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人民幣匯率成陸家嘴論壇熱詞 “雙循環”格局下本幣外幣聯動性增強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人民幣匯率”被反覆提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要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促進內外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複雜,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指出,“市場主體應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態,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同時,他表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應堅持服務主業和“匯率風險中性”原則,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避免外匯風險管理的“順週期”和“裸奔”行為,不要賭人民幣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

  就“炒匯”行為,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演講中直言,“那些炒作外匯、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的人很難有機會發家致富,正像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一樣。”

  實際上,近期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也強調,“不要賭人民幣匯率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由於匯率短期無法預測,也不預設方向,因此線性押注匯率方向的行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着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作為計價、支付、投資和儲備貨幣的職能不斷顯現。人民幣國際化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有何影響?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人民幣的各項職能將受到哪些影響?

  6月11日,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在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雙循環’格局下人民幣的新角色與全球資源配置”環節表示,現階段人民幣國際化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其基本特徵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要功能。

  胡曉煉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不必過度解讀人民幣國際化、人為對人民幣國際化賦予多種含義,如把人民幣匯率變動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晴雨表”,把人民幣當成國際避險貨幣,把數字人民幣當成人民幣國際化的捷徑,把境外人民幣市場作為主導人民幣交易的市場,把離岸人民幣匯率作為標誌性的導向等,更不能把人民幣國際化當成國際對抗的武器。

  “在服務‘雙循環’過程中,人民幣的作用有了更新的要求,要成為更加自由、可使用的貨幣。人民幣在‘雙循環’格局下是大有作為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在論壇上表示,“在‘雙循環’格局下,我們觀察到本幣和外幣的聯動性是增強的,這在市場交易中能充分顯現出來。在我們的外匯市場參與主體中,大概有20%來自境外機構,很多境外機構在外匯市場進行交易之後直接流向了債券交易以及股票交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