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債券市場明顯回暖,通過發債募資的券商也不在少數。據Wind統計,2021年至今,36家證券公司的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合計發行規模達4916.40億元,其中發債規模百億元以上的券商有15家。
近日,廣發證券公告收到證監會批覆,同意其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500億元公司債券的註冊申請。這是頭部券商中又一例大規模再融資申請。
年初至今,包含廣發證券在內,已有14家券商獲准發行公司債,合計獲批金額超過3000億元。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光大證券等多家頭部券商獲准發行超百億元規模的公司債。其中,中信證券獲批發行不超過800億元的公司債,國泰君安也獲批發行不超過500億元的公司債。
從募資用途來看,券商融資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用於補充公司運營資金,主要用於發展資本中介型業務,或者是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滿足公司業務運營需要。二是借新還舊,也就是募資資金擬全部用於償還發行人到期的公司債務,以滿足公司債務結構調整的需求。
在券商大舉融資擴張資本規模的背景下,券商槓桿率也同步上升。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證券行業槓桿率(又稱權益乘數,剔除代理買賣證券款)較2019年提升0.32至3.13倍,創下2015年以來新高。
粵開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李興表示,在監管鼓勵行業龍頭做大做強和馬太效應作用下,資本實力更強的券商有望獲得更多的業務機會,通過槓桿率提升獲取更高的淨利潤規模,由此形成良性循環發展。對比國外大型投行,中國證券行業槓桿率處於低位,券商槓桿率未來還有發展空間。
不過與高槓杆相伴的往往還有風險,2020年多家券商加大計提信用減值的力度,其中絕大部分計提為股權質押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及其他債券投資業務計提。有券商人士提示,槓桿提升可能增加未來潛在流動性風險,在擴大資本規模的同時,券商風控能力的重要性也由此愈加凸顯。
“當前證券行業各項評級均以淨資本和規模作為參考指標之一,而評級排名又與各類業務資格掛鈎,因此在評級壓力之下,券商也會不斷融資補充淨資本。”開源證券非銀分析師高超補充道,“隨着牌照紅利逐漸消失,券商業務模式從輕資產化向投資、資本中介等重資產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從這個角度看,券商補充資本是為了應對行業競爭和謀求自身業務發展。”
券商人士認為,頭部券商依託上市平台,本身就具備較強融資能力,通過多渠道加速融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