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醫療光鮮背後:推廣費或涉商業賄賂 產品缺陷致多起患者傷殘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呂明俠
大博醫療主營骨科創傷類植入耗材,是國內細分行業龍頭,自上市以來,市值屢創新高,截至2020年7月16日收盤突破400億元,為該賽道內市值最大的國內上市公司。
在30%的淨利複合增長率之下,今年上半年大博醫療的股價一路上漲,從年初57.56元增長至6月30日的119.78元,市值翻倍。
《每日財報》注意到,持續攀升的銷售費用和存貨,給快速成長的大博醫療增添了不少煩惱,舊煩惱還未徹底解決,最近又新出現了隱憂。近期一紙行賄案判決書扒下了大博醫療光鮮的皮囊,質疑聲蜂擁而至。
有質疑聲認為,2019年營收12億元,銷售費用達4.098億,同比增長238.86%,高額銷售費用或與商業賄賂有關。
銷售費用增速遠超營收增速,多項指標難言樂觀
大博醫療於2004年成立於福建廈門,是一家以骨科、神經外科、微創外科為主的綜合性醫療集團,主要從事醫用高值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骨科創傷類植入耗材、脊柱類植入耗材、神經外科類植入耗材以及微創外科耗材。
公司於2017年成功A股上市,併成為了首家A股上市的骨科醫療器械企業。上市後,大博醫療的營收淨利均實現了增長。
2017年-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94億元、7.72億元及12.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39%、30.04%、62.77%;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96億、3.71億、4.65億。分別同比增長34.76%、25.68%、25.32%。
可以明顯的看到,大博醫療營收增速遠超淨利增速,而銷售費用大增是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對於銷售費用過高一事,大博醫療在年報中就曾解釋,為順應國家“兩票制”政策的實施,在實施兩票制的省份,公司與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發生的手術跟台、物流輔助服務等相關服務增加較多。同時,伴隨公司業務規模增長,銷售人員數量及薪酬也相應增加。
但這一解釋説服力並不高。《每日財報》注意到,2019年,大博醫療銷售費用達4.09億元,其中銷售費用中市場開發及技術服務費為2.73億元,同比增加875%,佔銷售費用比例為66.74%。
而公司2019年銷售人員數量增加79人,銷售人員平均薪酬為19.50萬元。可以看出,大博醫療銷售費用增長過快,主要是因為市場開發及技術服務費佔比較大,即市場拓展費用較大,銷售人員薪酬佔比並不高。
《每日財報》還注意到,2017-2019年,大博醫療的應收賬款分別為0.61億元、0.79億元、2.37億元,同比增長率達到了9.53%、29.09%、199.71%。
推廣費或涉“商業賄賂”,產品缺陷致使多起患者傷殘
近期,裁判文書網公佈了兩則非國家人員受賄罪判決書,判決書顯示:廈門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大博醫療)2名銷售代理多次向石獅市總醫院骨科副主任王某、骨科一區診療組組長吳某賄送醫療器械回扣款,2名涉案醫生受賄共達366萬元,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結合行賄案情況來看,大博醫療可能通過市場開發及技術服務費處理了相應費用,公司的增長主要來自市場推廣的投入,而這部分推廣費用可能涉及商業賄賂。
《每日財報》注意到,大博醫療還曾捲入多起器械安全事故,其中包括鋼板斷裂致使患者傷殘,公司也因此捲入多起訴訟。
3個月後,張某植入的鎖定板突然從中間崩斷,並造成其已基本癒合的原骨折部位再次受到損傷。
廣東省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該案案由為醫療產品責任糾紛。張某因植入體內的內固定鋼板斷裂受到損害,同時,該鋼板植入張某體內,應排除外力所致的可能性,且該鋼板使用時間不足三個月,屬不合理的使用期限,應推定為該鋼板質量存在缺陷,大博醫療應對鋼板斷裂造成張某的損害承擔責任。
無獨有偶,2019年7月31日,中國裁判文書發佈的《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銅業集團(德興)醫院醫療產品責任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顯示,洪某因使用大博醫療生產的、經鑑定為缺陷醫療產品的螺釘造成身體損害。
大博醫療的產品質量抽檢結果也令人堪憂。企查查顯示,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對大博醫療的檢查中,大博醫療12次檢查被要求限期整改。最早的一次限期整改發生於2017年4月27日,最近的一次限期整改發生於2018年12月17日。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