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碳達峯碳中和推動綠色產業增長 市場紅利可觀

中國網4月7日訊(記者 彭瑤)“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峯值。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明確,把碳達峯、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下稱“3060碳目標”)。

“碳達峯”“碳中和”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相均泳表示,此舉將有效促進生態改善、能源獨立和傳統高排放行業轉型升級,新能源和相關服務產業也將因此迎來新發展機遇。

碳達峯、碳中和或成綠色經濟增長新引擎

“碳達峯”指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峯值後逐步降低。“碳中和”指在一定時間段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温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實現“零排放”。

相均泳説,實現“3060碳目標”將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從而減少極端天氣給經濟帶來的損失。另外,此舉將促成以清潔能源為主的可持續能源體系建設,這將大大降低對外依存度,擺脱油企受制於人的局面。

同時,“3060碳目標”倒逼鋼鐵等碳排放“大户”改造裝備、提升技術水平,並形成綠色經濟增長新引擎,包括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的裝備製造業、數字能源服務業、電動汽車、綠色建築等。

“一些地區在探索用電動汽車作為儲能工具,即V2G技術。”相均泳解釋,有企業組織試驗,晚上用電低峯期、電價便宜時,電動汽車進行充電;白天車輛不使用、電價較貴時,車載電池的電能銷售給電網的系統。“一年算下來,不僅抹平了用電成本,車主還能小有盈餘。我們預測電動汽車保有量到2060年將超3億輛,市場可觀。”

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易受季節影響,具有較強波動性。“要滿足電力使用需求,就要建好上下游配套產業,通過有效儲能削峯填谷。“據測算,如果2060年實現碳中和,僅清潔能源、電網傳輸及智能電網這個環節,就可能帶來超100萬億元的投資市場。”相均泳説。

清潔能源、綠色金融等支撐中國經濟低碳轉型

談及如何實現“3060碳目標”,相均泳提出,應從開發清潔能源、改變用能方式、構建能源互聯網、調整經濟結構、強化金融支持、提升環保理念六方面着手推進。

首先,在能源生產端推動清潔能源替代,在消費端改變用能方式、提升電氣化水平;同時通過構建能源互聯網,依靠低損耗、高效率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在可再生能源豐富的西北、西南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間搭建起輸送“橋樑”。

此外,將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或技術轉向綠色低碳方向,從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也至關重要。如建設海綿城市、增加節能設備,進一步減少能源使用。

相均泳還提出,應開發更多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支撐綠色化轉型,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交易市場等。作為消費端最終的用户,民眾也要提升生態文明意識,推動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碳達峯碳中和推動綠色產業增長 市場紅利可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