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間,阿里巴巴傳來大消息。
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100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
據浙江新聞,9月2日,記者從阿里巴巴集團獲悉,阿里已啓動“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將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助力共同富裕。為促進十大行動落地,阿里將成立一個專門的常設機構。
據瞭解,阿里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將圍繞五大方向展開,分別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高質量就業、弱勢羣體關愛和共同富裕發展基金,行動將包括: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扶持欠發達地區數字化建設。如設立科技產業基金,推動欠發達地區數字化建設以及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設立科技人才基金和獎勵計劃等。
二是扶持中小微企業成長。降低中小微企業日常運營成本,提供經營補貼等,推動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三是助推農業產業化建設。如聯合地方政府,建設農產品集採中心,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等。
四是支持中小企業出海。如推動“跨境貿易綠色通道”建設等。
五是助力高質量就業。啓動年輕人創業扶持計劃,提供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等。
六是幫助提高靈活用工羣體的福利保障。如提高快遞員、騎手、網約車司機等商業保險的保障等。
七是促進城鄉數字生活均等化。如探索共建智慧社區、美麗鄉村等。
八是縮小數字鴻溝,加強弱勢人羣服務與保障。如推動更多特殊人羣“雲上就業”,優化老年人數字生活體驗,建立兒童重疾救助基金等。
九是支持基層醫療能力提升。專項投入建設村級醫療站,打造雲上“醫共體”等。
十是成立200億共同富裕發展基金。用以助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進行探索示範。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盤前股價直線拉昇,股價漲超3%。
阿里投入千億助力共同富裕的消息也迅速登上熱搜榜前兩位。
此前騰訊再投500億助力共同富裕
此前,繼投入500億元啓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後,騰訊在8月18日宣佈再增500億元資金,啓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並深入結合自身的數字和科技能力,在鄉村振興、低收入人羣增收、基層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助力。
4個月內,騰訊已連續規劃投入1000億元資金,充分發揮企業在“三次分配”中的主觀能動性,在增進社會福祉、助力共同富裕方面進行持續探索。
據瞭解,騰訊的這一新戰略,也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脱貧攻堅戰的勝利,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明確表示,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
作為一家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科技企業,騰訊在發展中也在不斷思索如何依靠自身技術和數字化能力助力社會發展,從而更好地“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
從用途和方向來看,騰訊今年這兩筆各500億元資金投入,一個着眼未來,一個立足當下。4月投入的首期500億元資金“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項目,更多着眼於基礎科學、教育創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養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的前瞻性探索。而本次啓動的“共同富裕專項計劃”,則更呼應當下關切,聚焦在帶動低收入增收、幫助醫療救助完善、促進鄉村經濟增效、資助普惠教育共享等切實帶後富、幫後富的領域,長期、持續提供支持。
除了資金的投入,騰訊還將運用自身的數字化產品和科技創新能力,配合1000億專項資金的使用,以“技術+資金”的雙驅動形成放大效應,覆蓋更廣和更深的攻堅領域;騰訊也將承擔好“連接器”的使命,帶動生態體系內更多的夥伴共同行動,發揮科技向善的槓桿效應,配合政府部門、聯動社會力量,在社會普惠領域持續助力。
鼓勵高收入人羣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人民網曾經發表評論稱,上個月,中央財經委第十次會議召開,議題之一是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會議提出,通過三次分配等方式,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羣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這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
觀察共同富裕“路線圖”,關鍵在6個字,“調高、擴中、增低”,即合理調節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
此次會議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如果説初次分配是以市場為主導,更注重效率;再分配以政府為主導,旨在促進整體公平正義;那麼三次分配則體現社會成員更高的精神追求,指的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願通過捐贈、資助等公益方式濟困扶弱。它如一隻“温柔之手”,不僅是對前兩次分配的有益補充,是調節過高收入,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
人民網評論稱,在此過程中,我們鼓勵企業,尤其是大企業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將自身的長遠發展融入共同富裕的大場景。隨着互聯網的興起,不少大企業藉助改革開放大潮獲得發展紅利,寫下了屬於自己的創富故事。越是大企業,越應“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
當然,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不是吃“大鍋飯”“養懶漢”,更不是“唯收入論”“劫富濟貧”。對此,我們需要準確、全面認識,切忌以偏概全、曲解誤讀。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