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因漲價,又遠不止漲價。面對被“罷用”,豐巢選擇針尖對麥芒,連發聲明。此刻,也正是豐巢收購速遞易後的第5天,手握全國快遞櫃的近乎“壟斷”資源,即將主導末端配送遊戲規則的氣勢呼之欲出。5月10日當日,又有社區暫停2台豐巢智能櫃的使用。在這場看似一意孤行的新策中,長期價格戰的快遞業裏,豐巢能否真正開啓智能櫃的收費時代?
01
“高額進場費”之辯
實施漲價後,豐巢與社區的爭執在不斷髮酵。消費端立場的陣營裏,再有小區站了出來。矛盾的焦點,對準了快遞櫃進社區的“高額進場費”。
豐巢於5月9日發佈的《東新園業委會事件聲明》提出,進場時與社區簽署的協議不包含對豐巢營業模式和價格的約束。“用户能自由選擇是否成為會員,而業委會執意停機已經造成違約,將依據合約追索相關經濟和商譽損失。”
豐巢還點出了“高額入場費”的背景。“在與東新園業委會、物業公司簽訂第三方協議時,約定每年支付高額入場費。無法在支付高昂場地費同時為用户提供免費服務。”
豐巢的正面“剛”,被認為是對快遞櫃收費的勢在必行。
緊接着5月10日,東新園回應稱,豐巢聲明中提到的“高額進場費”,實際並不是進場費,而是物業管理費用,包括場地管理費、電費、安全巡查費等。東新園相關負責人認為,當時和豐巢簽訂的是服務合同,不屬於純經營性質,是服務於業主生活的半公益項目,與小區內純粹的商業運營櫃收費相比,並不是“高額”。
公開信息顯示,東新園小區一共有17處豐巢快遞櫃。致廣物業東新園項目負責人曾明潔曾向媒體介紹稱,每一處櫃體每年繳納管理費五六千元,差不多一年10萬元左右。
在此之前,部分業內人士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快遞櫃進小區首先就是租金的談判,行業中繳納的物業租金大概在5000元至8000元/年/組(約100格口)。
“如果物業希望以引進快遞櫃進行商業盈利的話,我們很難達成合作,因為經營該業務的利潤十分微薄。要不然就協商租金,或者再尋找其他的合作方式。”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説道。
不過,5月10日,來自上海的中環花苑小區在一封公開信中提及,每台豐巢快遞櫃平均每天的場地租金含電費只有十幾元。該小區認為,若公司目前尚不能盈利,無非是在不斷擴張櫃體的硬件投入。“隨着寡頭壟斷的形成,再伴隨中國快遞年業務量規模連續五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大背景,僅僅依靠快遞員付費模式和廣告收入模式,未來豐巢的盈利能力也是卓越的。”
然而,佔據市場69%以上份額的豐巢,目前還在想辦法自救。在聲明中,豐巢指出快遞櫃的週轉率已經關乎企業生存,還在5月9日晚間發佈的《致親愛的用户一封信》中,再次解釋設立12小時保管期限的原因,意在用户能“當日取件”。
02
已現連鎖反應
小區與豐巢僵持不下,引發整個行業的一些列連鎖反應。
公開信息顯示,一位派送東新園小區的中通快遞員不得不延長了4個小時派單,來完成日均400多單的工作量,而小區附近的代收點開始出現爆倉。
這場拉鋸造成的不便也在消費端隨之放大。在各類社交平台,關於快遞櫃如何收費才合理引發了激烈討論。
一位消費者表示,畢竟豐巢也是一種服務模式,並不是免費的公共基礎設施。如果豐巢運營不下去,人們的生活便利性也會有影響。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則認為,豐巢不可能一直虧損,在通過市場的整合和運作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後,他就能談一些條件,比如用户與平台協議保管時間,不過前提條件是這些用户願意投櫃而不是送貨上門。
對於持反對意見的消費者,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其觀點發現,快遞員不告知就投櫃的情況讓收費變得難以接受,被認為有強制之嫌。此外,部分消費者認為,和豐巢的12小時內免費保存時間相比,24小時更能讓人接受。
對於“空降”收費帶來的頗多怨言,豐巢自己公開了這樣的數據,“12小時內取件比例提升了5個百分點,意味着每天早上可空出近百萬個格口”。
