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險資舉牌披露欄靜默了一個多月後,6月開始,險資的舉牌潮再起。
根據協會官網信息顯示,6月初至今又有三次險資舉牌發生,至此今年的險資舉牌次數已達14次,成為近五年之最。而最新的三次舉牌中有兩次均為國壽集團對於H股上市的內資銀行股的舉牌。
事實上,縱觀險資歷來的舉牌對象和重倉股,銀行股絕對是險資的心頭好。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險資的14次舉牌,有4次舉牌對象為H股銀行股。
“銀行股歷來是險資權益投資的重要標的,其低估值、高分紅的特性與保險資金的特性非常匹配,尤其在低利率情況下,長線持有銀行股更是被很多保險公司當做類債券投資。”一名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險資舉牌潮又起
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的信息來看,6月以來,險資官宣了三次舉牌動作。這三次分別是國壽集團舉牌農業銀行H股(01288.HK)、中信保誠人壽舉牌中集集團(000039.SZ;02039.HK)以及國壽集團舉牌工商銀行H股(01398.HK)。
舉牌之後,國壽系(國壽集團、上市公司中國人壽及其他一致行動人)在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H股流通盤中分別佔比10.002%及5.0001%,其中農業銀行H股在今年已被國壽系舉牌兩次。同樣,中信保誠人壽此次舉牌中集集團也是年內第二次舉牌,通過對中集集團H股及A股的增持,其在中集集團總股本中的持股比例達到了5.19%。
加上這三次舉牌,今年至今險資舉牌已達到14次。
其實,自從2016年對於萬能險嚴格監管之後,險資舉牌已明顯變少,相對於2015年超過30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2016~2019年險資在資本市場的掃貨頻率明顯下降,每年基本都在10次上下。也就是説,今年還未過半,險資舉牌次數就已經成了近五年的最高。
而本月的這三次舉牌延續了今年險資舉牌一貫的風格,均是在H股市場,且均是險企熟悉的題材。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
保險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分析稱,這一方面是因為港股市場達到H股流通股的5%就要進行權益申報,且險資基本選擇的是兩地上市的內資股,H股流通盤相對於總股本來説體量較小,大型險企的資金量比較容易觸及舉牌線;另一方面,今年大型險企在舉牌H股時基本是通過二級市場連續增持而非參與定增一次性買入,選擇一隻股票連續增持,除了對這隻股票的看好,可能也與在未來新會計準則下欲集中長期持有高分紅、低估值股票從而進入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有關。
銀行股“唱主角”
從今年的14次險資舉牌的對象來看,涉及到銀行、房地產、酒店、能源、工業機械等各種行業,而銀行股絕對是其中的主角,農業銀行H股、工商銀行H股在14次舉牌中被反覆舉牌4次,其中3次是被國壽系舉牌,另一次則來自於太平人壽對農業銀行H股的舉牌。
銀行股向來一直是險資的重點持倉領域。不止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儘管今年沒有舉牌,但其在工商銀行等銀行股中早在前幾年已大舉佈局,位列大股東之列。
從2020年一季報來看,銀行股也是險資重倉股中的絕對主力,其期末持倉市值達到3344億元,在險資所有重倉股中佔比高達55.7%,而排名第二的地產股這一比例僅有14.6%。這一險資重倉股行業分佈也與之前沒有太大變化,險資的口味在大方向上始終如一。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
銀行股能夠被險資長期青睞,其原因無外乎是銀行股經營穩健、能帶來穩定高分紅,且估值較低。
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也在3月26日召開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金融類的銀行、保險股,雖然短期有投資風險,但長期有投資價值。從長期來看,特別是在利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比較有抗風險能力:一方面可以作為債券替代品,另一方面,一些中資銀行股息率不少在6%以上,估值方面,市淨率PB僅在0.4倍、0.5倍,非常有投資價值。
從今年反覆被舉牌的“寵兒”——農業銀行H股、工商銀行H股來看,均存在A/H股溢價率。Wind資訊顯示,6月12日這兩者的溢價率分別為1.2及1.12,也就是説享受一樣的分紅,選擇H股會比A股的成本低超過10%甚至20%,而其股息率分別均在5.5%以上,最新的市淨率則僅為0.51倍及0.6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今年被舉牌的始終是H股市場上的內資銀行股。
業內人士分析稱,除了財務投資之外,險資大舉進入銀行股成為其重要股東也有業務協同的因素,有利於加深兩者在銀保渠道的銷售、客户服務等方面的協同作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受到市場因素、低利率環境、會計準則等因素,大型險企的舉牌潮今年還將延續,而險資作為長期資金也一直被監管鼓勵進一步入市。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3月末,險資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在資金運用餘額的佔比為12.82%,而這一比例到了4月末已經上升到13.6%,險資的入市規模已在提升。
第一財經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