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姜江
編輯 | 楊潔
4月22日,如涵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涵”)公告稱,公司已完成私有化交易,即日起從納斯達克退市。
公告顯示,根據先前宣佈的截至2月3日的協議和合並計劃,該公司已完成與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RUNION Mergersub Limited的合併。此後,如涵將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是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這筆交易中如涵股權價值約2.964億美元。對比上市時12.5美元發行價,如涵私有化價格僅為3.5美元,縮水約72%。
上市僅兩年就私有化,如涵資本之路的短暫令人驚訝,然而私有化的結局又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在過去兩年中,如涵從未説服過華爾街。
2019年4月,如涵控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開盤後便跌破當日股價便跌去37%。此後兩個月內,如涵控股市值更是縮水超過70%,從最初的10億美元縮水至2.8億美元,引發大量投資者的質疑。
彼時,萬達集團CEO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就曾評論稱:“網紅KOL變現不是問題所在,而是如涵這家公司。如涵的商業模式存在三點問題:第一,大筆營銷費用令人費解;第二,過於依賴頭牌網紅張大奕;第三,沒有培養出新網紅,網紅營銷模式沒有驗證成功。”
作為第一代網紅,張大奕一直是如涵的招牌。此前,憑藉張大奕的超強帶貨能力,如涵控股依靠服裝網店的經營快速崛起。如涵上市後,張大奕擔任公司聯合創始人、CMO。但就如王思聰所言,如涵對張大奕依賴嚴重。財報顯示,2017-2019財年,如涵控股在電商平台分別實現了12億元,20億元和22億元的GMV,其中張大奕店鋪的GMV佔比均超過一半。
去年四月,張大奕與天貓淘寶總裁蔣凡傳出緋聞。負面事件爆發當天,如涵的股價在納斯達克一度暴跌10%,市值一夜之間蒸發了2200萬美元。如涵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實現營收2.485億元,同比下降9%;淨虧損為3120萬元,同比收窄38%。對於虧損原因,財報解釋稱,自今年4月以來,遭遇負面輿論的某頭部網紅開設的自營店銷售額大幅下滑,是造成本季度淨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如涵將公司業績下滑“甩鍋”給張大奕,但事實上,也與其商業發展模式以及錯過電商風口有關。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如涵雖然努力轉型,和在培養新的網紅,但公司仍困於超大部分的營收由張大奕等頭部創造,其他的紅人們創造營收比例還是太少。
另外,如涵在電商直播上的佈局顯然慢了一步,張大奕也遠不及李佳琦、薇婭德國頭部網紅。2019年9月21日,張大奕開啓了淘寶直播首秀,7個小時直播,觀看人次在300萬上下,遠不足薇婭、李佳琦的影響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私有化之後如涵會回A股上市。不過隨着直播帶貨監管趨嚴,如涵想要回到A股恐怕並不容易。
受2020年的疫情影響,直播電商行業風生水起,但快速發展的另一面是,行業虛假宣傳、產品質量問題、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等亂象頻出。此前,“快手一哥”辛巴糖水燕窩事件,揭開了直播帶貨行業的遮羞布。
隨後,監管層面動作頻頻。去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官網發佈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保存審查和認證記錄,加強准入資質審查,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高流量、高成交額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等。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