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9年,華納音樂重回資本市場懷抱。
6月3日,華納音樂集團成功掛牌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WMG” ,發行價為25美元,募集資金超過19億美元,開盤報27美元,漲約8%,盤中最大漲幅超過23%,最終收漲20.48%,市值超過127億美元。
至此,上半年最大的美股IPO項目塵埃落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納音樂IPO前夕,騰訊要重金入股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據外媒報道,騰訊擬向華納音樂集團投資2億美元,交易正在談判當中,而就在三個月前,騰訊剛剛花了34億美元購入另一唱片巨頭環球音樂10%的股份。
年入45億美元, 流媒體平台挑起營收大梁 可以説,是流媒體給了華納音樂IPO的勇氣。 這幾年,華納音樂的營收逐年遞增。招股書顯示,華納音樂2017財年、2018財年、2019財年的營收分別為35.76億美元、40.05億美元、44.75億美元;相應財年淨利潤為別為2.58億、3.12億和1.49億美元。 收入主要來源於音樂錄製、版權轉授和音樂發行三方面。其中,音樂錄製、版權轉授均涉及流媒體,音樂錄製是營收主力,2017-2019年,音樂錄製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0.2億美元、33.6億美元,以及38.4億美元,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84.45%、80.90%、85.81%。 具體來看,2019財年數字音樂收入總計達23.43億美元,同比增長16%,總營收佔比達52%。2020財年一季報,營收佔比仍過半。華納音樂自己也曾表示,“在公司總營收中,通過授權數字音樂發行渠道所獲得的收入佔比例越來越高。” 與此相對應的,實體音樂業務板塊營收連年下降,由2017財年的6.67億美元下降至2019財年的5.59億美元。 這個時代,流媒體意味着什麼?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報告,2018年全球音樂市場收入達到191億美元,同比增長9.7%。其中,流媒體音樂市場營收達到89億美元,佔全球營收47%,因付費流媒體音樂的營收增長達32.9%(付費流媒體音樂佔流媒體音樂營收的37%) 眼下,流媒體市場已成唱片公司兵家必敗之地。2019年,數據分析平台Midia Research稱,在整個錄製音樂市場中,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收入佔67.5%的份額,其中,三大唱片的錄製音樂總收入中,流媒體收入佔比都超過了50%。 但也正是如此,許多業內人士擔憂,此後傳統唱片公司將會越來越受制於流媒體平台。 闊別9年,華納二次登陸資本市場 這並非華納音樂首次上市。 華納音樂的前身為華納兄弟在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購入音樂版權以此向電影提供廉價音樂,一年之後,該公司購入Brunswick唱片公司,正式踏入唱片行業,開啓了音樂巨頭的進擊之路。 華納音樂趕上了一個好時候。當時,音樂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納音樂一路扶搖直上,不斷開疆擴土擴張版圖。1967年,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收購大西洋唱片;1972年購入Elektra Noneusch唱片,合組成立華納唱片集團公司;1996年,華納進軍華語樂壇,收購台灣著名本土唱片公司飛碟唱片;1991年,麥田音樂加盟華納成為其子品牌。 順風順水的日子在2001年後戛然而止。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和愈發嚴重的盜版問題,傳統唱片的發展江河日下,全球音樂收入陷入了長久的低迷期。最終,時代華納為了降低集團負債,在2004年將華納音樂以2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環球集團前總裁小埃德加·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 Jr.)所領導的布隆夫曼投資集團。 一年後,華納音樂雖然成功上市,但業績持續不佳,2011年市場規模已跌至148億美元。華納音樂也再次易主,被投資集團Access Industries以每股8.25美元的價格私有化收購。從撤離到再度登上資本市場,剛好9年。 而近幾年,隨着數字音樂及流媒體的興起,唱片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生機。IFPI及《GLOBAL MUSIC REPORT 2018》的數據顯示,2015年起,全球音樂產業收入結束了長達15年的下滑,到2017年已經實現連續3年的增長,其主要動力來自於數字音樂收入的提升,佔比超過50%。 如今,國際唱片市場已是索尼、華納、環球三巨頭的天下。華納旗下囊括眾多知名當紅藝人,包括Ed Sheeran、Bruno Mars、麥當娜等;華語市場則有大家熟悉的林俊杰、蕭敬騰、李榮浩等知名歌手。 騰訊出手闊綽買版權, 你愛聽的那首歌或許又要漲價了 音樂行業的遊戲規則已被改寫,唱片公司與流媒體平台相愛相殺的故事拉開帷幕。 中國市場增長前景巨大,華納無法忽視。IFPI的數據顯示,中國還處於付費流媒體模式的早期階段,2018年估計有3300萬付費用户,僅佔中國14億人口的2%,發展前景巨大。華納還在招股書中提及,海外版抖音為其帶來了獨特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華納音樂IPO前夕,騰訊要重金入股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據外媒報道,騰訊擬向華納音樂集團投資2億美元,交易正在談判當中。 無獨有偶,就在3個月前,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剛剛以3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 10%的股份。環球音樂是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旗下有張學友、陳奕迅、Taylor Swift及Lady GaGa等知名歌手。 憑藉強大的氪金能力瘋狂掃貨是騰訊的一貫作風,此前曾一舉將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收入囊中。2014年,獲得華納音樂版權;2016年,獲得索尼音樂版權;2017年,以3.5億美元加1億美元的股權獲得環球音樂三年獨家版權。 這些年瘋狂購買版權着實花了不少錢,騰訊音樂能賺的回來嗎?答案是否定的,畢竟相比於在線音樂平台,用户對在線音樂平台付費單曲和會員等服務的購買意願明顯較弱。 既然如此,騰訊為何對版權如此執着?騰訊有自己的考量,“如果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騰訊音樂不和三大唱片公司有一種深度的綁定的話,就是它戰略上的失策。”一位國際音樂版權行業從業者表示,另一方面,轉授版權獲利也是不錯的選擇,“一塊錢的成本價格,騰訊音樂會以7毛的價格轉授給其他音樂平台,但其他音樂平台的市場份額只有騰訊的幾分之一,騰訊音樂相當於把一部分成本轉嫁給其他音樂平台。” 巨頭們砸下的銀子,總要攤薄到一個個用户身上。或許不久之後,你愛聽的那首歌又要漲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