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掛名“地產”的企業,歷來沒有太多存在感。
上市11年以來,格力地產似乎一直做着和房地產不太相干的業務:從海洋經濟產業到現代服務業再到近期重組珠海免税,其主業始終沒有起色。
從“出口1億口罩”被上交所指出存在信披違規到“收購珠海免税”再被上交所問詢,格力地產跟隨概念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自5月25日復牌起,連收8個漲停板成妖股。
股價一直猶如一把劍插在投資者的胸口。不少投資者也對這成績存在隱憂:起飛的股價背後是什麼?股份再凍結,格力還有錢嗎?未來是否會成為轉債困局下被“鐮刀”收割的“韭菜”?
格力地產在房地產主業連續多年錄得營收下滑的態勢之下,又不安分去涉足其他領域,以及業務關聯度不高的重組,屢次收到監管函。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屢收監管函背後,格力地產近年來的發展其實也是不盡如意。已逐漸偏離主業航道的格力地產,仍面臨財務槓桿過高、去存化壓力大以及償債能力下降等問題仍不容忽視。
不安分的“非典型”地產商
自2009年借殼上市後更名,很少見諸報端的格力地產董事長魯君駟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早在幾年前,公司就在摸索轉型,確定了房地產業、口岸經濟產業、海洋經濟產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現代金融業為輔的發展方向。
在2019年年報中,格力地產依然這樣給自己定義:“公司是一家集房地產業、口岸經濟產業、海洋經濟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現代金融業於一體的集團戰略化企業。”
在跨界探索方面,格力地產一直扮演這樣不安分的角色。
近期格力地產在生物醫藥業務上又有所動作,5月10日,格力地產發佈公告宣佈其子公司珠海保聯協議受讓收購上海科華生物18.63%的股份,一躍成為科華生物第一大股東,加碼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
這是繼5月初房企巨頭萬科宣佈養豬後,又一家地產企業跨界殺入醫療領域。
事實上,這並非格力地產首次涉足醫療產業。2月10日,格力地產就與珠海市微創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醫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資設立了成立“高格醫療”,其中格力地產方面控股70%,成立後的高格醫療主要生產口罩等醫用物資。值得注意的是,格力地產股票次日開盤即大漲。
回溯年初疫情爆發後,口罩一度成為市場當中的“硬通貨”,上市房企宣佈生產口罩的,格力地產是第一家。與之相關的口罩概念股股價也隨之攀升。
但這一波緊急跨界並沒有為格力地產帶來預想中的效益。
雖在股票見漲,但在隨後的“1億口罩出口”烏龍事件之後,格力地產反而招來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落得信披違規的下場。最終以格力地產下屬公司並未具有相關醫療出口資質結尾。
屢遭監管問詢 存鉅額減持風險
格力地產原為格力集團旗下業務。資料顯示,2015年脱離格力集團,公司實控人為珠海市國資委。後因集團發展戰略需求,地產業務近乎停滯,2009年,格力地產借殼海星科技上市,如今在高負債、高管頻繁離任、主業滑鐵盧等困境下,仍是舉步維艱,頹勢盡顯。
在房地產主業遭遇“滑鐵盧”及海投公司所持股份仍全部凍結的背景下,格力地產頻繁通過回購股份提振股價、抬升市值,卻屢遭監管問詢。
5月22日,格力地產披露公告稱,公司擬向珠海市國資委、城建集團定向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免税集團100%股權。同時向通用集團募集不超過8億元配套資金。
騰訊房產注意到,定增方案發布的同時,格力地產還披露了一份要約收購報告書,稱控股股東珠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孫公司珠海玖思投資有限公司,以6.5元/股價格,對格力地產提出要約收購。
本次要約收購完成後,玖思投資和海投公司將最多合計持有格力地產約10.31億股股份,佔格力地產已發行股份總數的50.00%。
截至5月25日,海投公司持有上市公司格力地產約8.47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41.11%。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股份目前全部處於凍結狀態。
一系列動作也引來監管關注,期間多次收到監管問詢函:要求公司自查前期提交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士名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情況?是否通過要約方式為定增方實現保底利益?是否存在跟定增方的利益安排?
