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擁有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業務,集團公司依託“煤電路港航化”一體化核心優勢,協調推進產業一體化協同、常規能源與新能源協同、專業服務與主業協同,提升能源供應壓艙石的作用。
一體化產業鏈協同 能源保供作用持續凸顯
為進一步提高一體化協同運營效率,國家能源集團創建優化生產運營綜合指數體系,構建集成化、平台化、透明化、高效化的一體化運營管控新模式,實現了煤炭產、運、銷、儲、用各環節環環相扣、相融共促的生產運營格局。
2021年6月,國家能源集團生產運營協同調度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煤電路港航化各產業,集團總部、54家子分公司及所屬全部三級生產單位全覆蓋,貫通了原有的16個生產運營協同調度信息系統,打造出“一體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協同、可視化高度融合”工業互聯網運營平台,支持集團安全保供的週期性和即時性調控。
江蘇泰州電廠員工指揮裝卸航運機組燃煤,國家能源集團供圖。
為保證煤炭安全高效穩產增產,國家能源集團一方面合理編制自產煤生產計劃,各生產單位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保持穩產高產。另一方面強化與供煤商溝通對接和兑現考核,最大化爭取外購煤資源兑現。2021年四季度以來,自產煤月均產量保持在5000萬噸峯值水平。
國家能源集團深化煤電協同,煤炭直供配送覆蓋面近70%,通過煤電深度協同,確保用能緊張期煤電機組開得起、頂得上、穩得住。發揮自有電廠區域蓄水池、調節器作用,在煤炭市場需求下滑時期多存煤,煤炭緊張時期,合理降低自有電廠庫存。
在煤炭運輸方面,國家能源集團加大與國鐵的溝通協調力度,合理安排運輸任務。2021年,集團公司自有鐵路運輸周時壓縮0.2天,黃驊港卸車、裝船效率分別提高1.8和5.3個百分點,一體化出區調運量創下日均106萬噸新高位,船舶運輸量首次突破兩億噸。
與此同時,國家能源集團重組整合鐵路板塊生產單位,加快運煤專線、裝車站建設,完善路網“毛細血管”,擴大對核心礦區煤炭資源的裝運優勢。打通運輸瓶頸,建設開通黃大鐵路,緩解了黃驊港和天津煤碼頭吞吐壓力。
此外,國家能源集團推進煤炭清潔轉化利用,先後建成鄂爾多斯108萬噸/年煤直接液化項目、包頭60萬噸/年煤制烯烴(MTO)項目、寧煤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項目等國家級示範工程,榆林化工世界首套5萬噸/年煤制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範項目建成投產,推進榆林、寧東、鄂爾多斯、哈密、包頭、內蒙古焦化6個煤化工基地規劃佈局,實現了煤炭向油品、化工品轉化。
2021年,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產量5.7億噸,煤炭銷量7.7億噸,發電量1.1萬億千瓦時,和集團重組之初的2017年相比,煤炭產量增加了約6000萬噸,煤炭銷量增長1.2億噸,發電量增長超2000億千瓦時,能源供應壓艙石作用凸顯。
常規能源與新能源協同 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
國家能源集團加快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能源佈局集約化。在按照區域用能需求佈局一批清潔高效煤電的同時,推動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開發風電、光伏、大中型水電、抽水蓄能項目,佈局儲能、氫能、氨能等產業。
利用西北區域風電、光伏與煤炭資源豐富的特點,國家能源集團在西部和北部地區推進“風光火儲”基地建設。在國家首批以沙漠、戈壁、荒漠為主體的風光大基地項目中取得1390萬千瓦開發容量,並牽頭開發寧夏騰格里1300萬千瓦、甘肅巴丹吉林1100萬千瓦大基地項目。
作為國家“西電東送”北通道項目的重要啓動電源點,國家能源集團陝西錦界公司建成了15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示範項目,在國家“沙荒戈”重點地區基地項目神府—河北南網輸電通道中獲得140萬千瓦風光項目建設指標,初步構建起“煤礦+煤電+CCUS+新能源”發展模式。
