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鋒利的矛”和“最堅固的盾”:業內人士熱議公募“飯圈化”背後的邏輯悖論

  過去的2020年,炒股不如買基金深入人心,吸引了不少新基民入場。不過,今年春節過後,A股高估值賽道股經過了一輪大幅的殺跌,尤其是基金重倉股,不少“網紅”基金牛年開市以來最大跌幅高達20%以上,讓追高買入的新基民們叫苦連天。基金賺錢基民虧錢的問題,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統計表明,截至2021年3月26日,僅最近一個月來基金淨值回報為負值的數量多達6842只(A/C分列)。其中,淨值回撤超過一成的基金共計有156只。市場虧錢效應顯現。

  但將時間拉長就可以發現,即使經歷市場波動,許多知名基金經理依然能賺取不菲的收益。以“公募一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為例,截至3月26日,該基金近一年收益率高達98.05%。但根據支付寶數據可以得知,近一年來該平台上投資易方達藍籌精選的基民中,有76.7%虧損5%以上,10.3%虧損5%以內,僅有13%的“幸運兒”實現正收益。

  正因如此,此前被基金的業績折服,自發在微博上組建明星基金經理全球后援會並堅持打榜的無數“粉絲”,轉眼就變成了罵罵咧咧的“怨婦”。即便如張坤、劉彥春、葛蘭等近期一直享受頂級流量待遇的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基民也開始翻臉不認人。

  “針對購買明星基金產品,我們曾做過一個數據統計。假設我們每年的年初都買上一年業績排名在前十的基金,我們堅持做十年這樣的一個策略,十年下來年化回報9.18%,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忍受的最大下跌幅度是下跌47.23%,這是一個近乎腰斬的下跌,絕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很難以承受的。”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麥靜向經濟觀察網記者透露。

  追漲殺跌、頻繁買賣、拒絕定投……,在支付寶的統計數據中,這些不健康的理財習慣均是造成投資虧損的常見原因。而基民的這些操作,同時也會進一步影響基金經理的配置規劃。

  “基金持有人如果集中贖回,倉位較高的偏股型基金經理就需要賣出一部分股票取得現金來進行償還,如果‘核心資產’被賣出較多,導致其股價下降,仍持倉這些個股的基金淨值就會下降,反過來就會刺激基金持有人贖回。”格上旗下北京金樟投資研究員董海博解釋。

  在博時基金知識管理中心總經理陳奧看來,投資是一件長期堅持的事情,能做到業績長牛才算是值得信賴的基金經理。

  “有一個法則可以分享給大家,就是5432法則:近五年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在前1/5,近三年的在同類排名應該排在前1/4,近兩年的同類排名排在前1/3,而近一年的同類排名應該排在前1/2,這就意味着時間拉得越長,對基金產品業績排名靠前的要求就越嚴格。”陳奧説。

  “投資者應該學會理解,我們無法苛責‘一支最鋒利的矛’在市場出現風格變化時,立馬變身為‘一面最堅固的盾’。”就職於華南一家基金公司的劉源對此則無奈表示。

  公募“飯圈化”爭議

  張坤的風評近日無疑是坐上了過山車。兩個月前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坤坤”,如今則淪為“渣坤”、“菜坤”,轉變之快讓人唏噓。

  張坤有着公募“一哥”之稱。除了過往長期業績優異之外,其管理規模在行業內也無出其右。截至2020第四季度,張坤在管基金的規模高達近1200億元。同期,多達111家基金公司的全部非貨幣基金資產規模均不及張坤一人的管理規模。

  回溯至張坤“跌落神壇”前可以發現,去年開始一個鮮明的現象便出現在市場上:年輕的投資者越來越多。而隨着年輕基民的湧入,一部分知名基金經理憑藉着過去優秀的業績,開始享受起明星的流量待遇,較為嚴肅的投資領域,逐漸開始出現飯圈化的跡象。

  今年3月初,湖南衞視旗下《天天向上》節目組向“火出圈”的一眾頂流基金經理發出節目錄制邀請的傳言更是在基金圈炸開了鍋。

  “基金經理出圈,一方面是因為技術發展和社交軟件的普及使得基金經理們可以更方便的和投資者進行互動交流,飯圈化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去兩年明星基金為基民們掙了錢,明星基金和經理受到了市場更多關注。隨着A股市場逐步向成熟資本市場靠攏,市場專業性和投資機構化是大勢所趨。”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現象已引起了監管部門關注。3月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倡議,公募基金管理人開展投教宣傳活動時,應注重專業、誠信、合規,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嚴禁娛樂化,不得與國家相關精神、社會公序良俗相違背,各機構不得開展、參與娛樂性質的相關活動。

  不過,袁華明對此持相對積極的態度。其認為,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飯圈化對基金公司品牌和營銷其實是有幫助的,或許還能起到一些投資者教育和催化市場專業化發展的正面作用。當然股票投資是專業、嚴謹的工作,投資研究是基金經理的主要工作,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也要避免過分娛樂化,更不能觸碰法律法規底線。

  “飯圈更多是源自娛樂圈的概念,這與公募基金行業‘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文化完全不符。我們希望投資者認/申購某隻產品,是基於對產品特性的瞭解、投資策略的認可和對基金經理理念的贊同,而不僅僅是看收益率排名;因此也建議投資者可以多學習一些基金投資的相關知識,審慎決定。”劉源則坦言。

