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陳 晨
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中央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容。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財政資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鞏固經濟恢復性增長基礎。當前,2萬億元新增財政資金的下達進展如何?資金在哪些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8月26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財政部國庫司司長王小龍對此進行了詳解。
進展如何
——已下達1.674萬億元
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是財政管理的重大制度改革和創新。為提高直達資金管理的科學性、規範性,財政部一方面制定特殊轉移支付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資金分配使用等要求,確保資金管理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健全直達資金的監督監控制度,確保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
當前,直達資金的下達進展備受關注。許宏才表示,實行直達的2萬億元中,有300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的減税降費,由税務部門精準落實,通過財政減收體現;剩下的1.7萬億元通過財政支出體現,截至8月中旬,中央財政已下達1.674萬億元,佔1.7萬億元的98.5%。
“也就是説還剩下1.5%、約260億元沒有下達,主要是要為後續的疫情防控留些資金。另外中央單位養老保險的一些補助政策也要落實,還有些地方的賬沒有完全清楚,這兩部分的錢,需要保留一小段時間,根據進展及時下達。”許宏才解釋道。
中央分配到地方後,省級財政的下達情況如何?許宏才透露,目前,省級財政分配下達1.558萬億元,佔中央已下達資金的93.3%,留下來的6.7%,主要是按規定比例預留待分配的抗疫特別國債資金902億元。
從市縣財政情況看,省級財政下的1.558萬億元當中,市縣財政已細化落實到具體項目1.451萬億元,佔省級已下達資金的95%。
用在哪兒
——重點發揮五方面作用
按照部署,直達資金主要用於提升基層財政保障能力,支持基層做好“六穩”“六保”等工作。實際使用中,這些資金用在了哪兒?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李敬輝回應,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在支持疫情防控、穩住經濟基本盤、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資金使用要發揮五方面作用。一是重點支持開展常態長效疫情防控。安排公共衞生體系建設、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等常態化疫情防控資金支出,如湖北武漢安排47.26億元支持醫院改擴建和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
“二是重點支持幫扶企業保市場主體,包括綜合採取貸款貼息、援企穩崗、補貼補助等措施,落實紓困惠企政策。據不完全統計,上述政策措施已支出資金超過140億元,惠及中小企業近8萬家,個體工商户超過6萬户。三是重點支持幫扶羣眾保居民就業,包括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據不完全統計,上述政策措施已支出資金超過150億元。”李敬輝介紹。
廣東向市縣基層下達直達資金243.5億元,實現所有縣區財力性轉移支付只增不減;廣西向市縣下達直達資金194.85億元,統籌用於保基本民生,保基層運轉……這些支出體現出直達資金使用的第四大作用——重點下沉財力保基層運轉,包括加大對基層財力支持力度,兜牢兜實“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確保基層正常運轉。
“五是集中財力支持重大項目建設。通過抗疫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公共衞生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產業鏈改造升級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發揮資金對產業鏈、投融資的撬動效應。”李敬輝説。
怎樣管好
——盯緊使用加強監管
怎樣管好直達資金,讓直達資金精準高效發揮作用?
李敬輝表示,要盯緊直達資金使用,督促省級財政部門當好“過路財神”,嚴禁截留挪用直達資金,同時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加大財力下沉力度。指導市縣財政部門督促資金使用部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科學分配使用資金,加速資金落實,將已下達的資金儘快用到市場主體和民生上,並加快建立實名台賬,做到賬目清晰、流向明確、賬實相符。加強直達資金監管,與審計等部門加強溝通協作,形成監管合力,盯緊盯牢直達資金的分配、撥付和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問題。
“同時,要強化問題整改落實,堅決做到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進行整改,不擱置、不拖延。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的,實行‘零容忍’,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對分配遲緩、資金閒置的及時進行通報、約談,並視情況採取必要的約束措施。還要及時評估完善政策,認真聽取意見建議,及時完善管理措施,加強直達機制實施效果評估。”李敬輝強調。
實際上,為促進直達資金的安全高效使用,財政部已搭建了聯通各級財政部門的直達資金監控系統。“這一系統從直達資金源頭貫穿到末端,可以掌握每筆資金的下達、分配和使用情況,確保資金流向明確、賬目可查;掌握被幫扶企業和個人受益情況,讓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到最急需最困難的地方。此外,系統建立的預警機制,既是對不規範操作的提示,也是給正確使用資金的明確指引。”王小龍表示,財政部將不斷完善系統,從預警的精準性、運行的高效性、數據的分析能力等方面不斷改進。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7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