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財政收入高增速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8.4%,延續了今年以來的高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收入高增速並不意味着收支矛盾化解,絕不能因財政收入恢復較快而放鬆政府過緊日子這根弦。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增長,經濟發展韌性持續顯現,財政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持續兩位數的財政收入增速,尚不能和“寬裕”畫等號。一方面,影響財政收入同比增速較高的重要因素,是去年受疫情影響同期收入基數較低,以及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高位運行推動税收增長。另一方面,當前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財政收入的基礎還需夯實。所以説,應該理性看待收入的高增速,不能盲目樂觀。
從8月份單月的財政收入情況看,就很能説明問題。8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出現明顯回落,同比增長僅2.7%,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數提高以及近期疫情、汛情等因素影響。目前,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不確定性,對風險挑戰及相應對策必須充分預判。
從支出方面看,財政支出增長剛性較強,各領域資金需求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特別是基層財力較為緊張,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不容忽視。現階段為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鞏固經濟恢復,需要加大預算支出力度,收支平衡問題更加凸顯。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一項長期方針政策,在當前形勢下,尤其需要強化、落實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
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就是要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節用為民”,做到政府自身的花銷最小化、民生的支出最大化。近年來,我國持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優化支出結構,取得明顯成效。當前,各項舉措不能鬆懈,特別是要嚴格預算管理,嚴禁超預算、無預算支出,把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落到實處,該砍的要砍、該減的要減,深入挖掘節支潛力。
同時,要把騰出來的財政資源,用於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要做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結合財政狀況和實際需要合理確定民生政策,在發展中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民生支出資金管理的科學性、精準性。同時,要落實落細減税降費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總之,就是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百姓和企業的好日子。
近期,中央和地方陸續部署2022年預算編制工作。編制“賬本”需要繼續將過緊日子作為基本方針,堅持以收定支、量入為出,進一步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值得強調的是,硬化預算執行約束至關重要,只有切實貫徹“無預算不支出”的原則,才能把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