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做顧問的公司即將IPO了,可我腸子都悔青了!
/每日圈重點/
大家好,我是張桓。
近期微信平台改變了推送規則,並不是按照時間先後來排序。
想要第一時間看到我的“三言兩語”
可以把【張桓投資筆記】標為星標,每次讀完後點個【在看】
這樣我們就不會走散了。
最近有個既開心又傷心的消息:
我一直給做顧問的一個公司過會了,即將IPO,按照他們的體量、利潤以及未來的增長性,市值100億沒問題,很替他們開心。
可傷心在於,這個公司我已經默默做顧問做了近10年,每年費用也不多就200萬,每個月甚至每季度開個會而已,我的角色最多是“決策顧問”,即企業遇到重大問題時我的給予參謀。因為合作愉快,他們兩年前想讓我以諮詢費入股他們,按照1億估值,也就是2%,我當時覺得投資就是投資,諮詢就是諮詢,就沒答應,現在“腸子都悔青了”,你説這200萬對我有啥用,到了我手裏還不是被我投出去了,還不如這家公司有確定性呢。
這件事,讓我反思了好久,自己2014以來,50-200萬/個投了幾十個項目,累計近億的投資,但算下來成績真的不咋滴(比傳統投資公司還是好很多的),真正高收益退出的沒幾個,而恰恰相反,靠諮詢入股的幾家企業卻讓我賺得盆滿缽滿,這不僅讓我反思,現在純用錢投到優秀的創業者太難了,可能那些已經有錢找我做顧問的企業,風險才可控,老闆才足夠優秀,所謂高徒出名師(非名師出高徒)。
於是我就在想,為何我不能重操舊業,繼續幫助那些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企業做顧問,順便佔股份?畢竟能請得起我的企業也不多,這也是一種篩選機制,就像我當初10萬/月聘請超級助理一樣(助理給我錢),反向操作更容易找到優秀的人才,且不用做各種心裏按摩和督促,人家比你努力、比你還想高效工作達成目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
説實話,我現在真的不怎麼忙,除了十英尺,其它管得很少,一個月幫幾個企業開開決策會議,幫忙出主意、鏈接資源的時間是有的,而且,一個企業最大的彎路就是決策失誤,我可以把我十幾年的營銷、經營、資本經營賦能給這些企業,讓這些企業不走冤枉路,甚至找到更加清晰和光明的未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商業價值,對於這些企業而言,是用錢和小股份在買成功率和時間,對於我而言,是可以“篩選”到更成熟和有夢想的企業,雙贏。
我想,這時一定會有人罵我不要臉,明明一個是投資人非但不給錢,還要別人的錢,太壞了。
可對於我而言,這屬於無奈之舉,因為從我投資的歷史成績來看,給我顧問費或者折算成股份的企業發展的基本都很好,有的已經給了我鉅額的回報,有的即將IPO,有的規模已經幾百億,用鈔票投票,這是最佳路徑。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重操舊業,反正我的第一桶金就是2003年靠幫助美容企業招商賺的,我的第一個1000萬是靠開營銷諮詢公司賺的,我賣給上市公司把十年利潤一年套現的是一家新媒體公司,我這麼多年最賺錢的都是當初因為是別人顧問而被動以諮詢費入股的幾家公司……
屁股決定腦袋。
這幾天我想了很久,才下定決心這麼幹的,這麼幹的好處之一就是讓自己也忙碌起來,否則我天天睡到自然醒很頹廢,就像一個歌手一樣,如果經常不上舞台,很容易沒了狀態,所以,我計劃從今天開始開始“出來賣”,開啓顧問服務。
100萬/年+1%~10%股份。
幫助企業提供戰略、定位、營銷、融資、招商、選址等方面的顧問服務,交付形式是每月開一天會議,現場給予建議或方案。
擅長行業有餐飲、美容、美妝、零售、金融、教育、醫療、兒童等領域,其它非我瞭解和擅長。
有人可能會説,老張,你這太貴了吧?
其實瞭解我的人知道我2010年就收費480萬/年了,韓後是我第一個年費480萬的客户,後面還有很多個,都是實打實的諮詢費,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只懂營銷的所謂專家,現在無論是自己做實業還是投資,都比十年前有了太多的經驗,也更落地。
今天下午談了一個保險經紀客户,基本敲定了戰略合作,我説我可以幫助你“設計”一個很值錢的商業模式,否則你現在的業務不夠重度垂直,與競爭對手相比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就意味着要付出太多人力物力,相當於“挑水喝”,做一個企業最好可以做成管道收入,不依賴於人的管道收入,而餐飲行業的保險就是一個非常值得切入的品類,剛需、粘性高,市場巨大,最主要,沒有意外每年都可以自動續費。
對方説,怎麼收費?
我説100萬/年+1%,他一聽開心的很,他説這樣好,這樣我們長遠利益一致,否則只是一個甲乙方關係,都注重短期利益,不長久。
也好,還沒官宣就有了第一個客户,也算“旗開得勝”吧,感恩。
這讓我更加有信心2020繼續出來賣,繼續靠諮詢賺錢以及入股,算是重操舊業,也算一種“迴歸”吧。
歡迎大家翻牌子,今年只接12個客人,哈哈
你或許還想看
|往期文章推薦|
標【張桓投資筆記】不再錯過有料文章
末尾點擊「在看」與「轉發」
是對張桓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