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30多年來首次貿易逆差,世界“順差亞軍”怎麼了 |京釀館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財經


▲3月18日,人們在德國法蘭克福一處加油站為汽車加油。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7月4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德國5月份的出口額環比萎縮了0.5%,達到1258億歐元,進口額環比上漲2.7%至1267億歐元。經工作日和季節調整後,德國5月的外貿逆差為10億歐元。

彭博社稱,這是德國自1991年以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不過,德國聯邦統計局表示,由於統計數據的變化,2008年以前的數據沒有可比性。

無論是不是30多年來首次,貿易逆差的帽子戴到德國這個世界貿易強國的頭上都是罕見的——2021年前,德國連續4年蟬聯全球貿易冠軍,2021年被中國超過,但守住了亞軍位置,掙了2610億美元順差。

頂不住能源進口成本飆升

德國5月出現貿易逆差,主要是因為進口成本飆升。

德國聯邦統計局5月底的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德國進口商品的平均價格上漲了31.7%,能源進口價格同比上漲了157.4%。其中,天然氣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01.2%,礦物油產品價格上漲了106.6%,原油價格上漲了77.5%。

面對這種局面,德國企業只能提價應對,但沒有哪種商品有成倍提價的可能。據統計,德國出口商的產品價格只增長了大約15%,遠遠覆蓋不了進口成本。

其實剔除能源因素的話,德國進口成本的上升還在可接受範圍。不算進口能源,4月份德國進口價格同比上漲幅度僅為17.1%,和德國出口商的提價幅度大致互抵。

德國經濟強大,但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度高達60%以上,其中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度更高。能源進口價格飆升對許多德國企業形成了衝擊。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雅斯門·法希米形容:“天然氣供應瓶頸讓許多行業都面臨永久性崩潰。”

這就形成了一個向下螺旋:越生產越賠本。所以未來幾個月德國出口訂單開始減少——不一定是外部需求下降,而是自己不願意生產了。

▲7月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右)在位於柏林的德國聯邦議會接受例行問詢。圖/新華社

進入經濟韌性與衰退對抗時期

1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説起來對德國不算什麼,但預示的前景不好,因為人們會懷疑德國經濟是否將陷入衰退。歐洲媒體從3月份就開始問這個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定德國經濟衰退似乎不可避免。

不過德國經濟衰退已不是一次兩次。1990年西德花了1.5萬億美元與東德合併,把東德居民的工資福利待遇直接提高了一倍以上,結果在整個90年代上半期經濟還是衰退了。

1991年西德的經濟增速還超過了5%,但1993年德國經濟陷入衰退時,增長率僅為1.1%。結果就是坐看芬蘭諾基亞在功能手機市場崛起,西門子黯然退出市場。

1999年類似的情況又來了一次。由於歐元誕生,德國馬克失去了長期利率低於歐元區其他國家5%-7%的優勢,經濟遭受衝擊,到2004年失業率一度達到9.4%。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又衝擊了德國經濟一次。甚至2009年,德國經濟一度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不過依靠強大的製造業,德國經濟有足夠韌性,每一次衰退都熬了過來。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還讓德國在歐洲擁有了過去難比的影響力。

從這個角度看,德國現在是進入了經濟韌性與衰退的又一個時期。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多少算是德國“自找”的——在一度猶疑後德國果斷參與到了制裁俄羅斯的行動,讓德國經濟蒙上了陰影。

更大的風險是對歐洲邊緣地帶的衝擊

由於德國經濟出現問題,朔爾茨政府已開始付出政治代價。5月份,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接連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地方選舉中落敗。

▲3月26日,德國首都柏林一家超市中商品短缺的食用油貨架。圖/新華社

但更大的風險不在德國。

德國是歐盟的經濟中心,有經濟韌性,或許在短暫的經濟失速後還能趕上來,就像上世紀90年代以來那樣。但歐洲其他國家,特別是經濟邊緣地帶的國家,該怎麼辦?

5月歐盟的通脹率達到了8.8%,而去年同期是2.3%,足足漲了3倍多。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脱維亞分別以20.1%、18.5%、16.8%位居通脹榜前三名。歐洲波譎雲詭的地緣形勢中,一些小國衝鋒在前,其中是包含了經濟危機升級時向歐盟求援的考量的。

在2011年的歐債危機中,默克爾時代的德國充當了歐盟救世主的角色。而現在德國的計劃是:2022 年底停止進口俄羅斯的煤炭和石油,2024 年中期擺脱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已經感受到能源進口成本飆升寒意的德國,屆時還有拯救歐盟國家的能力嗎?

撰稿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 /劉昀昀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