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過往的經驗和判斷依據逐漸被顛覆。這個趨勢將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持續並愈演愈烈。無法跟上時代節奏的人或企業,都將在未來5年中消失。當前行業裏90%的理財師將被這輪劇變出清,留下真正品性與能力兼優的頭部人才,行業才會迎來新的發展。

五一長假的財富市場依舊不太平靜,發生了一些風險事件。雖然不大,但值得我們去留心,特別是投資人。

大趨勢還是要再重申一萬遍:我們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點上,意味着以往的經驗和判斷準則可能被不斷顛覆。事情開始迴歸本來的樣子,然後再衍生出新的格局。季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這個循環是跳不出去的。

第一件事情跟地方政府的非標項目有關,某個很小的三方機構代銷某個地方政信融資項目,結果被定性成“非吸”,直接把“銷售負責人”抓了。

事情源於最近對地方政府非標融資的審計核查,在4月份我們先後看到江蘇地區鹽城、泰州對地方政府融資設定了紅線。這個工作並不僅限於江蘇,別的地區也有在做,只不過沒有對外公佈。該項目據稱就是在核查中被發現“融資成本過高”。

按照以往的處理,無非就是責罰負責融資的官員。2018、2019年在貴州某些縣級市中出現過這類的案例。嚴重的可能還會涉及到反貪反腐的查辦,但從未波及到代銷機構。

融資成本是否過高,本質上是一個市場化的問題。資金市場覺得某些地方政府負債多,信用違約的概率大,就會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所以將“融資成本過高”直接掛鈎“非吸之名”認定為金融犯罪,未免有些過度。

但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不是這麼判定是否合理,而是提醒大家注意——風向變了!

在過去,給地方政府融資的真實項目,即便在出現違約的情況下,也不太會輕易朝着“金融犯罪”的方向去定性。但這次操作卻開了先例,意味着當局部涉眾壓力過大時,金融風險事件可能被導向刑事事件。

簡單説,理財師(銷售)和投資人在非金機構政信類非標的投資上遭遇極端刑事風險增加了!

一旦捲入金融犯罪,直接的傷害有三個:

第一,清退時間長:融資項目涉及非吸的,將面臨較長的清退時間,因為要先處理刑事問題,再轉入民事問題,最後根據追逃追贓具體所得來清退。

第二,本金較大損失:e租寶經過5年,官方宣佈的清退比例是35%。對於仍舊信仰固收的投資人可以自己算一筆賬:連續投10年,前面9年沒問題,最後1年風險爆發,直接打回原形。也就是説,無論剛兑多少次,只要有一次不兑,就完蛋。

第三,銷售刑事風險:責任輕的退傭、責任重的坐牢。過去對代銷的處理比較靈活,但這次直接抓了代銷機構的負責人,是一個趨嚴的信號。所以信仰地方非標固收的理財師,自己好好想一想。

第二件事情,是和金蝶有關。準確説,是金蝶投資下的互金平台有關。

金蝶是家不錯公司,我接觸它的時候在2005年,這跟我專業有關。很多夥伴誤認為我是學金融的,其實並不非如此。我本科學的是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金蝶最開始的主營業務是財務軟件,當時佔據了中國很大一部分市場,在國產ERP行業裏一度有“北用友、南金蝶”之稱,而且在零五零六年的時候,金蝶每年在市場活動上的預算一度達到6000多萬,收入印象中每年幾十個億(可能會有錯誤)。

在過去的20多年裏,金蝶總是被老對手用友壓制。一直到後來,出現了“雲”概念。金蝶開始往這個方向拓展,而用友原本的優勢則演變成了障礙。用友的總部在北京,跟各部委以及大國企的關係極其深厚。早期中國ERP市場裏,大部分使用者是大型企業、央國企以及一些政府部門。這是用友的領域,金蝶討不到半點便宜。

但這些國企、央企、部位都不可能將企業的數據走向“雲端”,很多依舊只能本地化部署。所以在互聯網技術、移動交互、大數據等風口來臨的時候,金蝶成功地形成了二次曲線,實現了趕超。

在這檔口投資原高管創設的互金平台也就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客觀現實再次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斗轉星移之間,你的優勢會也會變成障礙!

