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志象網(ID:passagegroup),編譯:謝小丹,編輯:王曉寒,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上週,Bukalapak發佈的2022第一季度財報中出現了驚人的數據扭轉。
作為首家在印尼本土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印尼獨角獸,Bukalapak在2022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突破了10億美元,扭轉了2021年第四季度虧損超過3700萬美元的局面。並且,其營收也從3600萬美元增長到5440萬美元。
儘管這樣的數據聽起來很不合理,但研究財報可以發現,其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源於Bukalapak在1月份進行的一項投資——收購了數字銀行Allo Bank約11.49%股份。
去年8月,Bukalapak在首次公開募股中籌集了15億美元,創造了印尼上市記錄。但很快,股價暴跌,Bukalapak不得不在2021年年底啓動了緊急多元化戰略。
在12月23日的特別股東大會上,Bukalapak公司投票決定,籌集的15億美金中約三分之一用於新的投資。而按照慣例,首次公開募股的全部收益都應作為核心業務和現有子公司的營運資金。
持股Allo Bank,是Bukalapak緊急多元化戰略中的最大賭注。
在上一季度,Allo Bank的股價出現了驚人的上漲,Bukalapak的收益也隨之水漲船高,不僅在2022年Q1獲得了驚人的淨利潤外,還扭轉了該公司無底洞般的股價下滑。
除了Allo Bank,Bukalapak還支持了十多家其他公司,涉及線上雜貨店、自動語音信息服務、教育技術平台等。Bukalapak還將資金投入其他投資工具,並建立了自己的新業務,有的業務甚至在海外。
目前來看,Bukalapak仍沒有停止投資的跡象,它還有擁有更多的投資資金。
“重新分配IPO收益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在IPO後五個月就重新分配是很罕見的,”財富管理公司Nilzon Capital的首席顧問John Octavianus説,“這些投資舉措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
很明顯,Bukalapak需要這種改變。
正如股價下跌所表明的那樣,投資者不相信其電商業務(平台加B2B)在印尼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的發展前景。
因為Bukalapak僅僅是面向印尼購物者的眾多平台之一。當地除了GoTo的Tokopedia、Sea的Shopee和阿里巴巴的Lazada,還有一些較小的本地企業,如Blibli.com。
雖然多元化戰略似乎扭轉了Bukalapak股票下跌的命運,但其實只是延緩了問題爆發的時間,其核心業務仍然無利可圖。尤其是利潤主要來自於投資熱門股Allo Bank的收益,但其長期價值仍待證明。
Octavianus説,在為公司分配價值時,過於多樣化也會成為一個問題。Bukalapak可能會失去一個關鍵優勢:分配給科技公司的高額估值倍數。
Allo,一筆交易一位熟悉Bukalapak主要股東Emtek公司戰略的投資專家説,鑑於Bukalapak上市後很快就決定重新分配收益,他們很可能在上市前就已經有了規劃。
Octavianus認為,不管是先發制人還是自發的,重新分配所傳遞的信息是Bukalapak的目標就是先進行IPO,儘可能多地獲得資金。
成功上市後帶來的鉅額現金確實為Bukalapak帶來了充足彈藥,能夠在2021年12月宣佈,並順利在1月實現Allo Bank的投資交易。
Octavianus評價道,這是一筆“美妙的交易”,立即提高了Bukalapak的賬面價值,“至少有更大的機會獲利,儘管是紙面的,不是現金。”
Bukalapak以每股478印尼盾(0.003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llo Bank價值8200萬美元的股份,並從其迅速增長的股價中受益,Allo Bank現在每股的價值為6,500印尼盾(0.45美元)。
但是,如果不考慮Bukalapak的投資收益,該公司仍然嚴重缺乏盈利能力。
即便是有,其核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也已經越來越差,從財報中可以看到,其核心業務的淨虧損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2270萬美元擴大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6550萬美元。
其電商業務的總收入成本也同比增長,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450萬美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3520萬美元。一般費用和管理費用從2040萬美元膨脹到7070萬美元。
