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大洋網評:由負轉正,為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11月宏觀經濟數據。整體來看,11月工業生產高位穩定,投資和消費增速均有回升,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步恢復態勢。其中,1至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124億元,同比增長0.7%,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1至10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3%,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三項經濟指標由負轉正,這是繼國家統計局7月16日公佈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之後的又一利好消息,表明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呈現乘風破浪之勢。生產和消費快速復甦、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進出口增速遠超預期……中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全球經濟畫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諸多經濟指標由負轉正,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背後是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在發揮作用,是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的結果。

  經濟持續復甦,熱度不斷上升,僅從“挖掘機指數”亦可領略一二。作為一個觀察經濟運行的重要參照,挖掘機銷量素有中國經濟“温度計”之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0月份,我國挖掘機產量307284台,同比增長32.7%,創歷年新高。挖掘機產量井噴折射了什麼?我國基建投資明顯提速,復工復產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經濟正加速復甦。民間投資增長0.2%,數值雖然不算大,但勝在“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充分説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對於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企業預期改善,市場信心增強。

  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目前,經濟形勢仍然比較複雜,我們必須冷靜應對。從全球來看,疫情還在蔓延,一些國家面臨疫情二次衝擊的風險在上升,加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範圍內的貿易和投資受到嚴重阻礙;從國內來看,經濟還處在恢復進程中,一些行業和企業還比較困難,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需進一步夯實。因此,必須強化機遇意識、風險意識,科學部署,狠抓落實,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

  一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綠色產業;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着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治化營商環境;要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形成更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

  二是注重需求側改革,為發展提供持久動力。着力推進需求側改革,才能進一步夯實消費能力、豐富消費供給、優化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從而更好地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暢通,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近年來,以電商為代表的新型消費發展態勢良好,但在擴大新型消費中,仍然存在不少堵點和難點,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加以解決。

  經濟持續復甦,讓我們在戰略上保持樂觀、增強信心,但在戰術上,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陣以待。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4 字。

轉載請註明: 【地評線】大洋網評:由負轉正,為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