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迎/編制(新華社發)
“我們正在極力避免因能源短缺而導致大量工廠倒閉。”從法國米其林公司首席執行官弗洛朗·梅納戈的這番話,可見目前歐洲能源現狀之一斑。俄羅斯方面最近的一系列表態和舉動,似乎在不斷提醒歐洲,能源噩夢並不遙遠。
7月初,俄天然氣股份公司(俄氣)宣佈,“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因年度維修而暫停對歐輸氣。上個月,俄氣以德國西門子公司未及時將送修裝置運回俄羅斯為由,已經將“北溪一號”的天然氣運輸量減少了近三分之二。就在歐洲國家滿心期盼俄方按時足量恢復天然氣供應時,路透社7月18日援引俄氣消息報道説,因存在不可抗因素,俄方可能無法保證管線維修結束後如期恢復天然氣供應。據俄新社7月20日最新消息,“北溪一號”管線可能從21日起恢復供氣,但供氣量將顯著低於往日正常水平。
2011年投產的“北溪一號”管線,東起俄羅斯維堡,穿越波羅的海海底,西抵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全長1224公里。這條管線是許多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獲得俄羅斯天然氣的最主要渠道。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進口俄天然氣總量為1550億立方米,約佔全年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僅“北溪一號”管線就向歐盟輸送了592億立方米,佔歐盟進口俄天然氣總量的38%。
面對歐洲天然氣“生命線”的“北溪一號”管線減氣甚至可能斷供的前景,歐洲卻沒有什麼積極的應對之策。人們看到、聽到的是,歐委會鼓勵民眾降低能源消耗。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説,應對俄氣斷供的第一道防線是“家庭和企業儘量減少能源消費;德國則宣佈重啓煤炭發電產業,“環保理念必須為經濟發展讓步”。
在美西方全面制裁俄羅斯的背景下,無論歐洲是否願意接受這個現實,天然氣已經成為俄羅斯手中的一件潛在的“武器”。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研究室主任徐坡嶺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俄烏衝突背景下,能源是俄與美西方之間制裁與反制裁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意圖通過發動包括能源制裁在內的對俄全面制裁,迫使俄方在俄烏衝突問題上讓步,俄方也在精心選擇時機,希望以“減氣”甚至“停氣”對歐洲進行能源反制。徐坡嶺説:“儘管歐洲的制裁手段更豐富,俄羅斯的反制舉措略顯單一,但天然氣卻是俄方能夠實實在在打疼歐洲的利器。”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在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歐洲出現嚴重經濟衰退幾乎是必然的結果。一些企業很可能將面臨倒閉,由此帶來的供應鏈產業鏈斷裂、通脹壓力持續上漲、失業率上升等諸多問題,必將導致歐洲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惡化。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7月12日在《烏克蘭戰爭即將進入危險的新階段》一文中寫道,天然氣是俄羅斯“冬季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放大西方內部嫌隙,從而影響烏克蘭戰局走勢。如果冬天歐洲氣温比以往更低、全球能源供應比以往更緊張、歐洲平均物價比以往更高,那麼,西方內部極可能在挺烏“政治正確”上出現更大分歧,一些歐洲國家將不可避免地向烏克蘭方面施加壓力,要求烏方與俄方達成和平協議。
歐洲當然希望在“尋氣”問題上絕地求生。7月18日,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到訪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阿方承諾將逐年提升對意天然氣供應。同日,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到訪阿塞拜疆,雙方同意擴大“南部天然氣走廊”項目的輸送能力,未來幾年阿塞拜疆對歐天然氣輸送量將由當前的每年80億立方米逐年擴大至200億立方米。馮德萊恩説,“這對歐洲能源供應安全意義重大”。
但在徐坡嶺看來,尋求替代氣源的意義可能沒有馮德萊恩想象得那麼大,即使不惜一切代價,歐洲的願景也很難完全實現。他説:“俄羅斯每年要向歐洲供應超過1500億立方米天然氣,這麼大的數額是任何天然氣出口國都無法完全替代的。即便歐洲尋找到了足以填補缺口的供氣商,從基礎設施保障、能源管道切換到實際投產使用,也將是一個持續數年的漫長過程。而且,對於這一過程,歐洲經濟也難堪其重。”
歐洲對俄能源禁運和俄對歐天然氣斷供,對彼此產生的影響是否可以等量齊觀?徐坡嶺認為,俄羅斯和歐洲在能源供需方面的依賴程度高度不對稱。他形象地比喻説,能源供應在歐洲經濟和社會穩定方面,好比是串聯電路中的節點,串聯電路一旦斷開,電流將隨即中斷,對歐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將是致命的。能源出口對於俄羅斯來説,則好比並聯電路中的一條支線,這條支線沒有電流通過,還有其他支線,比如農業、製造業,或是尋找其它能源進口國。雖然這也會對俄羅斯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但並不致命。
歐洲面臨的這種危險前景,在諸多分析人士看來無法避免。美國拉丹皮能源諮詢公司全球天然氣市場專家阿列克謝·蒙頓認為,隨着莫斯科為報復歐洲支持基輔而大幅削減對歐天然氣供應,“歐洲史上最極端的能源危機即將到來”。俄羅斯CMS研究所經濟和金融研究部分析師尼古拉·佩列斯拉夫斯基認為,能源短缺給歐洲帶來的危機將是廣泛的,歐洲工業領域很可能發展到通過拍賣或配額出售天然氣的地步,由此帶來通脹指數節節攀升,普通民眾生活將愈加困難。他説:“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或許這只是時間問題,政治危機和嚴重動盪可能將是這一惡性循環的下一環節,也許最早在秋季就會出現這一幕。”
歐洲會選擇對俄羅斯妥協嗎?徐坡嶺認為,至少從目前看,堅定支持對俄製裁的歐洲人在減少,堅定維護西方“政治正確”的表態在退縮。面對“政治正確”和俄羅斯的“能源大棒”這兩重壓力,選擇現實主義、向俄羅斯作出一定讓步,將是歐洲不情願但又不得不接受的選擇。畢竟俄羅斯是歐洲搬不走的鄰居,對俄採取完全敵對的態度,不是有利於歐洲的戰略選擇。歐洲能源噩夢究竟會不會成為現實,也將取決於歐洲自己是否拋棄幻想,採取現實主義立場。
本報北京7月2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