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徐上 編輯:石燦
多重壓力之下,私有化退市救得了新氧嗎?
11月22日,“互聯網醫美第一股”新氧股價大漲11.57%。
隨後7個工作日,接連上演七連跌,股價屢創新低。
而這一切,與新氧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金星發佈的一封初步的、不具約束力的私有化建議書有關。
11月22日,新氧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建議書,擬以每股美國存托股5.3美元,即每股A類普通股6.89美元的現金,收購金星及其聯屬公司尚未擁有的新氧科技全部已發行A類普通股。
這一舉動意味着:新氧(NASDAQ:SY)或走向私有化退市之路。日後,這封私有化建議書能否順利執行,還有待評估和審議。
據妙投分析:私有化退市可能是公司在“交易不活躍可能導致被動退市”和“主動私有化尋求其他可能性”中做出的無奈之舉。(如市值低於3500萬美元、社會公眾持股少於50萬股、股東人數少於300個等情況下可能在納斯達克市場面臨被動退市)”
僅僅上市兩年半,就做出私有化退市的選擇,新氧的這一做法讓人們充滿疑問。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曾經風光無限的“互聯網醫美第一股”走到這一步?接下來,新氧將如何佈局,迎接未來的挑戰?本文將探討這幾個問題。
01 應運而生的“互聯網醫美第一股”
2019年5月2日,納斯達克一聲鐘響,萬眾期待中,新氧上市。
每股13.8美元,曾在3個交易日內大漲65%,市值一度逼近23億美元。一時間,新氧成為行業內的標杆。
“我媽媽是整容科醫生,我姐姐的雙眼皮是我媽媽親自動手做的,我姐姐這也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了。”從一個軍事迷宅男,到投身醫美行業的新氧創始人金星,在家庭的影響下,早已敏鋭地捕捉到這一商機。
隨着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外在美的追求也日益膨脹。姣好的面容、完美的身材比例,正逐漸成為萬千少男少女心中的夢想。
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五年平均增長率為12.8%。與此同時,中國醫美市場用户規模增長了4倍多。”
一個“顏值經濟”的時代,正崛起。
在大眾主流審美的裹挾之下,多少人想花錢改變自己的容貌,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但消費者與醫美機構之間呈現信息嚴重的不對稱,尤其是對想去韓國美容整形機構的消費者來説,語言不通更是加深了溝通的壁壘。
新氧應運而生。
2013年,新氧科技成立,金星擔任法定代表人,專注於醫美領域的垂直內容社區。金星和團隊曾找到一批韓國留學生,通過搬運韓國整容論壇裏的醫美日記,初步建立內容社區。此後,新氧還策劃了一系列免費整形活動,邀請整形機構為用户提供免費整形,將用户的期待值拉滿。
在一系列操作下,新氧開啓了用户生產內容(即UGC模式)的序幕。
另一方面,新氧繼續邀請更多的醫美整形機構入駐,為入駐的醫院或機構提供更多的潛在消費者。獲客的成本越低,入駐的商家就越多。同時,平台上也吸納了一些專業整形醫師,為用户提供專業講解和諮詢服務,取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
就這樣,新氧從UGC時代,進入到專業生產內容(PGC)+用户生產內容(UGC)相互交融的新生態,搭建起一個全方位的社區生態“護城河”。
截止2020年Q3財報,新氧新媒體矩陣全網單月最高瀏覽量超17億次,同比增長超200%,社區生態中的“美麗日記”已超過350萬篇。
基於“社區+問答+電商”的O2O(Online To Offline)商業模式,新氧掌握住了流量密碼,通過垂直型社區平台的優勢,將線上用户、線下商家與平台本身——三者牢牢連接在一起,一方面收取交易促成的提取佣金,另一方面賺取機構和醫院的廣告投入費用。
同一時期,比新氧更早成立的更美、悦美、願美等商家,紛紛在這場醫美大戰中敗下陣來。
02 私有化退市背後的“難言之隱”
根據財報,新氧的核心營收由兩大部分構成:信息服務和預訂服務。信息服務費是指機構在平台投放服務信息,平台獲取的廣告收入等;預訂服務費指用户在平台預訂醫美項目,平台獲取交易金額10%比重左右的佣金。
在幾年的迅速擴張下,信息服務收入逐漸成為新氧的主要收入來源。從2017年開始,信息服務收入佔比超50%。2021年第三季度,信息服務費收入已佔到總營收的80%以上。
