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迴歸股票市場是否可期?
前證監會主席肖鋼日前接受採訪時指出,長遠來看,在A股市場實施“T+0”是交易制度未來改革的一個方向。但“T+0”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容易誘發投機炒作行為,在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暴漲暴跌……藍籌股盤子大,估值穩定,波動較小,抗操縱性強,率先試點“T+0”交易風險可控。肖鋼的講話引來市場熱烈反響,這幾日藍籌權重更大的滬指明顯比創業板走得更強。怎樣解讀肖鋼講話對市場的影響? “T+0”迴歸股票市場是否可期?
藍籌股率先T+0 ?out了
皮海洲
T+0會率先在藍籌股試點嗎?這個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肖鋼提出這一看法,表明他現在有些out了。因為股齡稍長一點的投資者都知道,T+0會率先在藍籌股試點的説法其實是2014年最流行的説法,而當時的證監會主席正是肖鋼本人。所以,肖鋼的這個説法,顯然又將我們帶到了2014年。
2014年,T+0會率先在藍籌股試點的觀點幾乎在管理層之間形成了共識。這種説法在當時是符合市場發展現狀的。因為當時管理層一直在倡導價值投資,引導投資者投資藍籌股,畢竟當時的藍籌股也確實面臨着價值低估的問題,如貴州茅台,2014年3月時的股價就在150元附近;工商銀行的股價基本在3.5元以下。藍籌股當時是遭到市場遺棄的。所以,當時管理層達成在藍籌股中試點T+0的共識有引導投資者價值投資之意。
但現在的市場情況明顯發生了變化。隨着更多外資的流入,以及國內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藍籌股普遍成了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的對象,以至很多藍籌股的價格早就炒到了歷史的高位,甚至是一再創出歷史新高。如貴州茅台的股價已由當時的150元附近上漲到了1700元附近,而中國平安的股價也是原來的4倍(復權價),工商銀行是被市場認為股價低估了的銀行股的代表,股價也由原來的3.5元以下上漲到了目前的5元之上,漲幅也在40%以上。因此,目前大多數藍籌股的股價並不低。如果此時將投資者引導到藍籌股中來,這不僅不是價值投資,相反有讓投資者高位接盤的嫌疑。
而且藍籌股抗操縱性強的説法也未必正確了。隨着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一些藍籌股在機構的抱團取暖之下也都變成了“小盤股”。如在機構的抱團之下,貴州茅台等藍籌股的股價一再創出歷史新高。雖然市場不能把機構的抱團取暖與市場操縱等同起來,但這種抱團取暖也表明,機構的聯手是可以改變藍籌股公司股價的。
所以,現在市場上的藍籌股顯然不是6年前的藍籌股了,目前的市場也不是6年前的市場。而肖鋼主席對藍籌股的認識還停留在6年前,這顯然是out了,甚至有刻舟求劍之嫌。可以説,現在的T+0試點完全沒有理由選在藍籌股的身上,而是更應該在試點註冊制的市場如科創板、創業板進行試點。因為註冊制改革將股票的漲跌幅放寬到了20%,這意味着股票的振幅加大了。而振幅的加大既意味着投資收益的增加,也意味着投資風險的加大。但二者都離不開T+0交易,通過T+0來保住收益,同時也通過T+0來防範投資風險。
至於T+0可能誘發的投機炒作問題,這就更無須肖鋼主席來操心了,上交所早就想好了對策,即引入“單次T+0交易”。如此一來,T+0誘發市場投機炒作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也可以讓投資者及時地兑現收益,避免坐過山車,還可以讓投資者及時糾正錯誤,避免投資風險的加大。可見“單次T+0交易”確實是值得推廣的一種交易方式,可率先在科創板、創業板進行試點。
T+0可先在科創板試點
曹中銘
證監會前主席肖鋼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藍籌股盤子大,估值穩定,波動較小,抗操縱性強,率先試點“T+0”交易風險可控。肖鋼的觀點也在市場上引起關注。個人以為,A股市場實行T+0迴轉交易是遲早之事,可先在科創板進行試點。試點順利的話,可在整個市場全面鋪開。
T+0在市場上已屬於老話題了,而且,A股市場對於T+0交易也並不陌生。在A股市場誕生的最初幾年,滬深股市就實行過T+0交易。但由於T+0交易制度下,市場投機行為過於猖獗,證監會出於防範市場風險方面的考量,叫停了T+0,實行T+1交易制度,並從1995年1月1日開始沿用至今。
但多年以來,股市對於重啓T+0交易的聲音卻不絕於耳。其中,既有來自專家學者的聲音,也有來自股民基民的呼籲。而作為監管部門,證監會也曾多次表態要對T+0交易進行研究,但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而在前不久,上交所曾提出單次T+0的觀點,一時間也賺足了眼球。
事實上,市場呼籲重啓T+0交易制度也並非沒有理由。一方面,多年來A股市場一直在大力推進國際化進程,與成熟市場接軌則成了主要目標。在境外有42個資本市場都實行T+0迴轉交易,像我國香港、美國等股市即是如此。與成熟市場接軌,T+0是一道必須邁過的坎。
另一方面,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後,由於股指期貨實行T+0,而A股實行T+1交易制度,客觀上,對於A股投資者不公平。而且,由於股指期貨有50萬元的資金門檻,導致能夠參與股指期貨對沖風險的只有少數投資者。如此情形下,A股實行T+1交易制度,更引起投資者的質疑與詬病。