對Allo Bank投資挽救了一切,但這筆交易也伴隨着一個大承諾。
Bukalapak同意向Growtheum Capital Partners注入1億美元,這是一個新的私募股權基金,由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的前管理合夥人Amit Kunal領導。Kunal於2021年9月離開了Bukalapak的主要股東之一GIC,創辦了自己的基金。
根據其財報顯示,Bukalapak在本季度花費了約2060萬美元,並有10年時間交付全部款項。Growtheum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而現在,Bukalapak與Allo Bank聯繫在一起,投資者對這家科技公司的信心也將取決於該電子銀行的未來表現。
但數字銀行的商業模式在印尼地區仍未驗證。Allo Bank僅僅是印尼數字銀行領域眾多玩家當中的一個,面臨着來自Jago Bank和Seabank等大型企業的激烈競爭,這兩家與Bukalapak的競爭對手GoTo和Shopee有關。
與Allo Bank相比,Jago Bank和Seabank更具先發優勢。
GoTo在2020年開始與Jago合作,而Shopee在2021年初收購了當地銀行BKE,成立了Seabank。從估值和數字生態系統來看,他們也是更大的參與者。例如,Shopee屬於在美國上市的跨國科技公司Sea旗下,後者的市值為463億美元。Bukalapak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亞,目前的市值為39.4萬億印尼盾(27億美元)。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為了獲得市場份額和用户數量,數字銀行需要在客户激勵和高額利息支付方面投入大量資金,”Octavianus説,“但是,一旦他們削減了成本,拉回了存款利息,用户數就會突然下降,用户就會轉向那些提供更高優惠和利息的新的數字銀行。”
Allo Bank可以利用Bukalapak旗下的數字企業網絡,將貸款輸送給優質債務人。而這是一條可能的路徑,投資專家表示,目前印尼數字銀行的領跑者Seabank,通過類似的策略已接近盈利。
但是,這項業務仍需要投資和時間才能成熟。一旦市場對其最初的興奮感減弱,Allo Bank的股價很可能會再次下跌。
與樂天一樣Bukalapak的其他投資,包括雜貨零售商AlloFresh、投資應用程序Buka Investasi Bersama,以及新加坡時尚平台Lili,都是比Allo Bank更早階段的企業。
Bukalapak也在海外成立新的企業。
Bukalapak在最近的財報中披露,該公司正在菲律賓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中心的平台SmartSari。
這並非聞所未聞,一些電商企業已經走上了這條道路。
“Bukalapak的多元化戰略讓我們想起了日本的樂天,從電商起家成長為企業集團,從而使收入來源多樣化,”Octavianus説,”多元化戰略在某種程度上是好事,表明管理層正在努力,以很好地處理危機。”
一些在Bukalapak的高價IPO時避而遠之的散户投資者現在正在買進它。一位零售股票投資者在投資平台Stockbit上表示:“Bukalapak對Allo Bank和AlloFresh的投資改變了整個遊戲規則,因為這些交易可以大規模地改變他們的生態系統。”
但同時佈局十幾個細分賽道也會令人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將Bukalapak的注意力從核心業務上引開。長期來看,這種策略可能對Bukalapak的商業價值本身產生負面影響。
“多元化戰略是基金經理或投資者的工作,而不是公司的工作,市場會對一個過於多元化的公司打折扣,”Octavianus説,“如果Bukalapak繼續多元化,從其核心的電商業務向國外發展,我們預計市場將只獎勵Bukalapak1倍PBV,或約23萬億印尼盾(16億美元),這相當於每股約220印尼盾(0.015美元),1倍的PBV與資本市場上大多數企業集團的情況相似。”
而這與大多數科技企業的PBV相差甚遠。特別是數字銀行企業,目前有天價的PBV,有時超過20倍,甚至是60倍。
別無選擇矛盾的是,Bukalapak的命運要通過投資更多高價值但虧損的公司來得到改善,但這些公司只有在未來才有可能開始盈利。
但是,在垂直領域多元化佈局一直是印尼公司的制勝策略。事實上,其他科技公司可能會效仿這個例子。
在IDX上市的另一家印尼科技獨角獸GoTo,現在也面臨着股價下跌的壓力。
GoTo已經擁有數字銀行Jago Bank的股份,還通過其電商和叫車平台擁有一個龐大的商家網絡,並具備物流和電商賦能服務,甚至涉獵了電動汽車製造。但自4月中旬上市以來,GoTo的股價還是下跌了近30%。
這很有可能是一個信號,或許市場不會永遠對Bukalapak的新資產給予太高的評價。最終,價格會再次回落。快速的多元化戰略幫助Bukalapak又活了下來,但還沒有改變其本質。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