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

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

▲8月25日,一個女士帶着兩個孩子在全民暢讀(郎園park店)看書。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尹平平攝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尹平平)8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的報道。

“我拍了那麼多張,就沒一張你滿意的嗎!”小夥子忍不住衝拉長臉皺着眉在手機上劃來劃去的姑娘嚷了一句。

這是一個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在北京西單商圈的一家“網紅”書店內,拍照的人不少,翻書的人很少。

在碩大的環形書架前,在供讀者小憩的座椅上,在嵌刻名人名言的裝飾牆邊,姑娘們時而把身體扭成S型,時而用纖纖玉指輕抵下巴,露出楚楚可憐的神情,時而用手輕撫超短裙下那節雪白的大腿……

店員似乎對這些“讀者”視而不見,賣力地搬書理貨,或搭梯子把書擺上五六米高的書架上。有時他們也不得不穿梭於妝容精緻的女士中間,客氣地提醒一句:“請戴好口罩,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

受疫情影響,商圈內不少商鋪關門轉租,但這家書店卻逆勢而行,在北京疫情防控仍未降級的4月開張試營業,並以其精美別緻的室內設計迅速成為“網紅”,吸引人們戴着口罩前來“打卡”。

記者調查發現,與之類似的“網紅”書店,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全國其他城市,還有不少。

在人們印象中,近些年關於實體書店的消息,似乎更多是業績寡淡,甚至關張歇業。聽聞有些老牌書店難以為繼,甚至愛書人緊急趕去買書“救場”,但基本回天乏力。

疫情期間,以單向空間為代表的一眾獨立書店,發出求助信,希望眾籌續命。更多的實體書店,則依靠打折賣卡、福利盲袋、線上讀書會等活動,加上直播、外賣等新的銷售方式,以期度過寒冬,努力存活下去。

相比之下,這些進駐大型商場和熱門商圈的實體書店,即使在疫情期間,仍有新店擴張,且佔地面積大、室內裝潢美、時尚到炫目,迅速躥升為“網紅”打卡之地。這種反差,不免令人困惑。

公開數據則顯示,書店的日子似乎沒有那麼“糟糕”。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千家,關閉的書店則為500多家。

相較於《中國餐飲報告2019》披露的,“2019年我國每天有8219家餐廳倒閉,已關閉餐廳平均壽命僅420天”,實體書店行業的數據並不難看。

記者梳理政策瞭解到,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台了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舉措。以北京市為例,在《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北京市各區實體書店房租補貼標準》等政策利好下,2019年,北京市143家書店得到房租補貼,共計5300餘萬元,同比增加30%,極大緩解了經營者的生存壓力。

在去年底舉辦的北京市2019年最具影響力書店、最美書店、特色書店頒獎活動上,北京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北京將繼續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落實“實現一區一書城”“建設200家特色書店”和“打造15分鐘閲讀圈”等發展目標。

2月26日,北京市委宣傳部下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緊急通知》,將加大扶持資金力度,加強對實體書店在房租補貼、貸款、擔保、税收等各方面進行支持,並推動各區結合本區實體書店存在的具體困難,有針對性地給予書店扶持。

在這一政策支持下,截至目前,西城區有34個實體書店項目獲得資金獎勵,扶持資金近千萬;朝陽區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實體書店恢復經營;海淀區,啓動實體書店扶持評審工作,宣佈本次補貼資金總額高達2000萬元,在區內已有153家書店的基礎上,年內計劃新開116家實體書店……

國外同行也覬覦中國的實體書店市場。

8月12日,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首日,日本蔦屋書店即舉辦發佈會,宣佈其位於杭州的中國首店將在9月開業,上海店將於12月開業,西安店暫定明年3月開業。早在今年4月,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項目拓展部負責人何軍曾透露:蔦屋書店計劃未來在中國開出1100家書店,單店選址面積在1500-3000平方米。

在今年1月召開的2019中國書店大會上,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副局長董伊薇表示,我國實體書店已迎來發展新機遇和做大做強的“窗口期”。(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7 字。

轉載請註明: 2019年全國書店淨增約3500家,實體書店為何“彎彎扁擔不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