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領漲兩市、頻創新高的醫藥板塊,已經讓不少機構悄悄萌生退意。
“從基本面、估值及資金面來看,代表着確定性的醫藥等板塊已接近歷史極值,伴隨着行業中一些邊際放緩信號,以及其他行業的景氣度加快復甦,需警惕資金籌碼鬆動造成的行業風格的切換。”一位私募基金管理人公開表示。
截至5月21日,在兩市普跌的環境中,醫藥股仍保持着相當的強勢。龍頭股恆瑞醫藥、邁瑞醫療等創出新高。數據顯示,場內上漲的25只ETF中,醫藥類佔據9席,成為震盪市中唯一的亮點。
拉長時間週期來看,年內醫藥板塊的表現更加耀眼。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場140只醫藥主題基金中,僅4只小幅下跌,超過90只漲幅在20%以上,7只漲幅超過40%。
醫藥板塊的表現為何如此出色?
採訪了幾位資深醫藥基金經理後,他們認為,基本面堅實、再加上疫情的催化,共同構成醫藥板塊的客觀利好,而機構的抱團取更將這種結構性風格推至極致。
一季報顯示,醫藥生物是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重倉行業第一名,較上一期上升兩位,持倉市值佔比達17.5%,持股市值佔比提高了4.80%,超配比例為9.23%,增幅相當顯著。長春高新、邁瑞醫療和恆瑞醫藥在基金持倉市值前二十名重倉股中排名5至7位。
“醫藥板塊中龍頭股具備較高的壁壘和較深的護城河,市場份額穩定。對買科技股的基金經理來説,醫藥行業是次之選擇。”一位績優醫藥基金經理表示。
而隨着醫藥板塊的加速上漲,機構的觀點也開始趨於謹慎。
公募基金經理認為,當前估值確實相對較高,但這是賠率的概念,整體向下的概率不大。“醫藥兼具價值屬性和成長屬性,價值屬性就是看長期,我現在覺得估值階段性偏高,但這些企業長期來講還會做得更大,可以滿足相對長期價值投資者的需求。”
另一位基金經理認為,隨着疫情逐步好轉,市場的風險偏好也在逐步修復,科創板的上漲就是一個例子。雖然不會清倉醫藥股,但一些結構性的調整還是大概率事件。
某私募基金經理的觀點更加鮮明,他表示,4月份各行業較上月反彈明顯,但醫藥行業整體環比下滑較多,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部分疫情受益品種醫院和渠道加速備貨,但隨着疫情的拐頭,備貨變庫存壓力,同時下游醫院尚未完全恢復,消化能力仍偏弱。之前資金抱團到確定性的醫藥消費板塊上,而隨着經濟逐漸復甦,需留意各行業所發生的邊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