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記吃不記打,創業圈為何總掉進P2P爆雷大坑?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財經

5月11日,北京OurHours全時便利店官方公眾號發出一封告知函,稱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2020年5月20日24點0分結束經營。加之此前天津全時也已經大規模關店,這則消息意味着全時將全面退出京津市場。

很顯然,新東家山海藍圖接盤,非但沒有喚起全時曾經對標7-11的野心,反而因連年的虧損失去信心。

但鍋不是山海藍圖的,全時的沒落,終究和P2P爆雷脱不開關係。2018年,全時曾經的母公司北京復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受旗下P2P平台海象理財爆雷事件的影響,資金鍊斷裂,全時最後通過“解體分拆”的方式結束了創始人關廣雨對品牌的運營。可惜的是,賣身沒有改變全時的命運,它和因善林金融被查封而關店的鄰家便利店最終走向了相同的結局。

無獨有偶,近期被P2P困擾的創業公司還有隨手記及背後的金蝶國際。4月底,大批出借人來到金蝶軟件園舉橫幅討要血汗錢,至今未果。

從雄心壯志的創業者到人人喊打的“欺詐”方,P2P的金錢陷阱困住的不單是投資人。

P2P爆雷,創業者也遭殃

2018年8月1日,一夜之間,168家鄰家便利店全部關門,甚至連一個緩衝的時間都沒有,帶有“停業”二字的告示就貼滿了大街小巷的鄰家便利店。半個月後,這些被丟下的“爛攤子”仍無人收拾。

就在同一天,極路由創始人王楚雲也發佈了一封公開信,稱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死時刻,所有的支出都需要根據銷售回款情況才能支付,包括7月的工資。而倒在鄰家便利店和極路由之前的,還包括北京尚品國際旅行社,一名員工稱“公司已經搬空,老闆和VP都不在北京,500多名員工被遣散”。

三個不同的行業賽道、三個業務毫無關聯的創業公司,卻因為同一件事接連無預兆地瓦解了,這就是P2P爆雷。當時,業內人士無不感慨“P2P爆雷,終究波及到創業領域了”。

不過,隨着一個接一個的P2P頭部平台被清退,浩浩蕩蕩的投資人變身維權者堵在公司門前討要説法,這一人性與金錢交織的核心矛盾吸引了外界的主要視線。再加上,受牽連公司該甩鍋的甩鍋,該撇清關係的撇清關係,P2P爆雷帶來的衝擊力最終沒有向更廣的創業圈蔓延。

但從現在看來,這是幸運,也是不幸,當爆雷潮看似逐漸平息,倖存者又開始蠢蠢欲動。

2019年12月18日,米莊理財在其APP上宣佈停盤,十一天後,創始人錢志龍投案自首。回首這位前阿里第75號員工的創業之路,從即時通訊到導購網站,再到一腳踏入互聯網金融,錢志龍的命運轉折,源自創業初心的丟失,也源自P2P金錢遊戲帶給他的誘惑。

自2018年P2P爆雷後,錢志龍不僅沒有放棄旗下"愛學貸"向大學生髮放貸款,而且米莊理財還通過瘋狂促銷,頻頻發起優惠活動,吸引更多的出借人進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米莊理財平台借貸餘額13.19億元,當前出借人1.2萬,當前借款人12萬。然而僅一個月後米莊理財停盤,待還餘額為12.34億元。

穀風也是一位創業者,2010年他從工作了十年的金蝶辭職,同年6月推出隨手記,而金蝶徐少春也個人投資了隨手記,成為創始人之一。前四年,穀風一直堅持只做記賬工具這件事,但從2014年開始隨手記推出理財端,進入理財領域。

2018年P2P爆雷時,穀風曾表示,P2P的問題不完全在於徵信體系,更在於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雙向匹配度”,他對於隨手記以用户記賬行為、結果等數據支撐理財端運營的模式信誓旦旦。然而沒到兩年,隨手記宣佈轉型並退出網貸業務,其扣押本金、剋扣歷史收益的舉動引起了所有投資人的不滿。

P2P之所以大規模爆雷,在於其越來越濃厚的投機性,而創業者最忌投機。像隨手記、極路由、全時便利店這些已經從行業混戰成功脱穎而出的創業公司,他們本來應該有着更富有想象力的商業價值,可P2P業務的暴利讓創始人忽視了風險,也消弭了產品創新的動力。

創投圈“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018年P2P爆雷波及創業領域,業內人士開始重新審視P2P的整個鏈條,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發文表示,“P2P—上市公司—創投基金—創業公司”的傳播鏈主要是在民間和純市場領域,所以結果只能是以市場方式出清,政府部門大概率不會出手拯救,反而有可能出手整治。