到如今,全國多地郵政管理局開始發聲,並介入智能櫃管理建設。在上海,智能末端配送設施和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將作為智能化終端基礎設施,被納入上海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南京市則出台優化智能快件箱發展政策,將規範社區物業收取入駐費標準,為企業在用電和場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保障。
對於快遞員投櫃情況,福建省消委會發表聲明稱,快遞需徵得收件人同意再存入快遞櫃實施保管,否則產生費用應由快遞公司自行承擔。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則表示,未經收件人允許存放快遞櫃,屬於投放不規範行為,可以投訴。
03
爭議的“免費”時代
在快遞領域,沒有企業不想終結長久以來的“價格戰”時代。但在消費者看來,免費也理所當然。
包郵、免費,消費者對快遞服務早就養成了既有習慣。然而,就快遞櫃而言,雖然收費並非新事件,但每每都阻力重重卻是真的。
“需要運用價格的槓桿讓消費者選擇上門服務,還是投放快遞櫃,”物流專業人士徐勇認為,如果人們都選擇上門服務,配送效率的降低將會導致快遞公司的虧損,願意入職快遞員的人也會變少。行業一直在打價格戰是沒有出路的,我們應該要提高行業服務的層級。
“提升品質,那麼就需要有人買單。”
“事實上收費已是智能快件櫃企業通行做法,智能快件櫃是獨立於快遞的服務產品,要維持可持續發展需要標準化收費。這次引發公眾討論的是會員制,其實只是針對部分有個性化需求的服務,比如消費者經常出差,或休假等情況,可能需要市場的接受過程。”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分析道。
此次風波也將為豐巢切割出更加清晰的消費市場。一位來自雙壹諮詢的業內人士認為,豐巢收費機制調整具有遴選真實需求用户的功能,引起部分用户的反彈也很正常。例如以前的非真實需求用户,為了避免豐巢收費,會拒絕業務員將快遞投遞於豐巢櫃。
楊達卿則建議,快件櫃企業需要積極延展服務,在提升消費粘性基礎上,把物理的快件櫃和線上的平台作為消費流量入口及社區媒體界面使用,開展精準營銷等多元化服務。需要加大普及並提高使用率,形成社區剛需服務產品,並強化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從一方面考慮,如果在相關政策的約束與監督下,快遞員能遵守投遞規則,而豐巢從此次輿論中汲取更多消費者的反饋意見,併合理調整政策,智能櫃將迎來收費時代。多位專家均給出了這一結論。
04
要麼騎虎難下要麼一家獨大
既然大家都想終結“價格戰”時代,為何一直難以推行?
期間,一個重要動作不應被忽視:豐巢收購中郵速遞易。這將意味着順豐將手持全國七成的快遞櫃資源。此前一旦實施收費制將受制於競爭對手的情形,將不會再有。此時,已是開啓“收費時代”的時機。
被社區“罷用”後的堅持態度,或許正是印證。無論是面對物業,還是應對輿論,豐巢並未露出4年前速遞易在收費後的慌亂神色,而是堅定表示將把會員制持續下去。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為,豐巢的執拗背後是虧損的巨大壓力,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將面臨倒閉的風險。
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豐巢未經審計的淨利潤為約-2.45億元,去年同期為-7.81億元。中郵智遞同期的同一指標為-1.59億,去年同期為約-5.17億。
曾在4年前鉅虧13億元的速遞易是不是“燙手山芋”,一直有爭議。它既是掌握全國物流末端配送網點的重要資源,也是難逃鉅虧的業績黑洞。
楊達卿則表示,收購了速遞易的豐巢在“收費”這個環節無疑將更有底氣,對於其他品牌而言,可能一收費用户就流失了。
“物業對快遞櫃企業的收割或驅逐只會造成市場的分裂,因為還有很多年輕人是需要快遞櫃服務的”他也認為,無論是速遞易還是豐巢,智能櫃市場還不成熟,普及率和使用率低,而投入又巨大。而公眾不太理解快遞櫃這類第三方服務產品,認為投櫃與上門一樣,都是應該是免費的。因此需要有政策引導,將其作為便民工程,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能讓企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