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是信託業的本源業務。近年來,監管層加大對信託行業“治亂象、去通道、防風險”的力度,推動行業迴歸信託本源。在“強監管”背景下,信託行業轉型之路走向何方?
先從一張上市信託公司的半年報以小見大。
8月19日,全國68家信託公司中唯一在深交所上市的陝國投A發佈的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6億元,同比增長11.3%;實現淨利潤4.08億元,同比增長17.3%;新增信託項目120個,新增項目規模437.07億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陝國投為何今年上半年仍能保持10%以上增速?答案是,積極推進信託業務轉型和結構優化。在“去通道”業務轉型的路上,陝國投選擇了深入推進財富管理業務,念起“財富經”。
隨着陝國投財富管理改革推進,不但發行募集資金規模實現飛躍,在同業合作上也取得突破。它們積極拓展代銷渠道及直投業務,基本完成財富條線全國佈局,設立了17個省外財富中心。財富業務增長帶來的好處也較為可觀,數據顯示,陝國投信託主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5.79億元,同比增長38.85%。
與轉型之路前行的,並非只有陝國投。來自中國銀保監會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全行業68家信託公司的信託業務收入共計401.34億元,同比增長12.24%;實現淨利潤共計261.33億元,盈利狀況保持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與信託行業收入大幅增長相對應的,是信託業傳統通道業務大規模萎縮。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通道業務規模比歷史最高點累計壓降近四成。違規房地產信託、政信合作信託無序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信託產品期限錯配情況逐步得到糾正和改善。
對投資者來説,利好顯而易見。當前,信託公司財富管理業務涉及證券投資類、現金管理類等多類產品,提供投資理財等多樣化金融服務。因此,推進財富管理業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理財產品。
需要了解的一個變化是,過去主要從事非標業務的信託公司開始發力標準化集合信託產品,市場中淨值化信託產品也開始湧現。隨着未來信託業轉型進一步深入,過去“閉着眼睛”購買信託產品的投資者,需要下功夫瞭解信託公司綜合實力、產品交易對手,評估掌握還款來源。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應充分考量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平衡好風險與收益,並對自身選擇結果負責。要知道,如今在信託圈,“打破剛兑”不再是一句空話。(經濟日報記者 彭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