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記者 黃婷 通訊員 戴少青
在信息港小鎮見到王興如時,他正在辦公桌前核對訂單。“這些都是公司近期接的訂單。”王興如邊説邊拿起其中一張訂單,上面全是英文,“我們只做海外訂單,2021年的訂單已經排滿了。”
自2018年創辦浙江浙能邁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來,短短兩年時間裏,王興如的公司營收已近億元,並一舉成為了海洋環保事業領域的國際知名企業。而今年56歲的他,已經與海洋、船業打了25年的交道。
“就像是魚離不開水,我願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海洋。”王興如笑着説。
造船行業領軍者轉戰海洋環保領域
從船廠一名普通的修船工,成為中國海洋事業的領軍人物,在團隊眼中,王興如的前半生經歷,就像是一部中國船業和海洋事業發展的紀錄片,在每一個時代都留着他的印記。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船業發展剛起步,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的王興如和幾名夥伴前往舟山開船廠,成為了中國第一代船廠的開拓者,“當時都是一羣懷揣着遠大理想和激情的年輕人,真的是説幹就幹。”
儘管年輕,但正是那股子幹勁,王興如帶着船員跑遍東南亞、歐洲等多個地區開拓市場,硬是將船廠開成了當時舟山第一個大型的修船廠。“那個時候中國的修船造船技術不被世界認可,我們就是要轉變這種固有印象,做到被世界認可。”一語中的,如今,世界上70%—80%的船舶常規修理都在中國,而中國的修船造船技術也位列世界第一。
但王興如並不止步於此,從太平洋造船集團辭職後,眼光犀利的王興如抓住國際海事局“船舶限硫令”的歷史機遇,瞄準海洋環保領域,僅僅用兩年時間,就研發成功了“混合式船用脱硫技術”。
據他介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船舶都是燃燒渣油,排放大量廢氣以及污染物,而他的公司獨立研發的“脱硫塔”裝置,可以在船舶燒油過程中降低含硫量。“一艘30萬噸油輪,原來排放的廢氣含硫量達3.5%,相當於4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而裝置了脱硫塔後,排放量可以降低至0.1%。”
目前,王興如的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脱硫塔”技術的公司,在船舶脱硫設備交付數量及產品運營穩定性等方面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與MSC、瓦錫蘭等國外頂尖船舶領域企業合作。
引進境外企業落户 助力自貿區建設
“並不是靠海城市才可以擁有港口城市的資格,蕭山也可以成為一個港口城市。”對於選擇在信息港落户,王興如很滿意,“這裏都是年輕的氣息,不論是創業還是上班,都是一羣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年輕人,就好像當初年輕時的我們一樣。”
因為工作和客户羣體的特殊性,深夜加班是他和團隊的常態。“我的團隊都是一羣敢拼敢闖的年輕人,沒有他們,公司也很難有如此成就。”王興如説,因為面向海外,全世界各地跑已經是團隊的日常工作。去年,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他的員工被迫滯留土耳其數月,輾轉多日才能回到國內,儘管如此,大家也毫無怨言。
如今,蕭山正在全力推進自貿區建設,而自貿區的建設是需要一些境外公司的入駐。“我們主打數字航運,希望把一些境外合作船舶企業吸引過來,拉動信息港以及蕭山自貿區的建設、經濟的發展。”王興如説。目前,公司與境外知名企業正在洽談,成立合資公司,並有望落户蕭山。
“海洋從來都是強國的競技場。”隨着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海洋經濟成為我國經濟一大支柱。“這對我們船舶行業來説,是一個好時機。”接下來,王興如還將繼續瞄準海洋環保領域,持續開拓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搭建LNG試驗平台,並將中國的產品做成一個系統的方案,積極向國外轉移和投資,為全球海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