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 萬羿笙
過去兩週,市場有所調整。但並非所有子板塊都在下跌,比如前期走勢強勁的白酒板塊、食品板塊、醫藥保健、生物製藥依然在小幅上漲,結構性的行情依然存在。
進一步觀察表現強勁的板塊,許多龍頭的估值已經普遍不便宜,資金抱團的跡象非常明顯。如果用靜態估值來評價,結果讓人失望,39倍的貴州茅台、67倍的海天味業,可以説早就不便宜了。市場對這些龍頭未來10年增長的確定性有較高預期,但這些理由在短期內是無法證偽的。
筆者以為,如果用反身性原理來解釋當前現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管理層與投資者預期合流
催生國產替代和5G“明星股”
筆者認為,選擇業績確定性高的大龍頭,是市場適應性的表現。理由是機構總要配置些行業龍頭,且業績持續增長的標的,所以形成了集中抱團的現象。
市場是不能簡單用理性或者非理性來衡量的,把理性預期改用“適應性預期”可能會更好。就是説,如果市場參與者普遍對未來有一致性預期而抱團不放,高估的股票可能會繼續上漲。近5年來大消費類的核心資產就是如此,最近幾個月的硬核科技股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國產替代和5G時代開啓的科技新週期預期下,很多硬核科技股短短一年多上漲了5倍、10倍。這無可避免地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成長性。
從國產替代和5G產業來看,市場高增長但企業也需要高投入,很多科技龍頭的盈利能力是不高的。它們的發展通常還需要鉅額的資本支出,並且還需要從海外巨頭手裏搶佔市場份額,未來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這些因素合在一起就是高風險,可這些幾乎都被市場忽略了。如果説投資人都忽視了風險,也是片面的。因為這種行情是可以賺得最快且最輕鬆的,聰明的投資人不太可能錯過。但大多數投資者或許是因為科技板塊的快速上漲才參與進來,這些投資者可能會因為對風險的認識不充分,而遭遇重大損失。
從科技龍頭公司的角度來説,公司估值被高估有利於自身業務層面的擴張。邏輯是這樣的,當股價持續上漲,很多企業都會“適時”推出再融資,來擴大資本支出和研發支出,從而加速了國產替代的推進。因為股價高、估值高,公司控制人的股權稀釋就要比正常情況下少很多。當再融資變為投資,進而變為業績增長,乃至上台階,就會促使公司進入下一個擴張週期。
所以,在公司再融資沒有完全推出的時候,公司管理層有強烈的動機釋放國產替代和未來公司美好前景的信號。這與市場投資者的預期不謀而合。因此,市場一致預期越高,公司股價越漲;管理層再融資動機越大,公司的價值越是增加,這是明顯的反身性現象。這種反身性在快速發展的行業,在當前國產替代的硬核科技領域已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機構抱團大消費龍頭
注意防範預期落空危險
但在大消費領域,尤其是大消費領域中的龍頭企業,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並不主要依靠再融資手段,因為它們的盈利能力本身就不錯。
比如很多大消費核心資產的淨資產收益率接近20%,那麼2-3年企業就可以把規模擴大50%了。所以,大消費類企業的高估值,機構抱團的成分較大,但同樣可以用企業未來10年的可展望、盈利的確定性來合理化其投資行為。
如果從反身性的角度來講,消費類領域則主要是市場預期和股價之間的反身性,對基本面的影響是間接的。比如股票持有人會更加關注這類消費企業,不少持有茅台的人,會買茅台酒;不少購買海天味業的投資人,會買海天醬油或者耗油,哪怕不買也會在商場給予更多的關注。
不管是哪類行業,我們始終應該明白,市場本身就是反身性的。由於牽扯到未來預期,所以很多時候在當前還是無法證偽的,且只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還會有不少的信息來“佐證”預期。
但投資者必須明白,市場預期越高,短期邏輯可能強化,基本面也可能由此而加強。如果預期被證偽,市場下跌同樣是驚人的,這是從無例外的。不論多麼優秀的公司,不論多麼有前景的行業,只要預期過了頭,價格漲得太快太高,就會有快速掉頭的一天。
所以,如果選擇此時參與賺快錢,最好適可而止。
(注: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非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