再接下去就是我們這兩天看到的新聞,大家都盯着數字:8萬多人,25億未償付金額。當然,“隨手記”自己也有相關的説法。本文就不討論其中是非了,我們來看些別東西。

商業邏輯最大!

過去,大 家總是在相信央企國企背景、相信上市公司背景、相信地方政府,這種信仰恰恰是最靠不住的。

一個市場化的生意,背後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商業邏輯。

如果這個邏輯不通,這個商業模式就不能成功。

比如Luckin,自從那頭鹿出山的第一天我就不看好。因為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融資、燒補貼、拉一批用户,然後再融資、燒補貼的循環。這跟龐氏遊戲非常像,但可以通過最後上市使得早期的玩家(創業者和投資人)完成退出,並收益頗豐。

這是人家的商業邏輯,沒看清楚這點,怎麼分析都是韭菜。

LK出問題後我寫過幾篇文章説明問題,當時還有不少腦殘粉來嘲諷,事實證明都被打臉了。其實LK並不是一個孤例,在當前財富行業在推的很多項目和產品裏,大部分是説不通的邏輯。

所以,我在此做個預判:到今天還依賴過去信仰的理財師和投資人,商業邏輯這關過不去的,最後你們一定會出問題!

第三件事是放假之前下發的關於“基礎建設投資基金面向公眾募集的意見徵求稿”,這方面很容易引發錯誤解讀。

哪些人會反應過度呢?

還是那些賣地方政府非標的人,這個文書確實利好基礎建設,但不利好非金政信非標

順便幫投資人理財師梳理下基本的概念:

標與非標主要針對的是債權類資產,簡單説就是借錢和還錢。

標準的債權是在上交所、深交所、銀行間市場這三個地方發行的各種債券,這裏的債券是廣義的概念,包括利率債、信用債、ABS。分不清的小夥伴可以看下面三張圖,幫你們都歸類好了(小白金融學2019S版裏都有詳細的內容)

利率債: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銀行債、央行票據、同業存單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信用債: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PPN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ABS:銀行債權類和企業債權類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除了上面提到的,剩下的是非標債權,包括銀行的信貸。財富公司自己找的項目所包裝成的產品,大部分是非標債權類資產。當然也會有標準的,比如雪松和鴻坤之前都推過自己的債券。

標和非標的問題搞清楚之後,我們再來説“非金”的問題。

非金,就是指非金融機構。很多投資人連這個基本概念都沒搞清楚,總是聽信理財師瞎吹。很多踩雷的投資人跟我溝通的第一句話就是:他買的產品都是合法合規的,財富公司也都是有牌照和資質的。

基本上到今天還在説這句話的,被人家收割是必然的!

金融機構主要指的是:銀行、保險、券商、信託,以及四大AMC(東方、華融、信達、長城)、金融租賃、財務公司(央國企直屬)等。

所有的財富公司,只不過在工商註冊備案,並不是金融機構。即便持有基金銷售牌照,也只是代表你有部分的金融業務的經營許可。

至於那些互金公司、XX財富公司,統統是野孩子!

為了便於記憶,給一張中國金融行業機構全景圖,自己去對照下位置: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花費了這多筆墨,現在我們可以把兩個概念組合起來:非金 非標,就是這些財富公司自己找的項目,發行的產品。

出了問題的非金非標,都有被定性成非法集資的風險。這類風險在平時的項目中伴隨幾個特性:①自融(資金通過各種輾轉騰挪最後流通到財富公司實控人相關企業);②期限錯配;③循環滾動;④固定支付“利息”。

這四個特點在今天的財富行業裏遍地都是,大家都在這麼玩。特別是信託,但要注意。信託是金融機構,至今未出現金融機構被定性“非吸”的。有兩個案子可以借鑑,第一個是安邦保險,實控人被以集資詐騙判刑,但未對大量銷售保險的理財師進行處罰;第二個是最近出問題的安信,但這個case可能會發生變化,因為要求代銷機構登記並追傭。

如果安信的案件最後走向了追傭,那就宣告信託絕對安全性的破滅——銷售信託依舊會給理財師帶來刑事方面的風險。

最後我們再來説一説:這個指導意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給出了什麼信號?

