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正式發佈《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9年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實現了快速增長,可再生能源裝機和發電量穩步增長。2019年度,我國常規水電新增投產384萬千瓦,大中型常規水電站核准開工規模約239萬千瓦;抽水蓄能核准開工688萬千瓦,新增投產30萬千瓦;風電新增併網裝機2574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新增併網裝機198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3031萬千瓦,其中光熱發電新增裝機2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併網裝機容量325萬千瓦。
截至2019年底,我國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26億千瓦,年發電量1.3萬億千瓦時,在建規模約5400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3029萬千瓦,在建規模5063萬千瓦;風電裝機2.1億千瓦,年發電量4057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裝機2.05億千瓦,年發電量2243億千瓦時;生物質裝機2369萬千瓦,年發電量1111億千瓦時。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連續居世界第一。
2019年,水電在能源轉型中基石作用明顯,水電基地建設穩步有序,在脱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南棄水明顯緩解,水電利用率顯著提升;抽水蓄能電站作為電力系統的穩定器、調節器、平衡器和儲能器,高效保障了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電站開工建設平穩增長;依託智慧技術的發展,分散式風電、光伏得到積極佈局,集中式與分散式的綜合利用模式不斷優化,同時多元化開發利用程度持續加深;生物質天然氣、供熱等綜合利用能力有所提高;地熱能開發利用充分體現了多元化方向和規模化趨勢。
報告認為,2020年及未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在生態優先前提下積極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伴隨着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水風光一體化發展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二是抽水蓄能發展需求持續增加,“十四五”期間投產規模有望提速,功能定位也將呈現多樣化。三是風電發電成本和上網電價仍將持續下降,部分平價風電基地有序推動。四是光伏發電將成為上網電價最低、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式。五是生物質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產業化發展,其中非電利用、分佈式開發講是未來的重點發展路徑之一。六是地熱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重點體現在淺層地熱供暖(供冷)的分佈式大型化發展、中深層地熱供暖的商業化開發模式推廣、以及“地熱能+” 的廣泛應用等。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繼續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在非化石能源中佔比超過85%,支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前一年達標;風電、光伏發電首次“雙雙”突破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和質量穩步提升,水能利用率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96%,棄風率、棄光率降至4%和2%,分別下降3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應用場景得到擴展,户用分佈式光伏持續提速,“光伏+”產業模式加速發展,地熱供暖成為解決南方供暖問題的有效途徑。
同時,裝備及工程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陸上5MW、海上10MW國產風電機組陸續下線,近期量產、規模化生產的單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22.3%。同時,從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況來看,非水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他還表示,平價上網和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不斷推進,在反映新能源環境效益的市場有待完善的形勢下,新能源面臨着更大的競爭壓力。從長遠發展來看,影響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因素更加複雜,國土空間、生態紅線、環境保護等要求不斷提高。能源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轉型的進程一定程度取決於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鄭聲安介紹,水電總院正在國家能源局等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包括深化可再生能源資源潛力評估,強化規劃銜接,為可再生能源長期可持續發展爭取資源空間;加快新能源發展市場化管理機制研究,完善新能源投資引導機制,支持平價階段新能源穩中有進發展;支持各類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發展,帶動產業不斷升級等等。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編著,按年度發佈,至今已經連續發佈4年。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