5月25日晚間,格力地產回覆問詢函,對上交所提的問題予以否認。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格力地產披露公告並復牌後,其股價直接錄得一波漲停八連板成妖股。這無疑增加了股東減持的可能性。
針對交易所密集問詢一事,不願具名的知名財經評論員透露,這説明房企年報存疑的問題較多,同時也説明監管層對上市年報問詢力度明顯加強。究其根源,問題在於近年來房企還債壓力加大,其融資之路雖並不平坦,但為了擴張、還債,只能四處融資,“活下去”。
此外,通過頻繁收購帶來的含水“業績”,所帶來的隱患也逐步凸顯。
負債率持續攀升,資金鍊承壓
從資金情況來看,格力地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惡化。在2016年至2019年連續多年為負,負值均在12億以上,資金鍊進一步承壓,其中2017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21.02億元,首次超20億,直到2019年,經營性現金流才略有好轉,淨流入17.25億元。
騰訊房產獲悉,為補充其流動資金,格力地產多次發債融資,短期債務增加以及大量的股份回購,致使其負債水平持續攀升,造成了格力地產的資金及償債承壓。
截止2019年,格力地產合計負債總額247.99億元。其中,流動負債87.2億元,佔負債和權益總額的26.7%;非流動負債160.79億元,金融性負債佔資金來源總額的49.46%。
2017年-2019年格力地產的總負債不斷攀升,分別為195.04億元、214.64億元和247.99億元。然而,面對與日俱增的債務和增速下滑的經營業績,其償債能力不斷下降。
2017年至2019年,格力地產調整後的速動比率分別為0.37、0.46和0.42,一直徘徊在0.4—0.5之間,較標準值“1”差距較大,短期償債能力較差。
自2015年脱離格力集團後,格力地產的主業出現大幅下滑甚至是微負增長,頹勢盡顯。在市場對格力地產質疑不斷,卻通過高舉債務填補資金缺口,這種飲鴆止渴的自救方式令人堪憂。
房地產主業遭遇“滑鐵盧” 難掩頹態
偏安於珠海的格力地產,雖貴為當地地產主力,但近年來,在房地產行業內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難掩頹靡態勢。規模不升反降,主業佔比比重一再下降。
在2009年,格力地產就已登陸A股,十年過去了,其規模依舊極其“迷你”。
格力地產2019年財報顯示,其營收主要來自房地產業、受託開發項目收入和漁獲銷售,。
年報披露,2019年,格力地產的房地產業務營收為23.47億元,同比下降1.77%;毛利率為40.46%,而受託開發項目的營業收入為12.03億元,毛利率為17.6%;海洋經濟的收入為16.55億元。
對比2017年-2019年的數據得知,格力地產自2017年以來的房地產業務營收已連續3個財務年度出現同比下降,而主業房地產的營收比重亦從2017年的94.82%下降至2019年,僅有55.9%。
此外,受疫情影響,格力地產2020年第一季度的營收狀況更令人擔憂。
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60.91%至6.7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滑75.76%至0.56億元。
雖然格力地產方面表示,原因主要是上年同期受託開發項目結轉所致,但從房地產行業整體看來,格力地產儼然已經落後不止一點。
格力地產位處房企兵家必爭之地的大灣區,近年來各大房企不惜代價重倉的區域,格力地產在其土儲規模上卻不增反降。
騰訊房產查閲資料得知,2017年格力地產的土地儲備尚有172.86萬平方米,到了2019年僅剩105.82萬平方米。
財報顯示,格力地產的房地產項目佈局主要集中在珠海,此外還分佈在上海、重慶兩個城市,開發規模十分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地產於2014年拿下了上海浦東前灘的單價“地王”,但至今該項目仍在建設初期;此外於2016年拿下上海市松江區的一塊地塊,至今亦未見入市動靜。
與此同時,作為上市房企,自2018年以來,格力地產的身影就很少出現在公開土地一級市場上。土儲之於房企無異於是糧倉的角色,一旦減少對土地“原料”的儲備,意味着主動放棄市場。
“主業無多建樹,存量時代下,將很難躋身頭部房企行列。若沒有改變,不是走向窮途,就是走向末路。”不願具名的資深財經評論員對騰訊房產指出。
結語:資金困局下 未來何去何從?
格力地產已經沒有退路了。
前方海霧繚繞,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格力地產這艘大船該駛往何處?對於格力地產未來的發展情況,騰訊房產將持續關注。
是重回主業繼續耕耘,還是回購股份飲鴆止渴?不可否認的是,格力地產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考驗格力地產的除了“8連板”背後的不確定性外,增收不增利的陷阱,更重要的或許是如何剎車且如何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