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章委員:應加快建立國際醫療旅遊產業體系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王龍龍)醫療旅遊是將旅遊和健康服務結合起來的一種旅遊形式,可幫助患者打破地域限制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享受國際化的診療服務和更優惠的價格。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永章表示,今年兩會期間,向大會提交《關於加快建立國際醫療旅遊產業體系的提案》。 

羅永章委員:應加快建立國際醫療旅遊產業體系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羅永章。本人供圖 

  羅永章分析説,2000年世界醫療旅遊業總產值不足百億美元,2018年達到7643.5億美元,年均增幅15%至25%,發展勢頭驚人。醫療旅遊已成長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 

  國際醫療旅遊產業的發展對相關產業具有極強的輻射帶動效應,在很多國家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國際競爭激烈。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以先進的醫療技術取勝,以泰國、印度、以色列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國家則憑藉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成為國際頗具影響力的“新興醫療旅遊產業國家”。相比之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一直以輸出為主,在這場競爭中的份額幾乎為零。 

  羅永章表示,制約我國國際醫療旅遊產業發展的因素存在多個方面比如戰略不清政策不明人才稀缺等,需要多個部門與多個產業的集成協同、頂層設計與規劃實施,才能形成後發優勢“彎道超車”或“變道超車”。對此,羅永章建議,應加快建立我國國際醫療旅遊產業化體系具體可以從三個層面着手。 

  一是打通開展國際醫療旅遊的上下游政策通道。“建議國家將國際醫療旅遊納入重點支柱產業,設立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發展國際醫療旅遊產業的國家戰略規劃,對產業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總體部署和實施路徑進行頂層設計,並以立法形式將相關內容加以明確,為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同時,加快出台具體實施細則,完善醫療旅遊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並對現行政策法規中制約國際醫療旅遊產業發展的內容做出調整,從准入體系、評價體系、監管體系等方面實現相關政策的銜接聯動,為發展國際醫療旅遊產業創造條件。特別要明確市場主體准入制度和准入條件,推動醫療機構公私合作,鼓勵各類醫療機構、特別是民營醫療機構進軍並參與國際醫療旅遊的市場競爭。 

  此外,簡化國際醫療旅遊簽證制度,提高境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醫療簽證辦理效率,並通過多種渠道幫助中國醫療機構與國際市場建立廣泛聯繫,為中國醫療旅遊走向國際鋪路搭橋。 

  二是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提高診療技術及醫療服務質量。“建議提高創新科技成果用於臨牀的效率,簡化市場準入行政審批流程,讓患者及時享受科技創新的紅利,推動我國臨牀水平早日與發達國家接軌。同時,加強硬件醫療設施建設,加大力度推廣基因治療、新型放療、幹細胞治療等新興技術領域的發展,做到科學監管,管放結合。尤其要加快我國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產品的研發創制與臨牀應用,以高新技術引領並搶佔國際醫療旅遊市場的制高點。 

  羅永章告訴記者,應積極引導國內醫療機構進行JCI、KTQ、TUV等國際化認證,獲得對接全球商業保險體系的資質。同時,加快國際醫療保險體系建設,建立暢通的保險理賠和國際結算渠道。 

  三是重點培育先行區、示範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療旅遊品牌在此層面,羅永章建議緊扣“一帶一路”,在重點城市建設一批國際醫療旅遊項目,尤其是在具有重要區位價值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優先開展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先試,重點培育。 

  對先行示範區給予政策支持,在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註冊審批、醫療技術准入、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境外醫師執業、進口關税優惠、國際組織交流及融資等方面積極探索,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形成可供推廣的經驗。羅永章介紹説。 

  羅永章還特別強調:“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現行醫療產業的短板和發展方向。發展國際醫療旅遊一舉多得,不僅可以推動健康服務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增進各國政府及民間交流互信,還將有效拉動宏觀經濟增長,是優化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綜合實力、促進社會高效高質量發展的良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84 字。

轉載請註明: 羅永章委員:應加快建立國際醫療旅遊產業體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