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很像前兩年的新能源車
昨天看到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説:現在的軍工很像前兩年的新能源車,去調研的一線部分沒上市的軍工企業,得到的反饋是幾十年從來沒見過的這麼好的訂單和景氣度,但是市場沒有反應。
説像新能源車,有點過了。一個是從0到1到10再到20、30、50的過程,估值、故事可以無限遐想;一個是從10到20,業績、估值是可算的,或有溢價,但想象空間有限,這就是最大的區別,而且軍工行業是有特殊屬性的。
但訂單和景氣度確實是在上升,這點在今年開始關注軍工行業的時候就説過,當時説了三點邏輯:
第一,從基本面角度看,2021-2023年,由於客户長協合同及預付的落地,軍工行業的增速,相較其他成長性行業較為突出。
第二,在《軍隊裝備條例》重新修訂後,軍工行業最被市場詬病的現金流、交付確認問題都已大幅改善,要提高大夥的積極性了!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部分軍工企業的業績明顯改善,扣非淨利大幅增長。
第三,曾經公募在這塊的配置相對比較少,因為大家覺得這個行業沒什麼錢賺,企業成長性有限,但現在行業業績改善的拐點預期已經出現。
市場已經反應兩個多月了,並不是沒有反應,只不過侷限在部分個股如沈飛、晨曦等,國防軍工板塊指數已經接近前高。想參與可以考慮博弈後排補漲的邏輯,尤其一些上游材料,中報的業績可能不錯。產業鏈的梳理可以參考下圖:
週三指數震盪攀升,新能源、科技、週期有色等王者歸來!可以説都是在預期之內。對於新能源大漲,短期的博弈點就是下週二st鹽湖的復牌,我預計會吸引不少板塊內的活躍資金去參與,所以在此之前,比如週五前後,仍要預防盤中波動,衝高依然可以考慮適當落袋為安。
消費白馬的觀點不變,看似跌了很多,但估值依然不便宜。比如茅台,現在兩萬億的市值,假設2021年540億的淨利,那麼40倍市盈率,便宜嘛?再比如恆瑞,3600億市值,如果集採對其影響有限,今年淨利潤能維持在70-80億區間,那麼估值也有45倍。
只能説是合理估值上限,但性價比還是缺點,尤其當前的風口不在這,這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