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聯儲和美國政府推出一輪又一輪刺激政策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一些投資者正密切關注美國貨幣供應量的飆升,以尋找通脹迴歸的跡象。
保持通脹穩定,是美聯儲的兩大使命之一。和就業數據不同,在危機時期,通脹與經濟基本面經常出現脱鈎,導致常規的通脹衡量指標失效。
而近段時間,圍繞美聯儲將修改長期通脹目標的一系列猜測,正把投資者引向市場內部一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在那裏,盤旋着許多足以改變市場運行規則和資產定價的“幽靈”。而美聯儲,可能將親手打開這個潘多拉的寶盒,釋放這些難分好壞的“幽靈”。本文則將和大家一起探討,美聯儲若修改長期通脹目標,對市場到底意味着什麼。
本文主要框架如下:
·貨幣供應量上升未必是通脹前景回升的潛在信號
·美聯儲可能錯誤理解市場運行規則,其行動正在削弱通脹潛力
·細思極恐:美聯儲或通過修改通脹目標加強對市場控制
市場之所以對通脹額外關注,不是沒有原因的。一系列指標顯示,銀行和其他流動性賬户中的資金正迅速增長,從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到華爾街傳奇投資者保羅·都鐸·瓊斯,一眾大佬都提醒投資者:價格温和上漲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市場策略師威爾森(Mike Wilson)本週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我們從未見過貨幣供應出現如此之快的增長速度。截至7月份,美國M2貨幣供應量從去年年底的15.33萬億美元增長到18.3萬億美元,年增長率已經超過20%。而自有記錄以來,這個數字從未超過15%。
在很多投資者的眼裏,美聯儲大量印鈔是導致貨幣供應量激增的主要原因。但美聯儲真的能那麼輕易推高通脹水平嗎?
有分析人士對此表示否認——更多的M2貨幣供應量,並不意味着更高的通脹。PGIM固定收益分析師希茨(Nathan Sheets)指出,儘管增加貨幣供應量為通脹上升奠定了基礎,但關於M2供應量和通脹之間有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業內一直存在爭議。而針對目前的市場環境,希茨表示:
“與後金融危機時代不同,當寬鬆的貨幣政策無法刺激人們的消費慾望時,通脹的前景面臨比以往更大的壓力。美聯儲印鈔是沒有用的,印出來的錢必須轉化為貸款和消費,才能提高通脹率。”
曾在美國財政部就職的希茨,對美聯儲和財政部之間的資金運作規則十分熟悉。他認為,雖然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較危機前大幅增加,但資本目前只在銀行體系和財政部的賬户上流轉,沒有對通脹產生實際的刺激作用。
有鑑於此,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聲音:美聯儲可能已經無法通過增加貨幣供應控制通脹了,換句話説,市場已經脱離了美聯儲的控制。
希茨認為,真正決定通脹前景的,不是貨幣供應量,而是貨幣流通量(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詳述)。高貨幣流通速度意味着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在增加,這會拉動GDP的增長和物價的提升。但目前,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抑制了通貨膨脹,包括人口老齡化和高債務水平——這些因素抑制了總需求的回升。希茨在一封給客户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工人們努力爭取更高的工資,但大多數企業幾乎沒有能力提高他們的薪資。而這種情況,不是美聯儲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
希茨的説法,完美解釋了為什麼美聯儲在3月份以來瘋狂放水,美國通脹水平卻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提升。不過要説美聯儲失去了對市場的控制,有一些市場人士就不同意了。
對於上述矛盾,分析人士總結出了兩種猜想:
第一種可能,是美聯儲根本沒有理解市場的運行邏輯。具體表現為,鮑威爾等人嘴上一直喊着要努力、用盡全力刺激通脹回升,但其行動卻在推動通縮的出現。
第二種可能,是美聯儲的根本目的不是推升通脹,而是加強對市場的控制。
究竟哪個猜想的可能性更大呢?我們還是得回到前面提及的關鍵通脹指標——貨幣流通速度。Investopedia指出,每次美聯儲通過貨幣政策干預市場時,貨幣流通速度都是其最難控制的一個指標。
一直以來,貨幣流通速度都是隨着經濟活動的廣度和強度變化而放緩或提高。當貨幣流通速度上升時,經濟處於明顯的擴張時期,物價水平明顯提升,反之亦然。
這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歷史數據顯示,當債務佔GDP的比例下降時,貨幣流動速度就會加快。因為這樣一來,資金就會被用來進行生產性投資,而不是用於償還債務。
Realinvestment Advice分析師羅伯特(Lance Roberts)總結道,當美聯儲需要以增加債務為代價為貨幣政策提供資金時,這個政策只會導致通縮。而如果美聯儲真的沒有理解這個規律並一味放水縱容財政部和企業發債,通脹恐怕不可能回升。
那麼問題來了:美聯儲真的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會誘發什麼後果嗎?
