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瀕臨25000億,基金子公司深陷困局,千億陣營再減一家,中小公司艱難轉身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俊嶺)訊,25019.38億元!最新的基金子公司規模數據又創了新低!在今年6月首次跌破3萬億大關後,僅僅過了五個月,基金子公司管理規模就又下了一個台階,並首次瀕臨25000億。

昨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私募資管產品備案數據顯示,2021年11月基金子公司存續資產規模25019.38億元,相比1個月前的25646.79億元,再降627.41億元。

首次瀕臨25000億,基金子公司深陷困局,千億陣營再減一家,中小公司艱難轉身

從盛極一時的“10萬億”之巨,到如今25000億的至暗時刻,過去幾年基金子公司行業經歷的陣痛,能否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而終結,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依然並不明朗。

首次瀕臨“25000億”,“千億陣營”再減一家

中基協一份例行公告的月度備案數據,再次將基金子公司本就“寒酸”的規模數據展示與眾。昨晚,中基協公佈了新一期的私募資管產品備案月報數據,最為業內關心的基金子公司管理規模數據也浮出水面。

截至2021年11月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規模合計16.73萬億元(不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以及證券公司大集合),較上月底增加1,036.17億元,增長0.62%。

其中,基金子公司存續資產管理規模25019.38億元,佔比16%。對比2021年10月底的25646.79億元,11月基金子公司規模再降627.41億元,無論從下降規模數字,還是降幅都沒有明顯的見底跡象。

基金子公司管理規模持續縮水,也直接反映在各家公司平均規模上。2021年11月,基金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347億元,對比10月份的351億元,平均規模下降了4億元。

基金子公司管理規模中位數下降更為明顯,從152億元降至117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千億陣營”由9家較少至8家,取而代之的是500億至1000億的“準千億陣營”從5家升至6家。

首次瀕臨25000億,基金子公司深陷困局,千億陣營再減一家,中小公司艱難轉身

新增備案數據“乏力”,中小公司艱難轉身

管理規模數據與新增備案數據,是基金子公司內部排位生變的兩個重要因素。2021年11月,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備案私募資管產品1308只,設立規模626.32億元。

其中,基金子公司11月共備案資管產品176只,設立規模134.78億元,規模佔比21.52%。對比10月份的數據(新備案產品104只,設立規模152.56億元,規模佔比30.67%),備案數據首現“數增量減”,表現乏力。

首次瀕臨25000億,基金子公司深陷困局,千億陣營再減一家,中小公司艱難轉身

不過,從產品管理方式看(含基金子公司),通道類產品規模繼續下降。截至2021年11月底,通道類產品規模2.62萬億元,較上月底下降10.18%;主動管理類產品規模13.66萬億元,較上月底增加3.01%。

即將過去的2021年,公、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連創新高,相比之下,曾經憑“制度紅利”衝至10萬億規模的基金子公司行業,卻在這一年黯然失色,揮淚斬倉過去的“榮光”,又無力享受資本市場的“盛筵”。

“時代塵埃”落在從業者身上

業務整頓、提前清算、規模縮水、裁員降薪……這一切看似“互為因果”、卻又“環環相扣”的時代塵埃,不僅籠罩着這個行業中裏的每一家公司,也重重地落在基金子公司數千位從業者身上。

不久前,財聯社記者見到一位剛從某家基金子公司離職的中層。我們約在郊區一家中餐館,就在點菜的間隙,他下樓去便利店買了瓶小二。這麼多年,他從不抽煙,只是偶爾喜歡喝點小酒。

那是一家年輕朝氣的體制內創業公司,既有國企的背景,又有股權激勵的靈活,很多人當時義無反顧地投奔這家公司,都是做了充分的論證與推演,但終究還是抵不過一個行業興衰的宿命。

或許是股權激勵的誘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層們自嘲“誓與公司共存亡“,行業不景氣,公司不景氣,就像人之一生,壞運氣與好運氣都會間隙出現,也曾幻想最難的日子熬過去,終會有時而運轉的一日吧。

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終究還是被時代打臉了。過去幾年,陸續有人離開這家公司,他則繼續堅守,直到幾個月前,我從他的朋友圈看到新動態,才知道他也離開了這個原本想待到退休的公司。

回憶上家公司鼎盛之際的光景,這位中層説,那就像是大夢一場!贊助頂尖高校,投資大咖電影,捐贈公益活動,那些燈火酒影中的歡聲笑語,都像是昨天,又像是很久很久以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2 字。

轉載請註明: 首次瀕臨25000億,基金子公司深陷困局,千億陣營再減一家,中小公司艱難轉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