  實際上,許多慕名而來的年輕基民僅僅是聽到朋友推薦,亦或是看到網上廣告,便選擇了自己並不甚瞭解的基金經理產品。業內人士透露,新基民大多缺乏基金或證券基礎知識,有些人甚至是在春節後借消費貸買基金。幾輪追漲殺跌下來,市場裏的“韭菜”就這樣誕生了。

  “由於過去兩年牛市和明星基金的賺錢效應,明星基金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受到了廣泛追捧,新增投資人比較多,買入規模比較大。這些基金部分在今年年初高點進行了建倉,春節假期後市場調整幅度比較大,期間”抱團股“鬆動領跌更是對一些重倉‘抱團股’的‘明星基金’形成較大沖擊。因此出現了明星基金近一年收益高,但大多數投資者虧損的現象。”袁華明指出。

  同樣的情況在劉彥春、葛蘭等頂流明星基金經理身上亦有體現。在支付寶平台用户中,截至3月26日,劉彥春管理的產品中,景順長城績優成長混合僅有兩成的投資者獲利,其他產品的獲利基民則是在30%-40%上下浮動,只有最佳的景順長城內需貳號混合,實現了50%基民正收益;而葛蘭管理產品的基民正收益率則均未超過50%。

  頻繁申贖成收益“殺手”

  在劉源看來,“投資理財無法實現一夜暴富,基金投資也只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路徑之一。市場出現調整,這也能讓大家冷靜下來總結和反思,對自己的投資行為、風險承受能力等進行評估,對基金投資的專業知識補充學習,也許未來面臨市場的波動時能夠多一份從容。”

  毋容置疑,基金持有人過於頻繁的買賣,實際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基金的收益。

  “頻繁申購贖回會導致基金份額的不穩定,基金操作策略上會因此調整,對採取長期投資策略基金影響尤其大。為應對市場調整時贖回壓力,基金經理可能被迫降低股票類資產倉位,標的選擇上會傾向於防禦,投資上也會優先短線策略。”袁華明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解釋,“一些缺乏經驗的基金持有人會在市場波動時進行‘低價贖回,高位買入’的操作,既造成了個人投資虧損,贖回或者買入規模比較大的話,對基金淨值維護也有不利影響。”

  有業內人士舉例表示,比如看好一隻股票,基金經理準備拿五六個月,但因為贖回過多,基金經理不得不賣掉它,這就導致投資目標還未實現,組合就發生了變化。申購過多亦然。本來基金經理認為茅台股價過高,不會再買,但如果申購過多,不買茅台又無法按照之前的想法構建自己的組合,基金經理只能改變原有的操作計劃。

  其進一步指出,跟蹤這些爆款基金一個季度的申贖情況發現:基民追漲殺跌得越厲害,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越差。此時客户的申贖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影響收益的主導因素,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很難充分體現。

  在董海博看來,這其實就是一種正反饋循環。“但這只是理論,實際上這一循環不會持續太久,一方面部分投資者選擇通過長期持有來抵禦虧損,另一方面‘核心資產’估值回調後,性價比開始有所回升,有部分資金選擇此時進入抄底,‘核心資產’不會下行太快,這也會阻滯正反饋循環的出現。”

  對此,劉源向記者透露,就其所在公司近期的申贖情況來看,節後市場出現調整的初期,總體上申購量還是大於贖回量的,資金處於淨流入狀態;本月初市場急跌的個別日子出現過淨流出的狀態,但目前來看總體規模比較平穩,不能説是“贖回加劇”。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基民整體獲得感不高的問題確實存在。這些年基金公司在供給端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加強風控,控制回撤;比如多提供一些絕對收益目標的穩健型產品;比如進一步豐富投資者教育的形式等等,都是在為改善投資者體驗所做的努力。”劉源坦言。“而這裏最關鍵的,其實就是做好充分的風險揭示,讓投資者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所要面臨的風險和收益。”

  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一方來説,認清自身的需求再做決定,往往比跟風買入更加可靠。

  “我們對於基金經理業績來源要有清楚的認知,不同基金經理其收益來源是不一樣的,有擅長擇時的、有擅長選股的、有擅長行業和風格輪動的,專業的投資者可根據自身對未來行情的判斷來選擇合適的基金經理進行投資。”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指出。

  陳奧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補充介紹稱,有的基金經理走的是穩健風格,喜歡投資大盤價值股。而有的基金經理風格更為激進,喜歡投資中小盤的成長股。有的投資者可能沒有了解清楚就跟風買了市場上最熱的基金,但其實當前市場最熱的往往是一些風格激進、壓中某些熱門板塊而實現豐厚收益的產品,如果在行業輪動之後,這些板塊不再受到追捧,這類產品也有可能面臨更大的回撤,而沒有及時止盈的投資者可能就會有虧損。

  “當然,基金投資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挑選適合自己的基金經理,所以不要只看歷史業績,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陳奧強調。

(文章來源:經濟觀察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40 字。

轉載請註明: “最鋒利的矛”和“最堅固的盾”:業內人士熱議公募“飯圈化”背後的邏輯悖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