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晟 製圖
近日,長三角三省一市2020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2020年一季度,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合計GDP達4.98萬億元,佔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的24%。
受新冠疫情影響,按可比價格計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長三角三省一市GDP同比雖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降幅均低於全國水平。
長三角經濟韌性十足
“長三角一季度經濟表現好於全國,與三省一市在疫情中的表現有直接關係。”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應習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江浙一帶歷來重商,與湖北經濟關係密切,受到疫情波及的程度較大,這在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中比較客觀地體現出來。但是,江蘇省在本次疫情中每百萬人累計確診病例最低,只有8.1人,而上海、浙江、安徽每百萬人累計確診病例分別為26.5、21.7、15.6人。”
事實上,在本次疫情中,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均表現出明顯的韌性。以上海為例,上海市第一季度GDP為7856.6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7%。其中,第二產業受影響程度最高,增加值下滑18.1%。投資、消費、進出口、財政收入等指標也都呈現下滑趨勢。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總體來看,受新冠疫情衝擊,上海經濟增速下滑明顯。不過,隨着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自3月份起,上海市復工復產開始穩步有序地推進,當月多數經濟指標比1-2月份有了顯著改善,反映出上海經濟的強勁韌性。
一季度,上海市第三產業行業內部走勢出現分化,部分行業形成有力支撐。以互聯網、數字化和科技創新為依託的相關行業較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金融業、教育、衞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逆勢增長,以上四個行業合計拉動全市經濟增長3.1個百分點。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季度,儘管上海經濟下滑程度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最為嚴重,但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其經濟“體質”是最好的。“以信息服務業、金融業為代表的相關產業,本身就是上海相較於周邊省份乃至全國的核心優勢所在;至於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電商、直播以及醫療衞生等服務業,有的近年來發展迅速,有的本身就是上海的強項,因此,在疫情期間表現搶眼,符合市場預期。”
“疫情期間的大面積隔離,使得上海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更多地訴諸於線上,電商、短視頻、直播、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興業態都得到發展,而相關的線上服務企業也都紛紛借勢逆流而上。反映在數據上,便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營收的增長,對全市經濟同樣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付一夫表示。
同時,外資也是促進上海經濟回升的重要推動力。上海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優化營商環境3.0版等一系列政策來支持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效吸引外資。
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貨物進出口減緩,但實到外資逆勢增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為46.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6.5%,佔全市的比重為94.9%。
章玉貴表示,一季度上海外資的逆勢增長,既得益於上海在疫情爆發之後表現出的高水準城市管理與綜合防控帶來的穩定預期,也是由於上海在穩外資穩外貿等方面的精準施策,更得益於上海近年來持續推動高水平開放、營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所帶來的“虹吸效應”。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非常時期,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依然實現4.5%的增幅,表明上海依然是跨國公司無比青睞的熱土,疫情並沒有動搖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地位。”付一夫人指出。
“儘管從全國來看,上海一季度GDP增速相對靠後,但作為與湖北往來密切,兼有較大境外輸入壓力的地區,上海在實施較嚴格的防疫措施的情況下,經濟受影響程度仍基本與全國持平。”應習文分析稱,“其中,既有經濟結構偏重金融與信息科技產業的原因,也與疫情中表現出的資本吸引力提振投資逆勢增長有關。”
不僅是上海,隨着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快速推進,長三角其他省份3月份的主要經濟指標也明顯回升。
例如,江蘇省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正增長,增速為5%,比1-2月提高22.1個百分點。基本生活和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明顯回暖。
浙江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比1-2月回升19.8個百分點。3月份投資增長7.1%,比1-2月回升21.5個百分點。
一季度,安徽省GDP為7821.3億元,同比下降6.5%。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投資、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進出口都實現了增長,降幅比1-2月份分別收窄6.8、13.8、6.9和3.7個百分點。
付一夫認為,3月份主要指標明顯回暖,直接原因在於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這不僅反映出我國各省市強大的社會動員組織能力和執行力,也為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掃清了障礙,經濟回暖自然水到渠成。
經濟後續走勢樂觀
一季度,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復工復產達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那麼,後續經濟走勢如何呢?
章玉貴對今年第二季度和全年的經濟形勢持審慎樂觀態度。“隨着我國在推動‘兩個優先’、‘一個擴大’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二季度的經濟指標有可能由負轉正並取得3%左右的增速。”
不過,鑑於海外疫情依然嚴峻,我國未來仍將持續面臨境外輸入壓力,經濟生活恢復到常態化的週期可能需要半年乃至更長的時間。章玉貴認為,這使得我國依然面臨較為不確定的外部經濟與貿易環境。在此約束條件下,加強國際抗疫合作,維護地區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確保不發生系統性經濟與金融風險,是我國全年經濟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前提。
“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版圖中最核心的區域之一。儘管三省一市還面臨着發展不均衡、產業同構和市場區隔等問題,但在國家既定的一體化發展戰略推動下,如今的長三角已是中國參與全球產業鏈高端環節競爭的核心依靠力量之一;也是三大經濟圈中將製造業、貿易價值鏈和金融結合得最為緊密的經濟中心地帶。”章玉貴進一步指出,從更長的發展週期來看,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產業分工日趨完善、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長三角,有望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樣本。
“因此,雖然二三季度全國經濟運行會得到明顯改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外需的短板卻非短期內能夠克服。”付一夫表示,“我們要進一步促進居民消費,提振內需市場,形成‘以消費帶動生產’的良性循環。同時也應該有意識地提高生產效率,具體可以在改善營商環境、增加研發投入、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加快市場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發力。”
隨着各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復學有序推進,除部分省市仍會面臨一定輸入型風險外,其餘各地經濟已趨近於正常化。應習文表示,展望二季度,預計湖北省GDP降幅會顯著收窄,其餘各省則有望結束負增長,即便是輸入型壓力較大的區域,GDP跌幅的明顯收窄也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