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之下,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為提升就業市場,特朗普政府瞄準國外人才,限制其入境美國就業。措施包括6月下旬宣佈限制發放H1B簽證,以及8月初禁止聯邦機構僱用H1B簽證持有者從事聯邦合同。
不過,這些“定製”政策並沒發揮多大效果。美國7月份失業率仍高達10.2%,全美領取失業救濟金總人數超過3000萬。H1B簽證絕非當前美國嚴峻失業問題的根源。從創設之初到2019年年底,美國移民局發放的H1B簽證總數不到60萬個。受新政策影響,最多約有22萬H1B持有者可能無法入境美國。與上千萬失業人口相比,這個數字顯得微不足道。
H1B持有者和美國國內高技能公民也並非顯著替代競爭關係。之所以在1990年推出H1B這一簽證類型,是因國內高技能人才難以滿足美國相關勞動力需求。在新政策強制下,美國公司未來不得不僱用更多美國公民,但在短期內,這些限制只能給有崗位需求的公司帶來嚴重困擾。
已有不少案例顯示,因大量國外高技能人才無法到位,部分在美外企甚至美國本土公司被迫停止原計劃的項目。考慮到高技能人才通常收入較高、消費力強,這項限制也不利於美國消費恢復,不利於帶動低端服務業就業。這反而會損害美國經濟復甦,惡化而非緩解就業市場。還有案例表明,為了規避簽證禁令衝擊,一些美國公司索性把部分工作放在國外,反而直接導致了工作崗位外流。
現階段美國失業情況嚴重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衰退,而經濟衰退的直接誘因在於美國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問題是,美國政府已經錯過控制疫情的最佳時機,目前在抗疫上難有真正作為,更多的是等待疫情自然好轉。但在大選年,就業表現直接關係選票流向。為了顯示在創造就業上積極作為,特朗普政府只能在限制H1B簽證等細枝末節上做文章。這些政策不但對整體就業改善於事無補,反而嚴重打擊了在美企業和美國本土公司的正常僱用計劃和工作開展,削弱了它們的長期國際競爭力。
因為疫情控制不力,在選舉上遭遇被動局面,美國政府制定了不少短視政策,以期拉昇選情,轉移矛盾。但客觀而言,除了帶來自説自話的所謂政治象徵效應,有些政策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作用不大,也難以從根本上有利於選舉。非但如此,一些政策還可能對美國國家利益帶來嚴重衝擊。(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