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觀點稱“貨幣數量論”已經過時,以貨幣存量來衡量宏觀槓桿率已經不合時宜,主張發行特別國債,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對於這個觀點,我贊同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總體看法以及趨勢。但是,我認為我們不需要採取央行直接購買財政部債券的方式。
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目前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利率在3%以上,所以老百姓和銀行機構是有意願買的。因此,中國政府發行的國債還是能發得出去的,沒有必要讓央行直接到一級市場購買國債,可以直接通過財政部發行國債。
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九條明文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也就是説,央行直接購買財政部的國債是不合法的。所以,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這項措施在法律層面就被否定了,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除非把法律給修改了。所以這就是個偽命題,不用討論這個問題。
今年發行國債要朝着救急的方向
今年發行國債的情況與往年不同,今年很大程度上應該將發行國債當成一種救急措施,而往年發行國債則基本上屬於常規性操作。第一,中國目前的首要問題是保障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這一點應該作為中國當前的首要目標之一。第二,中國應該擴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從而進一步拉動整個經濟復甦。
根據一項研究數據估算,受這次疫情影響的民眾大約有1億人,這其中大概有7500萬人在家辦公,或者是企業通知在家等待復工。而7500萬人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工資或者工資減少了?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認為這個比例恐怕不會太小。而那剩下的2500萬則處於失業或者退出勞動市場的狀態,包括回到農村的工人。但這些人都不在我們失業率的統計當中,因為失業率的調查對象只針對城鎮人口,不包括農村人口,如此一來,我估計全國需要救助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有些人説中國的儲蓄率很高,我不否認,但是中國的儲蓄主要是由最高收入的20%的人制造的,而最低收入的40%的人的儲蓄則是很少的,這其中最低的10%的人是靠欠債生活的。所以,低收入的這批人和失去工作的這批人,國家應該給予救助。
從推動消費的角度來説,國家發行特別國債,然後用於發放消費券,這既可以提高城鎮和鄉村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刺激消費,一舉兩得。所以,我認為如果要增加國債的發行,那應該是朝着救急的方向去努力。
短期內不用考慮通脹問題
至於發行國債會不會引起通脹,我認為按理説不會引起通脹。因為如果是財政部發行的國債,老百姓願意去購買,這相當於居民收入的暫時轉移。買債券的那部分老百姓沒有消費,國家發行債券換的錢再用於財政補貼,收到錢的那部分老百姓可以拿去消費,這相當於一個平行轉移,沒有創造額外的貨幣。
當然,會有連帶效應。如果政府給老百姓發放消費券,那麼老百姓的支出會相應增加,這對需求也有推動作用。如果供給滿足不了需求的話,那麼的確可能會發生通脹。但是中國的供給很充足,企業只是苦於沒有訂單,缺乏有效需求,因此停工停產的很多。所以,我認為至少在短期內,通脹根本用不着考慮,中國目前的產能過剩情況太嚴重了。需要考慮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不能看到需求有所增加,就好像會發生通脹,而供給也在增加,這就抵消了通脹的壓力。
具體發行多少國債,需要財政部拿出方案,然後由國務院做出決策,最後由人大代表討論決定。如果要我説,我認為既然要做,全國大約可以人均發1000塊錢,也就是大致1.4萬億的規模。當然,不是説每個人平均發1000塊錢,因為高收入的人沒必要拿,要救助收入最底層的人,然後還有一部分人按照收入發放消費券,這些是目前我們可以做到的。
不能籠統地批判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政策
很多人都認為2008年發行四萬億刺激計劃政策是失敗的,我認為應該糾正這個觀念,為四萬億刺激計劃正名。其實,我這些年一直在説,籠統地批判四萬億刺激計劃是不正確的。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推出一系列的強刺激政策是沒有問題的。
但關鍵的問題是四萬億刺激計劃政策採取的融資方式存在問題。當時,因為中央政府也沒有多餘的資金,所以中央政府等於開了一張空頭支票,需要地方政府自己去融資,地方政府便向銀行借錢,後來又開始發債。所以,地方政府最後是用商業手段來解決融資問題的,導致欠了很多的商業性債務。2014年之後,中央政府就不得不清理這些債務,即所謂的債務置換。債務如何置換?最後還是得回到國債上面,發行長期國債,用長期國債的錢來還商業性債務。因為政府的投資基本上都做了公共項目,經濟回報比較低,所以從這個結果來看,我認為當年應該一開始就發行國債。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反對4萬億刺激政策,而應該仔細分析到底哪些地方出了錯。
但是目前的問題在於我們根本沒有吸取這個教訓。其實中國要推動財政方面的刺激,那就需要擴大財政赤字率,突破赤字佔GDP的比不超過3%的限制。以前中國的財政赤字佔GDP的比是2.5%,後來達到3%。在這種時刻,中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應擴大到5%,甚至擴大到8%。但是政府對債務問題很謹慎,在這方面控制的比較嚴。但是既然中央開出空頭支票,地方就得幹活,得到市場上融資,最後積累了一大堆商業性債務,成本又高。在商業市場上商業性的債務是7%、8%的利率,而國債的利率才3%,這會擾亂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
過去這十年,我一直在呼籲,一定得改變、改變、改變。2014年修改《預算法》時,我就在呼籲,國家既然開了前門,那就得把後門給關了,把前門開大一點。但是實際上,什麼都沒有做。這一次擴大新基建投資等於將地方債務再擴大一遍,這會加重政府的負擔,也會擾亂市場的紀律。國家應該發行國債,正規、透明地去做,這樣也便於地方人大的監督。
發行國債對於市場的流動性也不能説完全沒有影響。因為居民的錢都拿去買國債了,這當然會造成市場上的流動性降低一些。但是國債置換的錢還是會花出去,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錢繞一圈又回到了經濟當中。而且國債增加了,金融市場上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也相應會增加,這也會帶動金融市場上的固收產品數量的增加。
外部國家採取的量化寬鬆政策,對於那些發達國家來説,完全就是寅吃卯糧、慢性自殺。他們濫發的貨幣,最後要麼變成了實質性的債,要麼變成了金融市場上的泡沫。這對他們的未來來説,都是自殺行為。欠了一屁股債,以後總是要還的。或者,這個錢都跑到金融市場上去了,產生一大堆的泡沫,最後如果金融市場崩潰了,反過來對整個經濟系統是有危害的。
中國絕對不應該去跟風,因為中國從根本上來説,沒有達到其他國家那種所謂的負利率的水平。中國的貨幣政策絕不應該模仿其它國家,中國也沒必要模仿,我們現在也不缺流動性。
作者為北大國發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