我們不妨先來看兩組數據。
第一,如下圖所示,在四次QE時期,貨幣流通速度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繫。而目前,很明顯,貨幣流通速度完全跟不上美聯儲的擴張速度。
第二,下圖顯示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規模及其在各個經濟領域的有效“投資回報”。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大了612%。但在此期間,美國GDP的累計總增長率僅為34.83%。也就是説,GDP每增長1美元,美聯儲就需要擴表17.58美元。
低得驚人的投資回報比,美聯儲難道會熟視無睹嗎?恐怕未必。這時候,我們就得想想前面提出的第二種猜測了:美聯儲的根本目的並不是提升通脹,而是控制市場。
CNBC分析師Jeff Cox在近期發表的一篇報道中指出,美聯儲將強調提升通脹的承諾,甚至會在不久的將來修改其長期通脹目標。
許多資深市場分析師和經濟學家都預計,美聯儲會引入所謂的“平均通脹目標”,即承諾在通脹(短暫)高於2%時不會加息。
這樣一來,美聯儲等於賦予了自己更大的政策自由度——不用再被2%的長期通脹目標掣肘,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調整利率。而原本與通脹掛鈎的許多資產價格,都會跳過通脹和美聯儲政策深度捆綁。最終的結果是,美聯儲對市場的控制空前強化,對資產定價的影響不斷加深。
有許多經濟學家擔心,美聯儲改革長期通脹目標,是一次冒險的嘗試。波士頓學院經濟學教授、美國影子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Peter Ireland表示,美聯儲試圖放寬對通脹率的限定目標,進行過多的政策調整,只會讓市場陷入混亂。古根海姆投資公司合夥人兼CIO米納德(Scott Minerd)的態度則更直接:
“自由市場已經不復存在,從本質上講,美聯儲已經控制了市場,資產價格完全是美聯儲政策傾向的體現。”
美聯儲正在控制市場運作或設定金融資產定價規則,曾經是陰謀論者和美聯儲反對者的口頭禪,而如今,似乎正慢慢成為現實。自美聯儲在3月份開始大規模干預信貸市場以來,已有無數經濟學家、資管機構、銀行對美聯儲的做法提出過質疑。
有分析人士認為,美聯儲表面上傾盡一切支撐市場,但實際上其重磅推出的主街貸款計劃向小企業提供的資金還不及其劃撥資金的十分之一。有一些激進的經濟學家將這項計劃稱為“徹底的災難”和“天大的謊言”。
對於普通交易者來説,美聯儲強化對市場控制的最直接影響是,資產價格將出現異常波動。其中,黃金和美股是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兩大市場。
Yardeni Research總裁埃德•亞德尼(Ed Yardeni)指出,在當前情況下,美聯儲若調整長期通脹目標,對成長型股票以及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十分有利。
美聯儲調整通脹目標就等於告訴投資者,實際利率會繼續徘徊在低位,繼而導致美元貶值、波動性降低和信貸利差縮窄,最終將推動股市走高和黃金吸引力上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