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快速推進,超出市場預期。在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後,證監會和深交所隨即密集發佈系列配套文件,逐漸勾勒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全貌。
上市、退市、交易、投資門檻……創業板一整套基礎性制度的創新,讓註冊制試點從增量市場發展到存量板塊,將發揮抑制市場短線炒作、加速A股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功效。
同股不同權企業可上創業板
按照創業板定位,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提出,註冊制之下的創業板將優化上市條件,提升市場的包容性,將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制定多元化的上市條件,以支持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具體説就是,要完善盈利上市標準,要求是“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同時創業板將支持已盈利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也就是説,繼科創板後,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也將在創業板變為現實。業內普遍認為,創業板上市條件明顯放鬆,發行條件也將精簡優化,市場化改革的特徵更加突出。
與上市條件的優化相對應,創業板退市制度也在完善,即“健全退市機制,精準從快出清。”具體來説,退市指標更加豐富,將過去淨利潤連續虧損單一指標,調整為複合指標,並新增交易類、規範類退市指標等。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註冊制推行將會顯著影響科創板存量上市公司,實現註冊制的優勝劣汰機制。
漲跌幅放寬至20%
對標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的交易制度也有新突破。深交所介紹,交易制度改革主要是提高市場活躍度,適當放寬漲跌幅比例,完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減少交易阻力,日漲跌幅限制也由目前的10%提高至20%。
對此中信證券分析,漲跌幅限制放寬將明顯增加個股炒作難度,導致純粹的主題、概念炒作熱度降低,加速存量市場優勝劣汰。從中長期來看,註冊制對交易制度的放寬,也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獲得更高的定價權。
與此同時,為提高定價效率,優化新股交易機制,創業板將適應股票上市初期價格波動較大,換手率較高等特點,給予市場充分定價空間,創業板新股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是股民關注的另一大熱點。據深交所發佈並於昨日起實施的《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創業板存量投資者可繼續參與交易,其中普通投資者參與註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創業板股票交易,需重新簽署新的風險揭示書。而對新申請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的個人投資者,增設前20個交易日日均10萬元資產量及24個月的交易經驗的准入門檻。
過去個人開通創業板交易權限,並沒有資產量的要求。不過,日均資產不低於10萬元的標準,相比科創板50萬元的門檻明顯更加寬鬆。
創業板科創板將錯位競爭
開板10年有餘,創業板企業數量已從最初的28家擴容到現如今的807家,而科創板推出一年來,截至目前已有99家上市公司。兩個板塊相繼試點註冊制,科創板與創業板未來將如何錯位發展?證監會表示,創業板和科創板都承擔着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發展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兩個板塊各具特色、錯位發展。
具體而言,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而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發行上市,而創業板在改革初期上市的企業均為盈利企業。
就在創業板註冊制試點起航的同時,新三板精選層也於27日正式啓動。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對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如何錯位競爭的問題,理想狀態是既有重疊相互競爭,又各有特色各有側重,方便發行人、投資者和中介機構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各板塊之間比學趕幫,才是整個市場發展的動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