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升級之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歷史性飆升,再加上本已高企的通脹率,這讓一些投資者和經濟學家開始尋找與40年前的能源衝擊以及隨之而來美國經濟增長長期放緩的相似之處。
如下圖所示,由於創紀錄的汽油價格刺激通貨膨脹,美國經濟似乎出現了上世紀70年代的影子。加之2月CPI可能續創40年來新高,且市場預計通脹仍未見頂,同時美聯儲加息週期已箭在弦上,經濟增速放緩的市場預期越來越強烈,這些似曾相識的情形不由得讓投資者聯想到1970年代的美國經濟滯脹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表示,市場的擔憂是對的,他表示:“這種持續震盪的時間越長,經濟體就越有可能遭遇‘類似於1970年代經歷的那種情況’”。
比起經濟衰退,“滯脹”更可怕
大多數經濟學家表示,總的來説,類似的命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他們對此的理由和觀點對於公司和員工來説並不完全具備鼓舞人心的效應,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很可能是戰勝通脹所付出的代價,而新興經濟體尤其脆弱。
高盛投資組合策略和資產配置董事總經理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n表示:“我們正在應對的最重要風險是‘滯脹’,它可能會在許多地方引發衰退風險。”
日本央行前貨幣政策主管Kazuo Momma表示:“我們應該更擔心的是全球經濟增長大幅減速,而不是失控的通脹。”
穆迪分析(Moody '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部分原因是美聯儲等各大央行已經從上世紀70年代的長期通脹中吸取了教訓,足以避免再次走上“至暗之路”。
Zandi表示:“他們寧願把我們推入衰退,也不願讓我們陷入滯脹局面和更嚴重的經濟衰退。”
薪資難以再現“往日輝煌”
經濟學家們認為上世紀70年代的情況不會捲土重來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工人們將無法像當年那樣“討價還價”。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國工會曾推動企業進行高達兩位數的加薪幅度來應對接近8%的通貨膨脹。
在美國和英國,工會規模急劇萎縮。即使是在他們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德國,目前也對推動大幅加薪持謹慎態度。這意味着所謂的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情況不太可能重演,這種情況曾是上世紀70年代通脹的關鍵因素之一。
由於收入跟不上超市或加油站價格上漲,這使得大部分家庭面臨着消費支出壓力。翻閲歷史我們會發現,上世紀70年代出現了1973年歐佩克石油禁運和六年後的伊朗革命有關的兩輪能源價格高峯。
能源或成本輪高通脹最大推手
自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軍隊進入烏克蘭境內以來的幾周內,原油價格一度突破每桶130美元,俄羅斯是小麥、化肥和鎳等關鍵大宗商品的主要生產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台的制裁措施已經擾亂了大宗商品市場。另外,早在俄烏衝突升級之前,歐洲就已面臨能源危機。
在20世紀70年代和現在,這些衝擊都打擊了已經存在通脹問題的經濟體,但是與20世紀70年代不同的是,本輪美國創紀錄通脹率的最大影響因素很可能是能源成本。例如,定於北京時間今晚發佈的CPI數據預計將顯示,美國2月份CPI較上年同期增長7.9%,續創1982年以來最大增幅。
週四公佈的美國2月CPI數據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近期油價飆升的影響,但大部分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顯現,經濟學家表示,由於俄烏衝突以及對俄嚴厲制裁導致石油、糧食等主要商品價格表示,美國的通脹可能在本月或下個月達到8%-9%的峯值。
美國2月CPI數據還將顯示出汽車、傢俱和住房等價格的走向,正是這些商品價格導致俄烏衝突前美國通脹的持續走高。其中,包括租金在內的住房成本一直在穩步上升,且預計這一趨勢將在可見的未來持續下去。
美國2月CPI數據還將顯示出汽車、傢俱和住房等價格的走向,正是這些商品價格導致俄烏衝突前美國通脹的持續走高。其中,包括租金在內的住房成本一直在穩步上升,且預計這一趨勢將在可見的未來持續下去,CPI可能將在晚些時候見頂。3月1日至7日經濟學家的月度預測數據顯示,受訪經濟學家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平均增幅為7.7%,高於2月份調查時的7%;他們預計今年最後三個月CPI將上漲4.5%,比上個月的預測高出一個多百分點。
似曾相識卻又有所差異
除此之外,那一時期的通脹還有其他原因。上世紀70年代,美國脱離了金本位制,導致美元貶值,60年代的刺激政策也留下了後遺症。在1972年,厄爾尼諾氣候導致捕撈量大幅減少,進而導致飼料和牛肉價格上漲,就連牛飼料的關鍵原料秘魯鳳尾魚也在通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與之類似的是,在過去的一年裏,新冠疫情帶來的遺留問題——供應渠道緊張、鉅額政府支出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引發了物價上漲。
但是不同之處在於,如今多數經濟體的能源密集程度遠低於當時水平。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表示:“石油消費量佔GDP的比例已大大降低,能源效率也有所提高。”“不僅僅是能源,我們的商品密集型程度也大幅降低,一條麪包的價格只有20%與小麥期貨價格有關。”
在美歐當前的高通脹局勢中,能源成本這一數字可能會較1970年代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前英國央行官員、現任貝萊德投資研究所董事總經理Alex Brazier表示,歐洲經濟面臨的能源成本負擔可能達到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而歐洲的石油和天然氣大部分來自俄羅斯。
最新一輪由大宗商品推動的價格上漲,意味着美歐各大央行將更難進行權衡,他們必須在持續通脹和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的風險之間做出權衡。
1983年以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以數量工具為主,因此在1977-1980年和1980-1981年美聯儲貨幣政策主要通過調控貨幣供應量、收緊信貸等手段來實現,但其最終的效果與加息措施相差無幾。目前,投資者仍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從下週開啓加息週期,次數為6次每次加息25個基點。但花旗集團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將在未來某個時候加息50個基點。
然而,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經濟學家Isabella Weber表示,依靠美聯儲來抑制物價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她認為,至少應該就政府對必需品價格的控制進行一次正式的直接對話。她強調,隨着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應該馬上採取對話,而不是執着於貨幣政策控制物價。
有跡象表明,政府內外的關鍵決策者都急於避免重蹈上世紀70年代的覆轍。在美國,總統拜登警告企業不要哄抬物價,拜登週二宣佈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時表示,他帶領的政府將密切關注石油行業的任何“過度漲價或虛報利潤”的跡象。
在工資方面,美國和英國等一些國家工會的談判能力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大幅下降,勞動力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國工會推動進行高達兩位數的加薪幅度來應對接近8%的通貨膨脹,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美國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並終結了充分就業趨勢。
現在,美歐工會和僱主都開始向政府部門尋求幫助。德國最大的工會IG Metall和僱主協會Gesamtmetall在3月4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希望政府出台“一攬子綜合措施”來抵禦通脹。法國和西班牙等其他國家也在利用財政政策緩衝高通脹衝擊,通過補貼幫助受通脹影響而使得賬單飆升的家庭。一些經濟學家也支持美國採取類似的措施。
金融機構Barings首席全球策略師Christopher Smart表示,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經濟比20世紀70年代更具有韌性,他預計即使出現滯脹,時期也應該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