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29日消息,“上半年短收因素多,税收收入有所下降,在剛性支出沒有減少的情況下,多了一些應急性支出,保運轉及相關事項能夠勉強支撐,但經濟建設、改善民生領域的支出力不從心。”南方某縣財政局局長説。
這不是個例。記者調研發現,不少市縣財政支出增加,收入減少,收支矛盾突出,雖然中央財政對基層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加,但部分地方尤其是一些財力薄弱的貧困縣,仍需靠“拆東牆補西牆”甚至是舉債欠款來支撐運轉,壓力較大。
支出增多,基層運轉壓力大
臨河區位於黃河“幾”字灣頂部、河套平原腹地,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政府所在地。臨河區區長張如紅説,全區財政供養人員(包括退休人員)近2萬人,年支付工資等18億元,“吃飯財政”特點突出。
臨河區八一鄉黨委書記李永告訴記者,臨河區每年給該鄉撥付運轉經費60萬元,主要用於47名工作人員的辦公費、印刷費、差旅費、伙食費以及3輛公車維護運轉費等支出。“每年實際總支出為80萬元左右,缺口20萬元。印刷等費用都是賒賬處理,往往用今年的經費還去年的欠賬。”
李永説,今年該鄉經費支付增加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資金缺口比往年要大。以疫情防控為例,區政府撥付專項資金20萬元,實際花費50萬元,資金缺口30萬元。
與李永一樣,臨河區烏蘭圖克鎮黨委書記尚永亮也為運轉經費緊張而苦惱。“基層農村工作繁重,上級各項任務、指標都分解在鄉鎮黨委政府,80萬元的辦公經費勉強維持運轉。我們現在人缺錢、車缺油,想多做一些公益事業,面臨最實際的困難就是經費緊張。”尚永亮説。
記者發現,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各地投入了大筆資金,在一些財政不寬裕的地方,原來勉強維持運轉的經費更加緊張,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西部地區一個深度貧困縣財政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3月下旬,該縣用於疫情防控的資金超過8200萬元,有些原計劃用於危房改造、水利建設、村屯道路和產業發展的整合類經費被迫用到疫情防控上,造成縣級財政吃緊,扶貧工作經費短缺。
與此同時,今年6月以來,多地遭遇洪澇災害,一些縣區受災嚴重,經濟損失較大,加之災民安置、災後重建需要大量資金,也給地方保運轉帶來較大壓力。南方某受災嚴重縣一名鄉鎮幹部告訴記者,鄉里運轉支出基本全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後續災後重建、最低生活保障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此外,各級財政積極落實減税降費政策,貸款貼息以及獎補支出增加,加大了地方財政壓力。
“及時雨”仍不解渴,基層舉債運轉
基層運轉支出項增多,但收入沒有增加,甚至出現萎縮。張如紅介紹,受疫情影響,臨河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預計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48億元,比2019年減少0.62億元。
記者從南方某受災嚴重縣瞭解到,當地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預估超過50億元。該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9年財政總收入20多億元,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近100億元,對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依賴性強。該縣財政局總會計師説,6月以來的洪澇災害讓全年財政收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基層運轉資金出現的缺口怎麼解決?一是靠地方發行政府債券或貸款籌集資金。記者瞭解到,今年多地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超過往年。“今年縣級財政已通過省級財政發行政府債券20多億元,發行額度是去年的2倍多,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地方政府的財力缺口。”上述南方某縣財政局總會計師説。
另一方面,依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特別是中央財政。疫情發生以來,中央財政出台一系列保基層運轉舉措,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赤字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已經發行完畢。
基層幹部認為直達基層的2萬億元是場“及時雨”,但長期來看只能解燃眉之急。以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為例,分到南方某縣級財政,新增的可用財力為3億餘元,用好這些寶貴的資金需要“精打細算”。
南方某省份多名縣區財政局局長表示,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將優先用於彌補保基層運轉的財力缺口,保障老百姓生活水平不能下降,保障工資正常發放;同時,重點安排資金用於保市場主體、糧食安全、生態環保等惠企利民的項目,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渡過難關,穩定糧食生產;另外,安排資金用於交通、市政、衞生院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實施項目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説:“保運轉要保障基層工作經費,但部分縣級財政壓力較大。上半年,不少縣庫款保障水平低於0.3,已經入不敷出,跌出合理區間,亮起了紅燈。”
越難越要向發展要效益
針對上述問題,基層幹部建議,加大轉移支付投入力度,加強基層政權經費保障能力。某縣財政局局長表示,目前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經濟前景不樂觀,今後兩年仍可能處於困難時期。因此在考慮抗疫特別國債等直達資金安排使用時,不僅要考慮當年的收支缺口,還應適當留出財力用於明後兩年。
當然,保基層運轉關鍵還是在基層自身。只有基層發展效益好,運轉的經費才有活水源。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認為,一些地區財政收入受疫情和汛情影響問題凸顯,可以看出地方經濟結構存在短板,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一旦遭遇“黑天鵝”事件,就會受到較大沖擊。這提醒地方政府要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培植優質財源,增強發展韌性和後勁。
專家表示,一些國家級貧困縣本身存在財政困難,短期內可以通過中央財政加大支持力度維持地方正常運轉,但長期來看,要想方設法提高地方財政“造血”能力,在減税降費減輕企業經營壓力的同時,鼓勵傳統產業創新升級,增加税收。
受訪專家建議,在今年各地壓減一般性支出、政府過緊日子情況下,應考慮給基層考核做減法。各地可在完成脱貧攻堅、抗洪搶險、疫情防控等硬任務的前提下,改善基層超負荷運轉狀況,讓基層幹部適度休整,優化基層運轉狀態的同時,減少不必要開支。
(原題為《基層財政緊張,如何保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