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更新其全球宏觀展望報告,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報告預計,2020年二十國集團經濟將萎縮4.6%,2021年將增長5.3%,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唯一能在今年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報告所以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並做出G20中只有中國經濟能夠正增長的預測,主要基於今年二季度中國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強勁回升、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數據好於預期、勞動者回歸工作崗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市場消費需求得以強化等事實,是根據中國經濟目前的實際情況做出的判斷,令人信服。
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中國集全國上下的力量,從疫情防控到復工復產再到擴大消費市場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在如何服務企業、服務發展、服務就業方面,中央和地方都做出了很大努力,政策落地的效率、措施落實的質量都大大提高,並在復工復產時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使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有機結合。
受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也承受了嚴峻考驗,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且下降幅度很大,但二季度就出現明顯反彈,經濟實現了正增長。中國能夠比較快地走出疫情影響,經濟步入穩定恢復狀態,多數行業和領域已經基本達到正常水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面對困難不退縮、不害怕,而是積極想辦法、出政策,把保護市場主體作為穩定經濟增長和居民就業的首要目標。
為此,中國製定出台一系列有利於市場主體生存與發展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精準有力、財政政策直達基層與企業,其他方面也都依據實際情況,給予市場主體最大力度的支持與幫助。在四五月兩月的進出口貿易中,民營企業佔出口值的比重都超過了50%,充分説明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熱情已經得到較好激發、發展信心已經得到明顯增強。而這也正是保護市場主體政策作用發揮的結果,是對市場主體積極性保護的結果。
雖然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對中國經濟的評價較高,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較為樂觀,但我們自己一定要清醒。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與擴散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球仍然每天有數十萬人感染上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然非常大。同時,面對疫情的衝擊和影響,有些國家不是去控制疫情、恢復經濟,而是用更加讓經濟受傷的貿易保護、技術封鎖、軍事威脅等手段,試圖轉移國內矛盾,化解自身壓力。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仍然較大,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積極準備各種應對工作。
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需要直面各種嚴峻挑戰。如果全球經濟不能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能消除,不確定性因素還會更多。面對國際經濟組織、機構對中國經濟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特別是對中國經濟前景做出的樂觀預測,應當理性看待、冷靜對待。既不能因為全球經濟面臨很多困難、各種外在壓力仍然很大,就悲觀恐慌,也不要因為中國經濟已經出現較好恢復而盲目樂觀。
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經濟穩定增長、民生不斷改善,打好全面小康收官關鍵戰,全面開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