年過30而不立,“望子成龍”而不達:孩子成長中少不得傲慢與偏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