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全球最大免税店做朋友,搶了誰的飯碗?

來源:億邦動力網

作者丨潘晴晴 

編輯丨沈    橋

野心勃勃要做全球化的阿里巴巴入局,在平靜多年的中國免税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近日,阿里巴巴宣佈將與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Dufry攜手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並計劃以不超過2.5億瑞郎(約合人民幣18.56億元)的價格持有後者不超過9.99%的股份。

阿里瞄準的是一片巨大的藍海。隨着奢侈品消費需求持續增加,中國免税行業的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220億元迅速增至2019年的550億元,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均超過20%。摩根士丹利預測,中國免税市場規模到2025年有望增長一倍以上。麥肯錫則預計,到2025年,中國消費者將貢獻全球近五成免税消費總額。

但要想吃到這塊誘人的蛋糕,長期一家獨大、佔據國內免税行業九成市場份額的中國免税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免”),是阿里繞不過去的“攔路虎”。

牽手Dufry的消息一出,阿里巴巴股價連漲數日,市值超4000億元的國內免税龍頭中國中免卻遭到重挫。10月9日節後開盤首日,A股免税概念股走弱,中免股價尾盤暴跌8.45%,盤中一度觸及跌停。

這一次,阿里大張旗鼓地殺進免税行業,是否會在這片被長期壟斷的市場掀起新的血雨腥風?

城頭變幻大王旗?

阿里巴巴對免税行業的“覬覦”,從過去的種種佈局中不難看出端倪。

2019年3月,阿里旗下的飛豬推出新產品“飛豬購”,出境遊客可以提前在線上預訂、購買境外商品,旅行期間在線下實體店提貨。如今,“飛豬購”升級為“旅行購”,包括日韓、香港、海南在內的數十家免税店入駐飛豬,以預訂、直郵等方式開設線上旅遊零售店鋪。

市場普遍認為,此次阿里與Dufry聯手,預計將在旅遊零售的線上化發力。

對於受疫情衝擊、今年上半年收入暴跌62%的全球免税巨頭Dufry而言,阿里的資金實力、龐大的中國消費者羣體和數字化能力,都無疑是雪中送炭的支持。而對於急於拓展海外零售業務的阿里而言,在全球65個國家擁有2500多家線下門店、過去6年銷售額全球第一的Dufry,也將成為強大的助力。

今年9月,有市場消息稱,阿里團隊在海南深入調研,尋求業務發展機會。阿里與Dufry的合資公司是否會在海南或全國開展跨境電商線下店,或者直接成為國內免税零售商的集成供貨商,目前尚無確切消息。有行業人士判斷,長期來看,新合資公司與中免的直接較量,或集中在線上業務的爭奪。

無論是否親自下場開免税店,阿里的優勢都毋庸置疑。

這家在中國零售市場佔據舉足輕重地位的企業,擁有完備的線上零售平台和全方位的線上線下消費者服務生態。截至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的年度中國用户數量為10.7億,中國零售商業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達到7.42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20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總銷貨值達到6.589萬億元,全球總銷貨值1萬億美元。

但在免税行業盤踞多年的中免,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由於牌照稀缺,長期以來,潛力巨大的中國免税行業只有包括中免在內的寥寥數名玩家,基本處於封閉狀態。截至今年5月,中免是唯一一家全牌照公司,擁有全國8張免税牌照中的3張,且在過去3年先後收購了日上中國、日上上海、海南免税三家公司的控制權,在全國範圍內的主要機場、港口和邊境口岸經營免税業務。競爭壁壘帶來的優勢,讓該公司得以獨享廣闊的市場。

2019年,中免的市場份額達到85%,若考慮到今年5月收購了海免公司51%的股權,中免的市場佔有率達91%。Wind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9年,中免收入增加了20倍,毛利率高達50%。2017年,中免進入全球免税運營商的前十位,排名第八;2018年排名上升至第四位。今年上半年,中免業績超越Dufry,成為全球第一的旅遊零售商。

阿里和全球最大免税店做朋友,搶了誰的飯碗?
 

