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進入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階段 數字人民幣越來越近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財經

近期,一張數字人民幣測試界面的截圖在網上出現,引發了人們對數字人民幣即將落地的猜想。

“這並不意味着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很快回應稱,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

數字人民幣是什麼?和比特幣、天秤幣(Libra)有什麼不同?未來,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進入封閉內測階段

説起數字貨幣,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還是比特幣這類虛擬幣,或者是臉書計劃推出的天秤幣(Libra)。

和這些不同,我國央行將要推出的數字人民幣DC/EP是法定數字貨幣。

對於數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解釋稱,人民銀行研發的數字人民幣,並不是大家理解的加密資產,而是人民幣的數字化。

“幣花不炒,人民幣是用來花的,不是用來炒作的,既不具有比特幣的炒作特性,也不具有像穩定幣一樣需要貨幣籃子資產進行幣值支撐的要求。”穆長春表示,數字人民幣既不是比特幣等加密資產形態,也不是天秤幣等的穩定幣形態。

我國央行早在2014年起,就啓動了數字貨幣的研究,至今已有6年的時間。2016年,央行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2017年末,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

是否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也是法定數字貨幣與比特幣這類虛擬幣最關鍵的區別。和比特幣等相比,數字人民幣DC/EP有國家信用背書。可以説,這是人們手中的人民幣紙鈔的電子化版本。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表示,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據瞭解,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數字貨幣已成全球趨勢

“數字貨幣是未來。”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當前,全球對法定數字貨幣討論熱烈,不少國家加快了相關研究工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 7 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就指出,全球近七成央行都在研究法定數字貨幣。目前,還有委內瑞拉、塞內加爾等國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其他更多的國家,包括加拿大、瑞典、新加坡等在內,均在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

3月12日,英格蘭銀行發佈了名為《央行數字貨幣:機遇、挑戰與設計》的報告,報告中顯示,英格蘭銀行正在認真權衡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利弊。

今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數字貨幣列為2020年的首要任務之一。此外,國際清算銀行與歐央行、英國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共同成立央行小組,共同評估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可能性。

以天秤幣為代表的穩定幣也在加快步伐。4月16日,天秤幣發佈了新版的白皮書2.0。白皮書2.0最主要的變化在於新增錨定單一法幣的單幣種穩定幣方案,同時擁抱監管,計劃採取100%準備金制度,也就是其將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政府證券,總額相當於流通中的天秤幣的價值。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師認為,天秤幣白皮書發佈以來,全球數字貨幣出現加速發展趨勢。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國更認識到數字貨幣在助力“無接觸”社會發展,以及精準貨幣投放等方面的優勢。

4月,國際清算銀行簡報發表的《新冠、現金與未來支付》一文中也指出,疫情的大流行凸顯了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性。

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也指出,未來即使是民間加密數字貨幣得到一定的發展,發揮一定程度的貨幣職能,也很難取代法定貨幣。民間貨幣很難滿足促進經濟發展和維護金融穩定的需要,當出現危機,流動性突然枯竭的情況下,一定要有中央銀行這樣一個統一的機構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民間貨幣很難發揮這樣的作用。

對於未來數字貨幣的發展,王信認為,未來應該仍是法定貨幣的競爭,但法定貨幣的競爭可能會有兩種和數字形態相關的特徵:一是通過數字的穩定幣。如果有些法定貨幣基於美元、歐元作為發行的準備來發行穩定的數字貨幣,實際上背後仍然是政府,信任的基礎仍然是法定貨幣;二是官方數字貨幣或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之間直接競爭。這非常值得進一步關注。

數字人民幣和紙幣將長期共存

數字人民幣出現後,是否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幣?對我們的生活將有何影響?

穆長春曾介紹,數字人民幣DC/EP是從M0入手。也就是説,要從數字化的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並非要取代所有的人民幣。在商業銀行賬户裏的餘額,實際上已經以數字化的形態存在了,沒有必要再進行替換。

就算從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不少專家也認為,即使推出數字人民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法定數字貨幣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現金。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認為,儘管對現金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央行數字貨幣與現金仍會長期並存。央行數字貨幣對現金的替代性根本上取決於用户的選擇,要看社會大眾的接受度,整體上應是一個長期演化、持續滲透的過程。

國際清算銀行簡報文章中也指出,疫情期間各國的支付現狀也説明多元化支付手段和諧共存和發展重要價值,因為在沒有遭遇未知的威脅之前,誰也無法斷定哪種支付手段更靈活、方便,能夠更好地應對這種威脅。所以保護現金使用和保護其他支付手段一樣重要。

還有人擔心,推出數字人民幣後,會引發通貨膨脹。實際上,即使發行數字人民幣,其發行主體仍然是央行。其發行仍然具有中心化的特徵,並不是像比特幣那樣通過“挖礦”來產生的。

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也就是説,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兑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兑換給公眾,以這種方式並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未來,我們在使用數字人民幣時有何不同之處?從消費者的直觀感受來看,使用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和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從體驗上來説可能差異不大。

但值得期待的是,數字人民幣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也能使用,只要手機有電,就能用數字錢包裏的數字貨幣進行支付。穆長春此前還介紹,以後投放的央行數字貨幣在一些功能實現上會和電子支付有很大的區別。未來,數字人民幣同樣可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與紙幣相比沒有任何差別。同時,使用時同樣需要遵守現行的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