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開市,人民幣匯率直接衝上了6.9,目前最高到了6.93,美元則是向着110狂奔,按照鮑威爾的意思,美元很長一段時間估計是看不見頂,對此機構預測人民幣可能貶值到7.2-7.5。
自從匯改以後,人民幣匯率只在前年5月的時候接近國7.2,不過最終沒有邁過去,之所以再沒上去是因為當時美元不行了,疫情引發美國經濟大恐慌。
從波動上來説,近期的人民幣下跌遠不如今年4月來的迅猛,就是這個事情被彭博社盯上了,最近一直在發文,一邊説我們不讓國內金融機構賣出人民幣,另一邊又説我們在控制匯率。
前一個自然是無中生有,後面一個就有意思了:當前人民幣對內報價採用在岸價格,對外則採用離岸價格,兩者皆要參考中間價,這個價格每日央行都會公佈。
彭博社意思是,我們這幾天公佈的中間價都比預期要高,舉例:假如今日開市,人民幣中間價6.88,美媒認為應該公佈的是6.9以上。
作為全球最大的財經媒體,彭博用意很明顯,我們應該讓市場定價,放開人民幣匯率管制,儘管沒有明説,不過話裏話外就是這個意思。
無獨有偶,自從人民幣債務進入國際市場(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以來,美國金融機構、經濟學家和媒體都在重複一個論調——中國債務級別要想和發達國家債務並列,必須放開匯率管制。
以至於現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討論,是不是國際化完全成功必須走這一步?
顯然走完全放開之路不合適,除非在金融領域最終把西方幹趴下,哪怕是並駕齊驅都不行,一個美國整天琢磨整中國,再帶領一幫過氣但實力仍在的小弟,我們不得不防。
有人提出質疑,認為假如匯率被管,人民幣不能自由兑換,外資不可能不有所顧慮。其實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基於過往的國際金融秩序以及規則下誕生的,隨着全球經濟和貿易權重的重新分配,該原則不可能原封不動。
回到質疑本身來説,有個例子:2015年匯改以後,你發現外資已經在大量湧入國內市場,並且出境限制也在放鬆,除了特殊情況。而對於中國投資長期淨流入仍不斷增加。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資本逐利,哪裏能賺錢去哪裏,今年面對美聯儲瘋狂加息,咱們的資本淨流入也是相當給力的(半年淨增200億美元)。
往長了算,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可以想象即便有某些限制,我們的財富吸引能力不遜色於美國,甚至更強,只要有利可圖。
屆時,世界金融或許會是另一番景象,而不是現在基於西方規則下的“定律”。
自從我們國家崛起GDP體量不可同日而語以來,美國就開始惦記我們,各種誘惑、陰謀詭計不要太多,針對匯率這個問題説了二十多年了。
事實卻是,我們進步了、改革了,有些和美國希望的也一致,越是如此,結果不是資本外流,而是“吸金能力”越來越快,越來越多。
與此相似的還有一個事情,在我們以前要想成功,必須得走西方經濟發展模式,這幾乎是全世界的共識。中國特色經濟發展壯大以後,樹立了個榜樣,西方無論心裏怎麼不爽也承認這種發展能走向成功。
美國這些年看我們不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才會有了那個藉口——基於規則,妄稱我們要改變秩序。
只要我們自己不亂,無論行動上美元加息收割財富也好,言語上説我們控制匯率也罷,拉長來看實際影響對我們不大,而且他們研究我們上百年,也知道我們的戰略定力,心慌之下就是要打破我們這個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