由於收入結構的日漸不平衡,給公司帶來的風險也是不可預估的。
信息服務收入的比重越大,營銷投放成本就越高。因為信息服務主要以廣告收入為主,而廣告的本質就是流量生意。持續不斷的流量與關注,是新氧獲得資本注意和維持平台生態平衡的關鍵,對此,新氧不得不加大營銷方面的成本投放。
但從今年起,國家對醫美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使醫美廣告受到極大衝擊,新氧的廣告收入越來越少,而營銷成本卻越來越高,失衡的收入結構使新氧的狀況逐漸出現問題。這一點,在財報上已出現端倪。
2020年,新氧的營收增速跟淨利潤已經出現下降趨勢,營收增速由2018年的138.03%下降至2020年的12.45%,淨利潤更是暴跌96.71%。
從不斷下滑的用户數量上看,新氧目前的局勢的確不樂觀。2021年第三季度,新氧月活用户數為800萬,同比下滑8%,環比下滑20%;付費購買預訂服務的用户數為17.4萬,同比下滑31%,環比下滑29%。
曾被李小璐、華晨宇、鞠婧禕、林志玲等多位明星起訴。碰瓷流量明星,持續用明星整容的文章作為引流的方式,也是新氧飽受質疑的一點。
與此同時,近幾年,隨着大眾點評、美團點評、小紅書等綜合類社區軟件的崛起,對垂直類社區軟件的衝擊,將市場的紅利蛋糕進一步瓜分殆盡。
新氧的內容社區優勢受到影響。據2021年Q3財報,新氧付費購買預訂服務的用户數為17.4萬,同比下滑31%,環比下滑29%,預定服務業務收入也同比減少34.3%至6170萬元。
多重因素影響下,新氧的壓力倍增。
03 未來出路在哪?
新氧創始人金星曾對媒體表示:“本質上來講我們也不是醫院或機構,我們是給醫院和醫生提供服務,可能過去是提供營銷服務,未來是提供軟件服務。”
這句話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點明瞭下一步的新氧發展路徑。
頭豹發佈的《2021醫美機構行業發展及現狀》報告中指出:在醫療美容服務產業價值鏈中,上游毛利率50-80%,淨利率9%-25%, 是產業鏈上價值較高的環節;而中游醫美服務機構毛利率50%-60%, 淨利率較低甚至出現虧損,價值較低。這就意味着向上遊產業靠攏,是醫美行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對此,新氧正逐步調整相關戰略,打算向醫美的上游產業鏈滲透。
據瞭解,今年6月,新氧以 7.91 億元總價收購84.49%的股份,入主奇致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主要從事激光和其他光電類醫療及美容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代理業務。目前,奇致激光已入駐新氧APP。打開軟件,搜索奇致激光,可以看到涵蓋激光脱毛儀、紅藍光治療儀、無針水光等15款高端技術產品。
其實早前,新氧及其關聯公司還曾投資過醫美連鎖品牌聯合麗格、脂肪醫美連鎖品牌怡脂等下游機構。
由此可以看出,新氧希望打通一條全產業鏈覆蓋的路徑,減少對流量的過度依賴,向一個縱深的醫美生態鏈方向發展。
另外,在金融領域,新氧也有一定行動。今年6月,有媒體曾報道,新氧在尋求包含網絡小貸在內的金融牌照;8月,新氧發佈高級催收主管、貸後管理主管、反欺詐經理三大職位。11月,通聯支付旗下公司上海嘉定通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氧科技及三家關聯公司共持有100%的股份。
就目前的監管強度來看,新氧拿到網絡小貸牌照之後,主要是想以合法、合規的形式向其自營的醫美分期業務上發展。
11月,新氧剛剛上線的專項信貸業務服務平台“氧分唄”,可以説明這點。而提供貸款的服務方正是與平台合作的具有合法貸款資質的金融機構。
與此同時,新氧也加大對社會公益領域的投放力度。2020年,新氧曾啓動國內首個互聯網醫美公益救助項目,聯合ELLE世界時裝之苑共同發起“Young Help”計劃,幫助那些外表需要醫美修復但經濟困難的人羣;併發起“18歲公益救助行動”等,為小耳畸形、唇齶裂等先天性體表缺陷患兒提供救助直至成年。
通過社會公益提升企業的聲譽和正面影響力,消解之前鼓吹整容和“容貌焦慮”廣告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新氧下一步要考慮的因素。
根據《2021醫美行業的發展報告》來看,目前整個行業已進入冷靜期,正朝着穩中有度的趨勢發展。
據《北京商報》消息,當媒體對於尋求私有化的原因進行提問時,新氧方面則表示“不予置評”,一切以公告為準。
未來,新氧能否扭轉局勢,在下一輪洗牌中繼續擔當領頭軍的角色,一切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