在西南地區和西部水源地,國家能源集團打造千萬千瓦級“風光水儲”“水光蓄儲”綜合能源基地。位於西南地區的大渡河公司在運水電裝機容量超過1100萬千瓦,取得瀑布溝百萬千瓦水風光互補項目,提前鎖定超過1000萬千瓦光伏資源。青海瑪爾擋水電站是國家實施“西電東送”“青電入豫”的骨幹電源點,也是國家能源集團打造“水光蓄儲”千萬千瓦級一體化清潔能源示範基地的核心工程。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依託現有產業項目,在煤礦沉陷區、鐵路沿線、火電廠區、水庫水面等地協同發展各類光伏項目。其中,布爾台實踐創新基地是神東礦區集中連片採煤沉陷區,建有50萬千瓦光伏綠色礦山示範基地。浙江公司北侖電廠建成廠內8.53萬千瓦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龍源電力浙江温嶺10萬千瓦潮光互補智能光伏發電項目全容量併網發電。到今年8月底,集團光伏裝機容量是2017年底的7.5倍。
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組建“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研發可再生能源制氫和加氫站關鍵技術與裝備,依託國家科技項目,建成張家口萬全綜合加氫站;建成我國首個35兆帕/70兆帕雙模式的江蘇如皋商業加氫站。加快推進綠氫與常規能源協同發展,在新疆哈密煤油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大基地項目中,通過綠電—綠氫—儲氫—儲能—煤化工一體化新模式,實現煤化工項目的源頭減碳。
專業服務與主業協同 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
國家能源集團各類專業服務公司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協同集團煤炭、電力、運輸、化工等主體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重組財務公司和資本控股公司,加快財務數智化轉型,推動產融結合。其中,財務公司信貸規模突破1200億元,為能源保供提供資金支持635億元,為新能源建設提供綠色貸款270億元,降低客户財務成本。今年6月末,集團全口徑資金歸集率達到92%,綜合融資成本率較年初降低0.11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底,旗下國能綠色低碳發展投資基金完成50.21萬千瓦新能源項目投放,所屬融資租賃公司業務規模突破330億元,直租業務佔比提升至25%。
國華投資公司作為新能源開發專業公司,通過產業基金助力海上風電、陸上風電、抽蓄項目等新能源開發,同時圍繞主業開展氫能等新業態孵化,打造“風光氫融一體化”模式。近年來取得超過220萬千瓦風電資源,簽約山西百萬千瓦抽蓄項目,投資22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股權投資1.68億元,實現股權增值2.28億元。
圍繞服務主業,國家能源集團不斷完善投資決策、項目管理、物資管理等各類專業化服務,構建基於電商平台的招標網、國能e購、煤炭電商、售電電商等生態化平台,推動集團公司進一步規範運營、上下游協同。國家能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為項目投資提供專業決策依據。
立足實現集約化採購和物資全生命週期管理,打造更加穩定可靠、現代智慧供應鏈,國家能源集團對物資公司進行專業化重組,建立起標準統一、資源共享、產業協同、深度合作的供應鏈協同管控模式。
立足打造專業項目管理平台,國家能源集團組建成立電力工程公司,對集團電力建設項目實施統一規範管理。公司成立以來,已建成勝利電廠、上海廟一期等火電項目332萬千瓦,新能源項目150萬千瓦,管理和承攬在建項目共12個,總規模達到757萬千瓦。
隨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啓動與逐步完善,集團公司主動參與市場建設,強化碳資產管理。共享服務公司和龍源碳資產公司、大渡河新能源公司為集團火電企業提供全流程、專業化碳交易服務,採用集團內部配額調劑和採購內部CCER用於抵銷履約等方式,開展碳金融業務創新,有效降低集團履約成本。
當前,國家能源集團正推進企業經營管理、能源保供、綠色轉型等項工作協調發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助力能源強國建設。(杜燕飛 沈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