落地之後,意味着真正的基建融資可以通過ABS進行,募集端是直接面向公眾投資者!2019年的時候,寧波地區做了個試點——櫃枱債,現在看來要更廣泛地實施。

當前許多地方政府政信類的定融計劃,主要針對和覆蓋的還是5萬,10萬等小額投資者。未來這些投資人可以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更可靠的關於地方政府的標準債權資產。

前者雖然收益高,但風險也大,還有非法集資這樣的刑事風險。而後者無論從機構、項目、資產都有更高的信用級別。

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客户被搶走,募集金額進一步降低,同時非金非標的法律風險在加大。可以預期:這塊非標融資將被進一步壓縮,風險釋放的概率也在加大。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此提醒投資人和理財師: 過往的經驗可以參考,但不要過度依賴!

當信仰脱離客觀邏輯,最終難免走向崩塌。現在撤退,還來得及。

近年來,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快速發展,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世界高淨值家庭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和地區。面對財富管理行業的巨大“藍海”,自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後,各家金融機構紛紛轉型財富管理方向。

伴隨資本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財富管理行業,特別是非銀行的財富管理機構出現了不少新的行業特點。針對於此,界面新聞記者採訪了BETA財富管理研究智庫資深研究員致遠,歸納出以下五大財富管理行業的新趨勢。

第一、非標固收野蠻增長勢頭大幅降温。

眾所周知,在2018 年資管新規出台之前,非標固收產品以其“高收益低風險”的特點,常常成為投資者們的“心頭愛”。同時,在全球流動性充裕的大環境裏,企業融資需求旺盛,大量企業通過發行非標固收產品進行融資,確實,非標固收產品的大賣讓部分財富管理機構的營收快速增長。

但2018 年資管新規出台,新規明確要求去通道、去槓桿、實行“非標轉標”,這使得金融機構通過發行固收產品賺取投資利潤的時代戛然而止。研究員致遠表示,非標去槓桿政策後,非標違約率上升,投資者對非標產品變得謹慎,以非標固收類產品為主的財富管理機構業務增長大幅降温。

第二、獨立理財師成為理財行業的新生力量。

伴隨理財行業的快速增長,理財師的市場化思想也日趨覺醒。越來越多的理財師為了更好的業績激勵機制離開銀行轉而投向三方財富機構,此外,更有不少客户資源優異的資深理財師,選擇自主創業成為獨立理財師。

雖然,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發展迅猛,但總體來講依然處於初級階段。在美國,獨立理財師憑藉其更加專業的理財建議、更加中立客觀的產品選擇立場、以及高淨值客户對他們的高信任度,已經成為理財行業的一個重要力量。就目前來講,在國內,獨立理財師目前整體管理客户資產金額比例不大,但是根據國外的經驗來看,致遠表示,獨立理財師將成為中國理財行業的新生力量。

第三、客户風險意識增強。

2018 年的非標固收產品、甚至標準債券產品的大量違約,使得不少投資者意識到理財產品的收益是與風險匹配的,也就是説,買固收類理財產品不能只看收益高低,更應該關注的是違約風險的大小。

致遠表示,在客户的資產組合裏,避險資產、收益穩定類的資產佔比較之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第四、理財產品種類更加豐富,但是產品的信息透明度不夠。

當前,供投資者選擇的理財產品種類豐富,諸如股票基金、股權基金、固收產品、保險產品、信託產品、海外產品等等都有機會成為投資者們的“盤中餐”,但另一方面,針對每一種理財產品的格式化的產品介紹,並不能幫助客户很好的瞭解這個產品的收益風險特徵,也就是説,國內理財產品的透明度亟須提高。

第五、理財師角色轉變,優秀理財師的價值體現。

致遠表示,在2018 年債券瘋狂違約之前,非標固收產品一度被視為準無風險收益率,理財師對於高淨值客户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能否為客户提供收益率更高的固收產品。

但新形勢下,頻頻“爆雷”的理財產品讓不少客户意識到之前所謂的優質資產並不一定絕對優質,對理財產品的挑選能力成為理財收益率的關鍵因素。而在這一過程中,理財師的專業能力成為客户非常依賴的因素,也就是説,優秀理財師的專業性也將成為其價值所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62 字。

轉載請註明: 財富行業正在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