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標品業務要轉向精耕細作”——訪中航信託副總經理張瑰
從2012年起,銀信合作受限、房地產信託受調控、風控隱憂等因素不斷考驗着信託業這匹“黑馬”的成色。註冊地位於江西南昌的中航信託在2014年成立了資產管理部,提前佈局標品業務。
“信託人天生富有創新精神,在嚴監管和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打破以往的路徑依賴,先行一步佈局標準化、淨值化業務。”5月初的一天,中航信託副總經理張瑰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信託業過往粗放式的項目驅動的業務模式不可持續,信託公司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業務結構,在發力標品業務的同時建立專業化的事業部制團隊,真正發揮信託的資產配置功能。
“拓展標品業務沒有捷徑”
“2012年後信託公司的三大傳統業務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因此中航信託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就研究基金化運作的短期理財產品,於2013年初正式推出首支增強型貨幣基金類產品,2014年又在此基礎上成立公司首個準事業部制部門——資產管理部。既能給客户提供非標信託產品投資間隙期的短期理財工具,又打破了投行業務的資產導向性路徑依賴。”張瑰表示。
萬事開頭難。中航信託資產管理業務初設時的標品業務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因此,其發展的歷程或能為行業發力標品業務提供一種思路。
據張瑰介紹,最先做的是爭取讓標品業務得到公司的戰略重視。中航信託2014年便將標品業務的發展放在公司戰略層面進行考量,形成了資產管理業務、另類投資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並駕齊驅的格局。另外,中航信託還對後台系統持續更新迭代,建立了內部信用評級系統、資產管理業務系統、資管業務風險管理可視化系統等,支持淨值化產品的估值、風控體系。同時設計合理的投研人才績效考核制度,提升投研實力,保持業績穩定。
張瑰建議,每家信託公司的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因此應在認清本體、明辨市場和監管環境的基礎上選好標品業務的切入點。零基礎的信託公司可以從發展事務管理類標品業務起步;具備一定投研、系統基礎的信託公司則可以從主動投資管理起步。“標品業務的發展沒有捷徑,必須紮實提高投研能力和市場推廣能力,用長期業績説話。”
“要從粗獷經營轉向精細化運作”
不僅在標品業務佈局上先行一步,張瑰對團隊架構的思考也值得業內參考。
在張瑰看來,標品投資業務不宜延續非標業務的項目制團隊模式,因為公開市場投資面對的是相對複雜的變化的系統,系統中包含多方面因素,若想釐清系統的運轉規律就需要有強大的投研體系支持,事業部制團隊更匹配資產管理的需求和內涵。
“以後,信託公司的非標業務很難延續此前行業粗放式發展階段中多團隊平行競爭的展業模式了。”張瑰坦言,信託公司未來面對的交易對手方會有諸多變化,比如融資工具創新、融資渠道變化、合作方所處行業多樣化等。這些變化將倒逼信託公司的非標投資業務轉型升級,從重抵質押物、輕產業研究的模式轉向用產業思維開展研究、資金端需求驅動的模式。在這一轉型發展階段,信託公司的組織架構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建立具有產業研究優勢的事業部制團隊。
對於去年以來信託行業頗為火爆的TOF、FOF業務,張瑰則認為,信託公司在開展此類業務上具備獨特的優勢:一是信託作為純粹的資產購買方,在底層資產篩選時自由度更高;二是信託覆蓋的資產品類較全,具有跨資產類別研究和配置的能力;三是信託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在TOF業務中與銀行、券商和期貨公司等具有良好的合作共贏機會;四是信託在產品創設和結構設計上更加靈活,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TOF類產品。
“隨着財富管理大時代的來臨,包括TOF、FOF在內的資產管理類產品線是信託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信託從業者須從資產導向轉為資金端需求導向,從粗獷經營轉為精細化運作,讓投資人擁有財富增值的獲得感。”張瑰表示。
【來源:上海證券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