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超上海
重慶逆襲廣州
榆林成為“黑馬”
近日,隨着各主要城市上半年經濟數據的陸續發佈,2022年上半年全國GDP前50強城市排名也“塵埃落定”。
那麼,2022上半年各大城市的GDP表現如何呢?
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雖然名義增速僅有0.64%,但依然超越上海位居第一。據悉,這是自有GDP核算以來北京首次超過上海。
上半年,深圳繼續穩居全國第三,名義增速4.83%。重慶則反超廣州,兩個城市之間關於“誰是第四城”的競爭異常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陝西榆林GDP增速高達驚人的34.22%,是全國唯一一個增量超過700億元的城市,排名躍升11位,成為“中西部非省會城市GDP第一城”。
北京首超上海,重慶逆襲廣州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達到19352.2億元,上海GDP達到19349.3億元,北京以不到3億元的微弱優勢超過上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這不是一個正常時期的正常表現。
他解釋説,這兩座城市經濟總量本身差距並不是很大,北京上半年略微趕超上海,主要是由於上海受疫情的衝擊比較大,特別是二季度GDP下降13.5%,所以上半年總量“就下來了”,而北京上半年整體保持了正增長,就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對比數據可知,北京上半年雖然名義增速僅有0.64%,但依然實現了正增長。上海受到疫情影響,上半年名義增速為-3.75%。
回看上半年,上海暴發大規模的疫情,雖然之後疫情結束經濟慢慢復甦,但作為經濟中心的上海還是受到很大程度的衝擊。北京雖然也出現疫情,但相對而言對經濟的影響沒有上海顯著。
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的表現最為亮眼。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深圳GDP達到了15016.91億元,增長3%,在四個城市中增長最快。和去年一樣,深圳穩坐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重慶不僅增速高於廣州,GDP總量也超過廣州77.84億元,再度逆襲廣州位居全國第四位。其中,重慶GDP達到13511.64億元,增速為4%;廣州GDP達到13433.8億元,增速達1%。
近年來,重慶和廣州之間關於“誰是第四城”的競爭非常激烈。早在2020年上半年,重慶GDP(11209.8億元)就已經首次超過了廣州(10968.3億元),但是到了年底,廣州逆襲成功,以19億元的優勢險勝重慶。
不過,到了2021年,廣州超越了重慶,重新穩坐第四席位,並且拉開了與重慶的差距。而今年上半年,廣州又一次被重慶反超。有分析認為,未來這樣的拉鋸會是重慶和廣州的常態,“第四城”之爭可能會更為激烈。
2022年上半年,GDP第六到第十名,分別為蘇州(10962.4億元)、成都(9965.55億元)、杭州(9003億元)、武漢(8904.1億元)、南京(7879.4億元),與去年一致。
排在第十一到第二十名的城市則分別是天津、寧波、青島、鄭州、無錫、長沙、南通、佛山、泉州和濟南。
其中,天津近些年經濟發展低迷,暫時位居第十一位,不過身後的寧波、青島兩大城市經濟表現十分搶眼,追趕腳步漸近。
另外,在GDP前20強的城市中,鄭州上半年表現搶眼,較去年前移兩個位次,位列全國各大城市第14位。數據顯示,鄭州上半年GDP達674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25.15億元,增量居全國第六位。
近20城負增長,榆林成最大“黑馬”
數據顯示,GDP總量前50座城市中,29座城市經濟增速在5.5%以下。
但其中不乏有城市經濟表現亮眼,煙台、石家莊等城市GDP增速超10%,榆林更是憑藉能源產業優勢,成為“黑馬”。
今年上半年,陝西榆林GDP增速高達驚人的34.22%,是全國唯一一個增量超過700億元的城市,排名狂升11位,以2969.84億元的成績,排名全國第四十三位,首次超越河南洛陽成為“中西部非省會城市GDP第一城”。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榆林成為一匹“黑馬”,主要得益於能源價格的上漲。
數據顯示,榆林上半年規上能源工業產值增長52.5%,增加值增長9.2%,其中煤炭開採洗選業增加值增長13.1%,石油天然氣開採業增長4.6%,石油煤炭加工業增長10.4%。
石家莊上半年也表現不俗,GDP實現3511億元,按現行價格計算,GDP同比增長11.0%。在省會城市中一舉反超長春、瀋陽、南昌,緊追昆明。
有分析指出,直接原因在於石家莊的第二、第三產業增長突出。上半年,石家莊第二產業增加值1094億元,同比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2204億元,同比增長8.0%。
除了榆林、石家莊等主要城市,甘肅金昌、福建寧德、廣西欽州、新疆哈密、浙江舟山、甘肅平涼等城市也表現搶眼。
有分析指出,它們的增速表現搶眼一方面是基數低,另一方面則是抓住了政策風口。
比如金昌,上半年GDP規模只有265.3億元,在進出口表現優異之下,較去年增加了58.19億元,增速達到了11.7%。
根據金昌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市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機遇,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36.6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1.9%,同比增長27.2%,高於全省平均增速2.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五,總量居全省第一。
寧德坐擁寧德時代,是新能源產業大城。在上半年新能源大風口之下,該市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8%。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長春、盤錦、吉林、上海、果洛、白山、營口、三亞等近20個城市出現負增長,其中長春以-9.9%排在倒數第一,盤錦(-7.9%)、吉林(-6.1%)居倒數二三位。
目前已公佈的數據顯示,負增長的城市中,東北地區有9個城市。牛鳳瑞對中國新聞週刊説,東北一些城市正在收縮,本身經濟增長的動力就不足,加上上半年疫情的影響,那就雪上加霜,產生疊加效應,“出現負值也不令人奇怪”。
以吉林為例,上半年疫情對吉林的影響貫穿一二季度,長春市與吉林市受影響最大。長春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GDP規模為3073.83億元,同比下降9.9%。
陳耀表示,今年上半年疫情多點散發,對城市的影響都比較大,但整體上保持了正增長,“説明我們的經濟還是穩中向好的”。
當然,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大,會使得少數一些城市增速趨向於收斂。他説,近20個城市負增長,“還不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
工業穩則經濟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經濟大盤企穩回升,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8%,製造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28.8%,比2021年提高1.4個百分點。
陳耀説,從城市角度來講,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加強制造業對城市經濟的支撐。
有分析指出,在服務業等三產承壓之下,工業經濟正成為不少城市實現趕超或被反超的關鍵變量,詮釋了“工業穩則經濟穩”。
以石家莊為例,上半年規上工業、製造業、工業投資等均實現高速增長,為石家莊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2%,在省會城市中排名靠前。
相反,增速墊底的省會城市長春,上半年三大產業增加值分別下降6.6%、16.3%、5.4%。降幅最大的是二產,作為支柱的汽車產業一度因疫情影響停擺,成為長春上半年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
牛鳳瑞對中國新聞週刊説,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特別是對城市經濟,工業更是主體。第三產業恰恰受疫情的影響更重一些,製造業的支撐作用就更加凸顯。
在他看來,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動力,城市化為工業化提供依託,兩者之間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關係。他認為,從城市的角度,應該更加強調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
責任編輯:劉嘉鈺_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