拋開投資人,我們可以看到P2P殃及創業公司,其中少不了上市公司的信任背書和創投圈的推波助瀾。

以隨手記為例,隨手記2014年上線理財板塊,長期以來,其P2P產品一直是拿着金蝶集團為自己背書,稱平台“源自金蝶25年財務沉澱”。很多用户表示正是看中金蝶這塊金字招牌才成為隨手記投資者。

再比如厚本金融,2019年8月,厚本金融陸泳、佘培炎等股東及高管被抓後,維權者跑到紅杉資本的辦公地要求償還血汗錢。為什麼?一方面,紅杉資本中國旗下創業基金是厚本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0%,另一方面,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王愷也是厚本的金融董事。

紅杉資本對P2P項目的青睞,暴露出整個創投圈、創業圈迷戀互聯網金融神話的瘋狂。一家上市公司,只要在二級市場喊一嗓子“準備佈局互聯網金融”,就可以拿下多個漲停,而與此同時,大量不合格投資人卻通過互聯網金融開始投資一級市場。

鄰家便利店就是一個典型。鄰家一直被善林金融在內部視為“兄弟企業”,據説善林金融的員工在拓展用户時,往往都會以“老闆不只做金融,還投資鄰家便利店等實體經濟”來為平台背書。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投資人莊辰超本來想要投資鄰家便利店,但當得知其資金來源是P2P之後便放棄了,這才有了後來的便利蜂。

創投圈對P2P項目的趨之若鶩,不僅讓很多創業者放棄原有的計劃、踴躍加入P2P“圈錢”大軍,而且不少實體企業、互聯網創業公司也紛紛效仿、自己做起了P2P業務。像復華卓越,其公司經營基本全靠不斷的融資續命,僅海象理財一個P2P項目就吸收融資近40億。

但結果呢?全時便利店被“肢解”,終究逃不開關門停業的結局。

創投圈自然也不能避免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在網貸行業經歷2018年的史上最嚴峻考驗之時,有超50家風投機構紛紛折戟其中,其中不乏IDG、軟銀中國、經緯中國等知名風投機構。

互聯網能否徹底割捨P2P?

4月份,金融科技中概股們陸續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這些上市公司們的業績再度出現分化。

其中,360金融和樂信兩家公司,年度撮合貸款金額突破千億大關,在2019年的營收規模位列同業一二位,這主要得益於他們過去兩年裏加速向助貸模式轉型。但與此同時,那些對於P2P始終無法割捨、或者轉型稍慢的平台,則繼續保持頹勢,如P2P「第一股」宜人貸以及遭遇了經偵上門的51信用卡,都面臨着業績下滑的局面。

自P2P爆雷潮後,互金平台、風投機構、與P2P有牽扯的實體或互聯網公司,看似也在忙着撇清或切割P2P這一“累贅”。

2018年12月29日,巨人網絡發佈公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海蘭翔商務服務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巨加網絡51%股權,巨加網絡持有旺金金融51%的表決權;

2019年1月17日,奧馬電器發佈公告,“錢包金融”平台不屬於網貸平台;2019年2月2日,熊貓金控發佈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熊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銀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出售給公司實控人趙偉平;

如今,以隨手記決定退出網貸業務為節點,幾乎所有旗下含有P2P業務的非金融性企業,都放棄了他們曾經為之瘋狂的圈錢遊戲。如同外界所看到的那樣,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撤退。

不過,P2P大軍的驟然離場給整個金融市場留下了巨大的空白,這種空白其實也讓投資人和金融從業者不安。一方面, 在最悲觀的情形下,儘管P2P網貸這種業態暫時被搞垮,可強大的資產端能力也將成為平台轉型與蟄伏的最大籌碼。這並不意味着互聯網金融的亂象會消失,也有可能是被壓制。

正如同網貸滲透到長租公寓、教培機構等等,這何嘗不是互聯網金融的異變與突圍?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打入消金領域,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相繼成立,理財門檻大幅下降,產品也不斷豐富,這逐漸替代曾經存在的P2P投資渠道。而更多的競爭者出現,會將互聯網金融導向何方,這是投資人普遍的疑問。

互聯網創業向來九死一生,尤其是近兩三年來,風口從形成到破滅的速度越來越快,給予創業公司成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往往是喧囂散去、徒留一地雞毛。但失敗者也有所不同,有的人黯然離場,留下了理想主義的旗幟,有的人聲名狼藉,且葬送了一個屬於創業者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