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一週年:細數四大“破冰”事件

一年前的6月13日,科創板這一承載着重要使命的全新板塊正式開板,資本市場迎來歷史性一刻。如今,科創板即將迎來開板一週年的日子。回首科創板開板這一年,科創板試點註冊製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為全面推行註冊制提供經驗的同時,也開創了A股歷史上多個“第一”——第一家紅籌企業登陸科創板、首家特殊表決權公司誕生、首家尚未盈利企業成為科創板一員,由此打破A股多年空白。而註冊制下,科創板重大資產重組也獲“破冰”,截至目前,首單重組項目已提交註冊。後續,首家發行CDR迴歸的紅籌企業何時亮相科創板、科創板會否率先引進單次T+0等則值得期待。

打破紅籌上市空白

科創板開板一年,期間,華潤微作為紅籌企業第一股登陸科創板,打破了A股市場紅籌企業的空白局面。

長久以來,囿於一些政策尚不明確,一些問題尚未解決,紅籌企業A股上市一直未能成行。所謂紅籌企業,是指註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比如資金跨境流通問題,如何監管企業募集資金的使用等,這些也是紅籌企業在A股上市的難點。”提及此前未能有紅籌企業在A股上市的情況,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表示。

2018年6月,證監會發布《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紅籌企業境內上市可採用發行A股股票或中國存託憑證(CDR)兩種方式。大幅降低了紅籌迴歸難度,海外紅籌股迴歸之路愈發明朗。

2019年,科創板啓航,明確紅籌企業登陸科創板相關細則。政策紅利下,從港股退市八年後的紅籌企業華潤微,向科創板發起衝擊。2019年6月26日華潤微科創板申請獲得受理。經歷了上交所多輪問詢以及科創板上市委的審核,華潤微最終拿到了登陸A股的通行證。

2月27日,華潤微以紅籌第一股的身份通過發行股票登陸科創板,自此,A股市場紅籌企業的空白局面被打破。作為紅籌第一股,華潤微的上市無疑具有更多的標杆意義,監管層優先試點風險可控的大型紅籌企業,通過摸清具體迴歸的操作路徑,根據企業需求和其他部門的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監管政策,繼續支持紅籌企業迴歸科創板上市。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近日,上交所最新發布《關於紅籌企業申報科創板發行上市有關事項的通知》。制度鋪路下,紅籌企業迴歸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九號智能將於6月12日上會接受審核,若成功獲得科創板通行證,屆時,A股將迎來首家發行CDR上市的紅籌企業。

誕生首家特殊表決權公司

2018年小米集團成為港股同股不同權(特殊表決權)第一股後,A股同股不同權何時破冰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1月20日,具有特殊表決權架構的優刻得登陸科創板,同股不同權第一股亮相A股,A股同股不同權亦正式破冰。

同股不同權又稱為雙重股權結構或者AB股結構。與同股同權中的一股一票不同的是,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股票分高、低投票權兩種股票。其中,高投票權的股票每股有2票至10票的投票權,低投票權的股票每股有一票甚至沒有投票權。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AB股的安排有利於創始團隊在並不持有公司大部分股份的情況下,也能夠擁有大部分投票權,“但與此同時,對投資者的保障顯得有些不足”。實際上,此前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權也曾引發市場關於會削弱投資者保護的爭議。

科創板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制度加持下,優刻得攜特殊表決權架構於2019年4月闖關科創板。而一路走來,優刻得上市之路也並不輕鬆。從進入問詢到最終上會審核,優刻得共經歷了上交所的四輪問詢。在最終獲得上會前的幾輪問詢中,市場關心的優刻得同股不同權涉及的投資者保護問題曾被上交所重點關注。

在投行人士王驥躍看來,“同股不同權已經是新經濟時代比較普遍的股權結構,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都認可。如果信息披露到位,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完善,A股允許股權表決權差異公司上市,是對實際經濟發展創新的尊重”。

A股首隻同股不同權股票正式誕生,由此也翻開資本市場改革的新一頁。提及優刻得作為同股不同權第一股登陸A股,王驥躍表示:“優刻得能夠嚐鮮同股不同權,是A股的一大進步,能夠為後續更多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尚未盈利企業獲准入

科創板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澤璟製藥作為首家登陸科創板的尚未盈利企業,也一舉改變了此前虧損企業無法在A股上市的局面。

多年以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必須是已經盈利且達到一定盈利規模的公司。科創板更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關注是否可以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在盈利標準上較現有板塊有了較大幅度的放鬆。

澤璟製藥是一家專注於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新藥研發企業。2019年6月,澤璟製藥遞交招股書,向科創板發起衝擊。囿於創新藥研發需要大量資本開支,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澤璟製藥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澤璟製藥也成為尚未盈利即闖關A股中的一員。2019年10月30日,澤璟製藥成功過會,成為首家過會的尚未盈利企業。1月23日,澤璟製藥順利上市登陸科創板,A股歷史迎來標誌性事件

“由於研發投入巨大,或者市場培育需要時間,抑或擴張階段需要持續投入,很多優質的科技創新型公司在實現盈虧平衡之前會持續虧損,但並不妨礙其具有投資價值和持續經營能力。”在王驥躍看來,允許尚未盈利的科技創新類公司在境內證券市場上市,體現了監管理念上的轉變,有利於優質科技創新企業藉助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又有利於普通投資者分享優質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紅利。

不過,王驥躍也補充道:“並不是虧損公司一定可以在A股上市,而是有投資價值但暫時虧損的公司可以在A股上市,有盈利能力只是暫時還沒有盈利,投資者認可。”

如今,澤璟製藥之後,截至目前,百奧泰等尚未盈利企業也得以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A股一員。

註冊制下首單重組“過審”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下的併購重組也已“破冰”。

科創板開板不足半年之際,科創板第一併購案於2019年12月6日晚間出爐。彼時,科創板“001號”華興源創公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蘇州歐立通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拓展檢測設備種類的同時拓展下游應用領域至可穿戴消費電子。

科創板首單重組預案出爐3個月後,華興源創此次重組即在3月27日獲得上交所受理。之後,該重組在4月10日進入問詢階段。從此次交易問詢函來看,上交所着重於標的資產財務真實性和標的資產對於上市公司的價值。 一個月後,華興源創於5月14日對重組問詢進行了回覆。

5月25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出具了同意華興源創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申請的審核意見。對此,新華社報道稱,“這也標誌着科創板重大資產重組正式‘破冰’”。

需要指出的是,時間上,從獲得受理到通過上交所審核,科創板首單重組歷時不足2個月。另外,從今年3月9日華興源創發佈重組草案,到5月25日獲得上交所審核通過,總計耗時78天。“這充分體現了‘科創板速度’和註冊制的市場化核心內涵。”投融資專家許小恆感嘆道。

上交所最新信息顯示,作為科創板第一單,華興源創此次重組事項已經在6月8日提交註冊。針對此次重組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華興源創進行採訪,對方電話未能有人接聽。

在北京一位券商人士看來,併購重組是企業外延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華興源創此次重組作為科創板第一單獲得上交所同意,無疑在發揮科創板作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方面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

北京商報記者 高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2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創板一週年:細數四大“破冰”事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