直到近兩年,被中免牢牢佔據壟斷地位的中國免税市場,才迎來了一絲鬆動的信號,成為被爭相追逐的熱門風口。

2019年6月,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佈《口岸出境免税店管理暫行辦法》,逐步放寬政策,鼓勵打破壟斷和有序競爭。封閉已久的免税市場開始鬆動,讓後來者看到了商機。今年上半年疫情導致的大量免税需求迴流,以及激活經濟內循環的政策導向傾斜,加速了這一進程。

今年6月9日,王府井集團成為國內第八家擁有免税牌照的企業,非公有制資本首次入局免税業務。百聯股份、嶺南控股、鄂武商A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隨之着手開展免税經營資質的申請。

從長遠角度來看,中國免税市場吸納更多“玩家”共同做大蛋糕是必然趨勢。但與上市11年來始終牢牢佔據龍頭位置的巨頭中免相比,它們只是試圖分一杯羹的挑戰者,無法撼動中免的根基。

暴跌的中免股價意味着,強勢入局的阿里已釋放出第一波“殺氣”。它會成為中免最大的勁敵、甚至整個免税行業的顛覆者嗎?

在海外再造一個“淘寶”

面對來勢洶洶的挑戰者阿里巴巴,嗅覺敏鋭的投資者迅速作出反應,用真金白銀投票,包括中免在內的免税店概念股紛紛暴跌。

市場普遍認為,阿里巴巴已聚合的大體量消費客羣、構建的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和數字化的商業生態,具備與Dufry免税商品供應鏈打通的可能,後發優勢不可小覷。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阿里藉助Dufry的優勢資源入局前景勢頭良好的免税賽道,這次合作堪稱雙贏。憑藉自身的優勢,阿里或將推動整個免税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加速整個行業格局洗牌。

但民生證券認為,阿里即使與Dufry聯手,也很難直接啃下中國免税市場這塊硬骨頭。

一方面,國內免税業務仍然有很高的牌照壁壘,阿里與Dufry成立合資公司,並不意味着可以快速切入免税產品銷售,打破現有免税市場的基本格局。除了1999年幾家試點公司經營過免税業務外,目前中國還沒有外資或合資公司持股國有免税零售牌照公司的先例。

另一方面,雖然國內免税市場的蛋糕足夠誘人,但阿里並不一定願意與中免硬碰硬地“虎口奪食”。事實上,早在2018年,阿里已與中免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多方面展開合作,離島免税補購商城已在天貓上線。若因急於衝進免税行業爭奪市場份額而與中免分道揚鑣,顯然不符合阿里的核心利益。

更何況,即便未來有更多市場主體進入中國免税市場,在瓜分既有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同樣會擴大整個市場的盤子。以韓國免税業發展為例,雖然競爭主體數量大幅增加,但新羅、樂天並沒有如此前預估遭受大規模衝擊,反而因為蛋糕擴大獲得了更多的銷售額。

這意味着,阿里入局雖然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心理衝擊,但長期來看,即使阿里在這塊市場未來有所作為,中免老大的地位也不會輕易被動搖。

阿里和全球最大免税店做朋友,搶了誰的飯碗?
 

同樣,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阿里,野心也可能根本不是開免税店,而是劍指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近年來,阿里巴巴不斷拓展海外零售業務,入股全球最大的免税零售商不失為一種助力。行業普遍觀點是,阿里巴巴投資Dufry,更多是看中了後者的全球供應鏈和數據資源。

目前,Dufry擁有上千家國際品牌供應商,在產品供給、渠道和品牌上的優勢毋庸置疑。阿里若能在進軍國際零售過程中為己所用,不僅能省下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還有望進一步增強天貓國際的競爭力。 

此外,Dufry佔國際機場旅遊零售近20%的市場份額,潛在客户數量約25億,歐洲、非洲、北美是其主要市場。相比之下,2020財年,Lazada、速賣通及阿里巴巴其他國際零售業務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為超1.8億。

這意味着,隨着雙方合作深入發展,阿里將有機會接觸海量海外消費者的行程和購物數據,並逐漸深入Dufry在全球的供應鏈體系。

面對拼多多、美團的虎視眈眈,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衝擊,在國內電商行業已很難進一步衝破天花板的阿里,瞄準的是海外零售與跨境旅遊的新機遇。

與Dufry的這次合作,或將使阿里的商業帝國繼續擴張版圖,甚至有機會在海外再打造一個“淘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10 字。

轉載請註明: 阿里和全球最大免税店做朋友,搶了誰的飯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