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象起舞,醫藥股抱團大反攻!發生了什麼?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今日,醫藥生物板塊集體走高,醫療ETF大漲4%。個股層面,愛爾眼科、英科醫療漲逾10%;宜華健康、美諾華、大博醫療、拱東醫療、未名醫藥等6只個股強勢漲停,九典制藥、邁瑞醫療、藥明康德漲超8%,市場一片火熱。

(來源:wind)

港股方面亦是如此。截至發稿,醫藥外包概念中,藥明康德、泰格醫藥、藥明生物均漲逾3%;醫療保健板塊中,北控醫療健康暴漲11%,先健科技、康華醫療、復興醫藥漲超3%;互聯網醫療三巨頭,阿里健康領漲5%,京東健康大漲4%,平安好醫生跟漲3%;醫療保健設備板塊中,愛康醫療、復鋭醫療科技暴漲15%,春立醫療漲逾13%,康基醫療、威高股份等紛紛跟漲。

對於醫藥板塊爆發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公司披露業績引爆股價,如愛爾眼科、英科醫療、未名醫藥等;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加劇,以手套第一股英科醫療為代表的疫情概念捲土重來。除此之外,還有相關政策刺激醫藥醫療板塊上漲。下面,具體來看:

01業績高增提振股價

今天,市場最矚目的無疑是“眼茅”愛爾眼科的暴漲,盤中一度漲近16%。公司昨日公佈2020年全年淨利潤為17.24億元,同比增長25.01%。疫情之下,愛爾眼科上半年業績承壓,隨着非急診眼科醫療服務需求累積,其下半年業績隨之爆發,同時高毛利產品佔比提升,帶動毛利率由2019年的49.3%提升至51.03%。

相較於2020年業績早有預期,愛爾眼科一季度預告更為搶眼。其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11億元,同比增長113.9%;歸母淨利潤則大增逾5倍至4.84億元。如果跟2019年相比,其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62%,也是創一季度最高增速。

眼科因巨大的發展潛力而被稱為“黃金賽道”,龍頭愛爾眼科業績持續向好亦是為之佐證,正因如此,眼科這一賽道頗受資本青睞。而經過前期殺估值的階段,愛爾眼科估值已從高點回落30%,疊加業績超預期,具有一定吸引力。這也就不難奇怪,愛爾眼科今日暴漲的原因。

(來源:wind)

前不久,負面纏身的未名醫藥因上修一季度業績預告而一字漲停。公司預計一季度淨利潤2027萬元-3040萬元,而此前預虧1685萬元-3318萬元。

去年因疫情催生的手套第一股英科醫療也發佈一季報。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67.35億元,同比增長770.86%,歸母淨利潤則大增2791.66%至37.36億元,可以看到,英科醫療一季度盈利便達到去年的一半,業績持續高增長。

(來源:wind)

02疫情概念捲土重來

除了業績提振之外,海外疫情加劇亦是支持英科醫療股價大漲得原因之一。

近期,印度疫情再度失控。單日新增病例數和死亡人數連日激增,迄今為止該國新冠病例總計超過1626萬例,僅次於美國。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猛增33萬例,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一國家單日確診的最高增幅。

與此同時,日本也宣佈東京、大阪、京都和兵庫進入冠狀病毒緊急狀態,時間為4月25日至5月11日。致此,全球疫情再度進入緊急狀態。

(來源:騰訊新冠肺炎疫情動態)

在此背景下,疫情概念股逐漸升温。自4月以來,新冠檢測黑馬熱景生物股價飆漲3倍,今日再次強勢漲停。公司預計一季度淨利大增超1000倍,一舉鎖定“一季報預增王”寶座。其旗下兩款新冠檢測產品3月獲德國BfArM特殊批准上市,可用於居家檢測。

除此之外,碩世生物、明德生物、華大基因等新冠診斷試劑公司,復星醫藥、萬泰生物等疫苗公司的股價表現亦亮眼。

(來源:wind)

03

行業政策頻出

近期,醫藥醫療板塊政策頻頻推出,一定程度上刺激板塊股價回暖。

骨科耗材領域,國務院辦公廳4月15日發佈《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方案(徵求意見稿)》,僅涉及人工關節類產品,主要為初次置換人工全髖關節/膝關節兩類耗材,採購週期為2年。

2013-2019年,我國骨科植入耗材市場規模由117億元增長至30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7.51%,呈現高增長的態勢。但目前該領域市場份額主要由外資品牌佔據。從整體上看,此次集採規則並未對進口國產進行區分,產能、質量、價格是入選核心條件,短期內雖然會對骨科耗材公司帶來一定壓制,但長期來看,一旦國產龍頭企業入選,集採或大幅提高其市場份額,同時通過以價換量,實現進口替代。

互聯網醫療領域,國務院辦公廳15日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服務“六穩”“六保”進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關工作的意見》,其中第十七條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除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以外的處方藥。

這意味着,網售處方藥或將全面放開。目前,醫藥市場的上萬億元藥品銷售額,其中85%來自處方藥,而這些處方藥銷售的主要渠道還是醫院和線下藥店,一旦網售處方藥放開,將分流線下渠道份額,對於互聯網醫療企業來説,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基於長期醫療體制,國內醫療機構仍然沒有完全擺脱對“以藥養醫”的依賴,加上相關藥企帶金銷售、哄抬藥價的行為,造成國內藥品價格虛高頑疾。若通過互聯網銷售處方藥,可能擠掉中間環節的水分,推動高價處方藥價格下降。

綜上所述,業績爆發期疊加海外疫情加劇,以及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催化醫藥醫療板塊集體高漲。經過此前殺估值階段,板塊內龍頭公司估值回落,具有一定吸引力,短期來看,市場對於醫藥醫療板塊的熱情或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