此外,T+1交易模式下,無法發揮T+0交易制度下的及時糾錯功能。A股市場是以中小散户為主的市場,散户投資者由於受分析能力、投資決策能力、判斷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日常投資活動中,常常會出現投資錯誤的現象。但T+1交易模式下,即使交易當天發現投資出錯,也無法及時彌補,只能眼睜睜看着股價下跌,損失放大。
對於肖鋼所聲稱的藍籌率先試點T+0的觀點,個人以為值得商榷。首先,何為藍籌股,什麼樣的上市公司不是藍籌股,目前並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對於一家企業而言,由於研發投入、市場環境、行業週期等方面的影響,其業績與成長性是會受到影響的。藍籌股也可能因之變成業績與成長性均不佳的上市公司,而某些上市公司也會變成藍籌股。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頻繁改變交易方式,既不利於投資者進行交易,也容易在市場上產生混亂。
而且,由於藍籌股分佈於不同的板塊中,那麼將會出現同一板塊的股票,有的實行T+0交易,而有的實行T+1交易的一幕,如此無疑會讓投資者無所適從。對於同一板塊的上市公司而言,箇中也會產生不公平的問題。
A股市場要重啓T+0交易,必須過試點這一關。只有試點成功了,才可在整個市場中鋪開。T+0啓動試點,個人以為應在某一板塊中進行。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已啓動多項改革措施,其中,差異化交易制度亦是其中的亮點。科創板開市已滿一年,掛牌股票已達157家,數量並不多。而且,由於實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能夠參與科創板交易的投資者並不多,在科創板試點T+0,影響最小,效果最佳,個人以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T+0理應結合註冊制改革
黃湘源
T+0應該趁註冊制改革步步推進之際順勢而為,否則難免弄巧成拙。證監會前主席肖鋼關於T+0可在藍籌股中先行一步的建言其用心雖然不可謂不良苦,不過,實踐中未必具有恰當的可行性。
所謂T+0不妨可以在藍籌股先行一步的説法,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不過是脱離A股基本實際的空想。目前,A股的基本板塊除主板,科創板,創業板,中小板外,其他所有有關板塊的劃分都不過是概念性的,並沒有清晰的邊界,也不具備固定的歸屬。以藍籌股為例,一般而言市場所公認的藍籌股板塊主要分佈在滬深主板,不過,這不僅並不等於創業板,中小板就沒有自己的藍籌股,即使是一向就被市場習慣上所歸入滬市或深市藍籌股板塊的某些個股,隨着時間的推移也不排除會有一些個股由於業績的變化或者併購重組的原因而存在被移除出局的可能性。如果非得要在滬市或深市的所謂藍籌股板塊試行T+0,那麼,在缺少一個可資界定的藍籌股評判標準的情況下其可操作性難免會成為一個問題。即使在標準問題上好不容易形成了某種共識,也許還要經過某些必要而公正的資格評估。這一番工作做下來,決不會比任何性質的評先爭優活動來得簡單。一件本來意義上非常市場化的事情,為什麼還非得如此依靠繁瑣的形式程序甚至行政手段的介入去完成,並且即使勉強能夠完成這樣一個形式性的程序過程,其結果的公正與否又有誰能保證得了的呢?這樣的所謂T+0難道還會有什麼市場意義沒有嗎?
藍籌股的所謂優越性,無非在於一個穩字。不過,其所表現在市場走勢上的這種穩,與其説由其業績的穩定性所決定的,還不説更多的取決於其持股結構的穩定性。相當一些藍籌股的控股股東是國資機構或民企創始人,出於穩定經營和資產保值的需要,一般不會輕易退出所持股份,不管藍籌股實行不實行T+0,他們也不會頻繁地買進賣出。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機構投資者出於投資增值或盤活資金的目的而存在激活交易的需要。藍籌股如果實行T+0,他們在成為最積極的擁躉的同時,也有可能成為最主要的受益者。藍籌股T+0給中小投資者也許可以帶來聞風而動的機會,不過,這種機會對於他們來説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卻是誰也無法説得清的。如果會有太多的人因此而聰明反被聰明誤,那麼,這樣的市場還能穩得起來嗎?市場如果只是為了遷就一部分藍籌股法人股東和機構投資者的利益要求而實行T+0,那麼,這樣的T++0不要也罷!這也許也正是早幾年藍籌股T+0的 政策曾經被提上議事日程而並未能真正付諸實施的道理之所在。
市場的穩不穩,其實與股性的穩不穩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而跟政策的利益取向卻顯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科創板、創業板在市場交易制度上既然可以新股上市的首五個交易日放開漲跌停限制,並且接下來的漲跌停限制由原來的10%放寬到20% ,為什麼還非得繼續保留T+1,而不能順勢而為引進T+0呢?
其實,漲跌幅限制放寬所帶來的交易風險,最好的應對辦法莫過於T+0。在一視同仁的T+0條件下,當天買入的股票也可當天賣出,則不僅機構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大的自由空間,本小力薄投資者也可以及時止損,不至於一經買入就不得不被捆綁住手腳被動挨打。倘若能夠看得清局勢,有時通過買賣策略的適當調整也可以反敗為勝。僅就公平性而言,T+0至少比T+1略勝一籌。
無可置疑,趁科創板、創業板在註冊制改革條件下放開漲跌幅限制等一系列政策之機,順勢而為地推出T+0,方為上策。這不僅將有利於提高市場活躍度,而且也能更好地體現交易公平,較好地彌補放寬漲跌幅限制所有可能放大風險的制度性缺陷,維護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何樂而不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