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宋雪濤:當前市場的核心是什麼?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財經

  受疫情緩和和鉅額刺激政策雙重推動,海外市場尤其是美股出現20%-30%幅度的反彈,美股估值已經超過危機前的高度。3月以來的全球股市以暴漲暴跌的方式反應疫情,但體現真實需求的原油卻一路下跌趴在底部,反映了需求不足的中期前景。美股後續將圍繞經濟基本面運行,不僅需要經受高收益債和槓桿貸款債務違約的考驗,還可能出現兩個已經被中國驗證的預期差:經濟受損比預期的深,經濟恢復比預期的慢。

  當前國內工業企業的復工水平已經在9成左右,但短期進出口壓力較大,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和進口乾散貨船指數加速回落。預計4月通脹大幅回落,CPI同比將降至3.6%,其中食品和非食品價格同步回落,PPI同比受油價影響通縮幅度進一步加深至-2.5%。

  5月21日召開的兩會以及近期關於中美關係的各種論調,足夠吸引眼球,但可能都不是市場的核心。往年兩會的重頭戲,如政策定調、增長目標、赤字率、專項債等,今年已經基本明牌。而下半年的中美關係如同走夜路,目前沒有可分析的抓手,需要等到路標出現。當前市場核心是內外基本面:外部核心是歐美疫情穩定之後,復工復產和需求恢復的情況;內部核心是逐漸解禁和常態化防疫的狀態下,國內消費服務業的恢復情況。

  歐美疫情確認拐點有利於市場情緒回升,但疫情的長期化導致海外需求復甦拐點暫時無法預期;國內政策仍然維持較寬鬆環境,但大的財政刺激在目前中美對弈的背景下不會輕易釋放;因此市場處於上下兩難的境地,縮量震盪會成為中短期常態。中國的疫情控制和復工復產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相對其他新興市場體現出明顯的製造業優勢,近期海外資金陸續流入,港幣連續觸及強方兑換保證。戰略上,增持人民幣資產配置;戰術上,對海外市場二次見底和中美摩擦要留有防禦空間。目前風險偏好中性,行業配置上建議繼續持有必需消費、醫藥、農業、建材等內需有確定業績成長的板塊,逐漸納入需求存在但供給受抑制的板塊,如耐消品(汽車、房地產下游)、餐飲旅遊等。

  考慮政策、基本面和中外利差,當前利率債好於信用債;利率的期限利差有較大的賠率空間,中長久期好於短久期。中國利率債相比美債的價值凸顯,海外債券市場流動性趨於穩定後,外資流入買入利率債成為壓平利率曲線的主要推手。短期10年期國債利率繼續圍繞2.5中樞震盪,勝率較高但賠率中性,中高等級信用仍好於低等級信用,可轉債性價比仍處於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